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1日 星期四

央行、政院出招也沒用 大台北房價難降的三大理由

原文刊登於天下雜誌2010年7月,452期。
七月份以來,台北縣市住宅平均成交案件約減少一成,賣方開價略為下降,買方議價空間則從不到五%提高至一○%。大台北房價,真的就此反轉回落?面對房市集團型投資客,政府一連串打房措施,似乎無用武之地,且面臨三大挑戰。

七月二十三日,台北縣新莊副都心商業區土地標售,在多家建商、財團競逐下,創下一坪二一三萬的歷史紀錄。政府接二連三祭出抑制房價的措施,在這場競標中,顯得格外諷刺。

歸納政治大學地政系主任徐世榮、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教授李承嘉等學者和房地產實務界專家的分析,目前政府高舉的打房政策,正面臨三大挑戰:


一、央行出招 難及地方勢力

央行總裁彭淮南,可說是今年以來,抑制高房價「衝第一」的政務官。

繼六月底,央行要求各行庫,「針對台北市和北縣十大縣轄市,第二套房貸貸款成數不得超過七成,且無還款利率寬限期」,祭出二十年來首見的選擇性信用管制後,七月二日,彭淮南更致函各行庫負責人,指出投機客利用人頭戶向銀行貸款,大量收購中古屋,希望行庫主管嚴格把關。

央行接著再針對投機客成立公司,「轉個人房貸為企業周轉金」規避相關限制,要求各行庫針對企業主或個人房貸放款,一視同仁。

彭淮南接連出招,過去多數投資客常用的取巧手段,如今幾乎一一遭到阻攔。然而,對於規模龐大、「魔高一丈」的「集團型」投資客而言,卻仍有空隙可鑽。

「你管得嚴,我就往你管不到的地方去,」一位十年以上的房地產投資客透露,在收購中古屋的資金取得上,央行政策的確造成一定壓力。但對大投資客而 言,其投資模式早已如「私募基金」或大陸的「溫州炒房團」般,是集眾多金主之資,代為操盤,除本身獲利外,再賺取傭金。而其「客戶」中,更不乏地方有力人 士。儘管銀行放款管制趨嚴,這些集團型投資客轉而利用地方勢力人脈,以各種名義,向農漁會信用部貸款「調錢」。

「只管我們,不太公平吧!」一位民營銀行主管說,雖然央行規定適用於國內所有金融規定,但由於農漁會信用部放款,屬於農委會農業金融局管轄。金管會通常接到農委會委託,才會介入金檢。因此,農漁會成為部份大型投資客的「避風港」。


二、職業人頭戶  防不勝防

對於投機客利用人頭申請房屋貸款購屋,銀行端要進行管控,也有執行面的困難。

業內人士透露,對於動輒擁有數十戶,甚至上百戶房屋的集團型投資客而言,「養」一批人頭早已是家常便飯。這些人頭戶大致分為兩種,一為本身已有正當 職業,但透過論件計酬方式「打工」,為投資客貸款購屋。另一種則是投資客成立公司,名義上聘任人頭當員工,再製造兩方「心照不宣」的薪資證明,供人頭貸款 之用。

「說老實話,如果對方(房貸戶)收入、還款能力正常,沒有不良紀錄,就算可能是投資客人頭,有什麼理由不放款給他?你不放,別家也會放阿,」某民營銀行主管說。

他認為,除非主管機關結合聯徵中心,針對頻繁交易的房貸戶,全面調查購屋資金來源,和售屋後資金流向;或者針對貸款購買房屋後,卻設定抵押他人(投 資客用來避免人頭戶自行變賣名下房產)的客戶進行追蹤,整理出「黑名單」,否則要全面打擊投資客利用人頭炒作房價風氣,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三、價格透明化 成效待考驗

對於一般買房或賣屋的小市民而言,長期以來資訊不對稱,造成房屋交易時,買高賣低,高額利潤歸投資客或不肖仲介商所有,往往是心中最痛。《天下》在今年四月二十一日出刊的「高房價的幕後黑手」專題中也呼籲,應建立一套房屋、土地買賣的資訊透明制度。

營建署二十六日宣布,未來民眾將可在「不動產價格e點通」網站上,隨時查詢全台灣各縣市每條路段,近期成交的房屋價格區間。成交價將依屋齡、屋況等基本條件不同,分為十級,每月公布兩個月前該級當月成交價的平均數,做為一般民眾買賣屋的參考。

「當然我們希望每一筆(房屋買賣)交易都能公布具體價格,但目前現實條件下,這樣已經不容易了,」新政上路前三天,營建署署長葉世文接受《天下》專 訪透露,由於牽涉到個人財產隱私權等問題,營建署和聯徵中心歷經超過一年的協商,才獲得共識。未來營建署將繼續與聯徵中心協調,希望能同時公布各區成交筆 數,並盡可能加快網站資料更新速度。

對於此項新措施,房仲業者表示,「對於過去比較不老實的仲介業者而言,會有一定嚇阻作用。但對民眾而言,兩個月一次的資訊更新速度,可能還不夠快。」

這項措施也不是沒有漏洞,建商或投資客,仍可透過自賣自買、製造假交易等方式,拉高區域行情。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等多位學者呼籲,未來政府在取得區域房價成交資料時,更應嚴加審核把關,否則政策美意,反而變成為假行情背書。

從央行到行政院各部會,一連串平穩房價的政策出爐,大台北地區房價飆漲,短期內也略有降溫現象。但政策理想和市場實際運作之間,仍牽涉種種複雜的問 題與挑戰。大台北地區房價真能跌下來,或至少不再向上飆漲,紓解數百萬薪水階級的沉重負擔嗎?最終還須仰賴施政者的魄力和決心。(陳一姍.林倖妃.張翔一 採訪)

Posted via email from George 資訊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