2016年2月2日 星期二

亞洲人為何喝酒會臉紅?

 以前我都以為自己的肝很好,現在才知道原來是不好....

2015年12月20日 星期日

小鮮肉的時代,鹿晗為何那麼紅? 鹿晗:一個你必須要知道的新時代偶像!

鹿晗(英語:Lu Han,韓語:루한,1990年4月20日-),出生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海淀區,中國男藝人,曾為韓國男子團體EXO及中國分隊EXO-M成員。現時在中國地區活動中。

鹿晗於1990年4月20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海淀區出生。曾就讀位於北京市的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

2008年,遠赴韓國延世大學就讀語學堂。2009年,入讀首爾綜合藝術大學實用音樂藝術系。留學期間,於明洞逛街時被SM娛樂的星探發掘。

    2011年12月27日,個人出道預告照、舞蹈視頻《TIME CONTROL》公布 。 12月29日,亮相SBS歌謠大戰特別舞台《SMTown Orchestra》 。 2012年1月12日,鹿晗主唱歌曲《你的世界》公布 。 1月30日,鹿晗主唱歌曲《What Is Love》公布 。 4月8日以EXO組合主唱、領舞、門面擔當身份在第十二屆「音樂風雲榜頒獎典禮」正式出道 。

    2013年7月至9月,擔任EXO正規一輯《XOXO(Kiss&Hug)》主打歌《狼與美女》及後續主打《咆哮(Growl)》劇情版MV男主角 。 7月17日,個人微博[@M鹿M]被曝,122萬條微博評論記錄引發國內媒體關注,新華網統計調查2013大事件,鹿晗個人微博7月以百萬評論記錄列入熱門事件內 。

    2014年4月20日,個人微博420萬評論創新記錄,隊內個人影響力及人氣效應持續上升 。 6月出演導演陳正道執導的中韓合拍電影《重返20歲》。 7月20日,個人微博單條評論破千萬創微博新記錄。 8月2日,鹿晗個人單條微博達1314萬,七夕1314萬封微博情書再創微博評論新紀錄 。 8月19日,吉尼斯認證鹿晗單條微博13,162,859條評論創吉尼斯世界紀錄,成為中國中文社交媒體的第一個對外公布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10月10日,鹿晗由代理律師向韓國首爾地方法院遞交起訴書,申請與SM公司合同無效。

2015年12月12日 星期六

上海迪士尼商店的迪士尼布偶聖誕樹(上海閃亮亮聖誕節2015之9)


台灣想做的,深圳都搶先做了! 深圳威脅論 代工重鎮變亞洲矽谷

深圳,這個1980年甫誕生的大陸第一個特區,早已經從小漁村,變身成為國際化混血大都會。尤其2015年經濟成長冠中國大陸,讓當地民眾也自豪起來。

     「以前中國人都說北上廣深,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今後深要往前拉,北深上廣,跟北京平起平坐!」即便一位深圳計程車師傅,也能如此談景氣。

深圳脫胎換骨
把台灣拋在後頭

     從實質經濟數字來看,深圳的確已是火車頭!

     根據中國官方10月底剛公布的數據,2015年中國前三季GDP成長僅6.9%,但深圳前三季卻高達8.7%,領先廣州(8.3%),遠勝北京(6.7%)、上海(6.8%)與全中國平均!更遠勝要保1%的台灣。

     台灣年輕人最愛討論的世代正義、薪水凍漲,深圳也早已超越。

     這個30歲以下人口為主力的移民城市,年輕人創業出頭天,才叫正常現象。

中國創新企業名單 深圳半數上榜

     在南山大道上,停車場天天上演各式名車秀,賓利、賓士、法拉利……。車主大都是40歲以下的網路創業家或高階主管。

     「我一個學長剛賣掉一間移動互聯網公司,現在買了法拉利到處開,」深圳出生的33歲青年馬墨說,深圳南山區的有錢人,極少富二代,都是富一代,大多靠創業致富,而且都很年輕。

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

鄭國威:十種你不該輕信的新聞


媒體改革者常遇到的問題是「媒體越來越爛是因為閱聽人就是愛看」這樣的說法,學者可以用各類理論來反駁這論點,但隨著網路閱聽人習慣越來越輕薄短小快速即時的刺激,「閱聽人就是愛看」的說法反而越來越難以反駁,只需要不斷養內容農場,更可以靠著這悲哀的怠惰習性大賺其錢,比大多數苦哈哈認真經營內容網站的人來得爽多了(我就是酸)。

簡單來說,台灣閱聽人對糟糕媒體的忍受度極高,於是造成了反淘汰。台灣人都快要成功罷免爛委了,但拒絕爛媒體卻還沒有形成氣候。如果待宰的豬都不懂得叫,怎能要屠夫慈悲?

以前我們可以退報,可以退訂第四台,但到了現在,人人都在享受吃到飽的網路,看網路上免費的新聞(或任何跟新聞爭奪注意力的資訊垃圾),除了我等自命清高、自討苦吃、但自立自強的網路媒體經營者本當持續改善內容可看性、傳播能耐跟社群溝通技巧之外,如果有更多人願意加強自己的網路識讀能力,將會更快推動台灣媒體生態步入新正軌。

相對於媒體搶快,閱聽人反而要慢,也就是要沈澱,等到泥沙煙塵散去再做反應,而不是胡亂出拳。相對於媒體紛亂,閱聽人反而要準,也就是要抓住議題重點,不要隨著報導無限擴張戰線。相對於媒體激情,閱聽人反而要冷,也就是要漠然,因為絕大多數附加於新聞當中的情感,例如標題上時常出現的「可惡!」「殘忍!」「超期待!」什麼的,都是一種情感的預示,就算你看這標題覺得反感,也都在下標者預料之內,因為那同樣是激昂的情感反應,唯有漠然才是最好的處理態度。

以下是10類我認為最該「慢」、「準」、「冷」處理的新聞,以及我的理由。要先強調的是,這些新聞不限於電視或平面媒體所產製,很多網路媒體早已成為試探品質下限的先鋒,無節操無底限地用各種方式刷流量,已經成為很嚴重的問題,所以以下所指的媒體泛指任何載具上的新聞跟資訊媒體,不只是時常成為箭靶的主流媒體。

1. 失言類

不管是公眾人物還是被迫成為公眾人物的一般人,只要失言,就會釀起軒然大波。但絕大多數這些失言是被斷章取義的,因為媒體需要創造話題,另一個客觀因素則是台灣人普遍不太懂得對外發言跟應付媒體,所以講錯話的機率也特別高,但通常有口無心。這樣的新聞不值得投以太高關注。

2. 科學新知類

基本上絕大多數媒體沒有科學記者編制,報導這類新聞很容易出錯。而且因為科學新聞很容易枯燥,所以加油添醋彷彿不得不然。網路媒體就更不用說了,絕大多數是胡亂瞎寫。所以最好盡量保持高度警戒。

3. 成功故事類

不管馬雲還是薩克柏,不管是矽谷科技富豪還是台灣隱形冠軍,即使這些人都貨真價實地在企業上獲得了成功,但媒體上的成功故事通常是掐頭去尾,細心揉捏塑造出來的。我們也傾向於相信這些故事,因為這符合了人性的應報觀,讓我們不會認知不和諧,但我還是得說,比起成功故事,失敗故事的可信度通常是高出許多的。

4. 美食好吃類

這也不用我多說了。基本上要美食節目、美食達人、美食部落客、試吃團去光顧某家餐廳、做一則報導,寫一篇文章,都是有牌價的,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這並不代表被報導介紹的餐廳美食就肯定不好吃,但看看就好,吃東西還是相信自己的感官或是周遭的朋友比較靠譜。

5. 災難類

災難,不管是天災人禍,都是媒體搶眼球的最好契機,然而這通常伴隨著對人性的考驗。災難新聞最大的問題就是想快速歸因,找出「兇手」,就跟社會新聞一樣,但即使是社會新聞都不該由媒體當判官了,變因更多更複雜的災難,遇上了沒有相關專業,也找不到相關專業人士來背書的媒體,時常演變成複合式災難:就是媒體錯誤跟過度報導釀災。對這類新聞,我們雖然很難不想知道最新發展,但要記得不要把任何過早的推論當成結果了。

6. 網友隨便說類

這是許多新聞的標配了。你總是會看到網友的身影出現在不同的議題裡,很湊巧地這些網友都可以幫媒體把他們想講的話講出來,但又能置身事外。所以「有網友認為」,「網友痛批」,「網友都說讚」... 之類的形容詞,若你能的話,就都當作沒看到,會比較容易看到重點。

7. 3C新品類

就跟美食好吃類差不多,都是置入行銷的主戰場,但是有個特點是謠言特別多,而且大家都認為可以接受。例如據傳蘋果即將推出什麼什麼什麼,三星小米即將推出什麼什麼什麼,本應該保密防諜的機體照不管怎樣防都流落在外,本來只是某國某設計師的空想設計照片都可以煞有其事地做兩則報導,然後還牽拖一下台灣的硬體供應鏈。這些謠言已經成為娛樂,在3C新品新聞界徹底成為主流,一來無傷大雅,二來刺激流量,三來可以哄抬股價,但如果你想當個耳聰目明的閱聽人,就別太關心了。

8. 演藝圈八卦類

這跟3C新品類還有美食好吃類都有點像,置入跟謠言都是主流,大家也都習慣了。不過這行業特別在於整個圈子都是在「表演」(就跟政治新聞差不多),所以根本沒有真的跟假的之分。有時看到許多迷會為了一些新聞動怒或是狂喜,這是他們的人生樂趣,但如果你沒有要成為迷,就不用太在意了。

9. 影片類

也就是將Youtube或其他影音網站上找來的影片變成報導。大家都知道Youtube, PTT, 行車記錄器堪稱為記者三神器,所以跟網友隨便說類近似,但因為是現成的影片,所以更容易被電視跟網路媒體拿來用。一個特別的問題是,很多時候這類影片是侵犯隱私跟過度暴力的,但也因此更容易被引用。而且因為聳動,所以媒體為了搶快很少能夠花時間辨識真偽,或是把影片中發生的真實脈絡說清楚。就算大家都說有圖有真相,我認為對這種新聞還是別太認真。

10. 排行榜類

最後就是排行榜了。除了很多排行榜本身的標準不透明,經不起驗證以外,媒體上多得是莫名其妙的排行榜文,例如「全世界最漂亮的19個地方,我去過其中3個,你呢?」「一定要分享的5大抗癌絕招,看完之後我才知道我過去都錯了」...之類的,就是所謂的排行榜文,請大家千萬不要輕信。

什麼?你說這篇「10種你不該輕信的新聞」算不算?你自己判斷啦!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