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4日 星期三

卡內基訓練

整理、撰文 /  文及元 經理人月刊

美國著名作家與廣播主持人羅威爾•湯瑪斯(Lowell Thomas)在《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How To Win Friends & Influence People)英文版序文中,如此描述卡內基訓練:


1935年1月的一個寒冷夜晚,約2500名男女湧入紐約賓夕法尼亞飯店(Pennsylvania Hotel)的大舞廳。在做完一天的工作之後,這些人為什麼還要跑來這裡站上一個半小時?他們是看到兩天前,《紐約太陽報》(New York Sun)上一整頁的廣告而來的。廣告上寫著:學習流利說話,準備做領導者。


湯瑪斯接著寫道,成人最關心的除了健康問題之外,最想學習的是做人處事的方法;他們最想得到的,是可以立刻用在商業、社交及家庭中的一些建議;他們發覺,多數事業上最成功的人,除了知識之外,還要具有表達、說服、將自己和自己的想法「推銷」出去的才華;他們恍然大悟,如果一個人想要在商業界出人頭地,個性與說話的能力,往往比死知識與一流大學的文憑,都還來得重要。


相隔75年後的今天,職場上男男女女仍舊面臨同樣課題:職涯升遷到某個重要關卡時,性格、態度、溝通能力,絕對比能力與文憑重要。


迄今,卡內基訓練®已持續進行近一世紀(已97年)之久,全世界78個國家、有超過700萬人參加過相關課程,其中有許多都是企業的領導者或高階經理人。他們在成功改變自己的同時,不但工作更順遂,家人與員工也都跟著受惠。他們甚至進而將卡內基訓練®引進企業,做為培養專業人士晉升經理人、經理人轉型為領導者的內訓課程。

從練習、實踐、應用中,提升自信


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於1888年出生於美國密蘇里州(Missouri),青少年時期幾乎是為了能夠接受教育而奮力謀生——從養豬、伐木、擠奶到除草樣樣都做。


當他就讀於華倫斯堡師範學院(Teacher's College in Warrensburg)時,因為住不起離學校較近的鎮上房子,每天得從家裡的農場騎馬3哩路到學校,也時常窮得必須在晚上騎馬趕回到農場擠奶。對此,他深感自卑,卻也激發出想人頭地的飢渴精神(hungry spirit)。


在校園時,卡內基觀察到那些「明星學生」,多數靠的是運動、辯論與演講。他自知不擅長運動,因此決定以演講做為成名與展現影響力的途徑。經過無數次的練習與失敗,他終於開始獲勝,就連委託他協助訓練、準備參加演講比賽的學生,也能在比賽中獲勝。


師院畢業後,可能是急於出人頭地,卡內基沒有成為老師,選擇了不一樣的路。他曾在內布拉斯加州(Nebraska)向農家推銷函授課程,但沒有任何進展。之後又為奧馬哈(Omaha;位於內布拉斯加州,巴菲特的故鄉)一家公司銷售豬油、肥皂與火腿,兩年間就將某地區業績從谷底翻升至第一名。正當公司準備拔擢他時,他卻辭職了,帶著500美元的積蓄,隻身去到紐約準備當演員,期盼能迅速成名。


然而,演員之路走得毫不順遂。於是,卡內基又回到業務老路,留在紐約做起卡車銷售員的工作。1909年,卡內基自稱是「全紐約市最不快樂的年輕人」,所以毅然拋下銷售員工作,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到夜校教導成人班演說訓練。這個工作不但能讓他維持生計,也讓他白天有時間從事他最喜歡的閱讀與寫作。更重要的是,做一份合適自己的工作,讓卡內基恢復了自信。


儘管事業一波三折,不過卡內基始終以熱忱與堅持,突破一次次難關。1912年,卡內基在美國紐約基督教青年協會(YMCA,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以商業人士為目標,開設如何演講的課程,卡內基訓練®就在這一年誕生——這個課程並不是教育,而是訓練。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教育著重理論,訓練注重實踐。卡內基鼓勵學員每堂課程結束後,將學到的溝通與人際關係技巧,實際應用在家庭及職場,並與大家分享,藉由實踐而有更深的體會與自我提升。


1932年,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終於波及到卡內基的事業。他索性趁著空檔,在夏天前往中國旅遊,這趟中國行,是卡內基一生中最有價值的冒險——他從中學到了克服憂慮、處理壓力的積極正向態度。

為成人設計的「人際關係實驗室」

1936年,卡內基出版《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匯集他自1912年以來的上課內容,首刷5000本。原本擔心銷路不好,還自掏腰包買了2500 本。不料幾星期後,竟已賣到第八版,銷售量還持續增加。黑幼龍在《卡內基為什麼成功》中寫道,「有人開玩笑說,本書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三大暢銷書,僅次於《聖經》和《毛語錄》。」


在《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裡,卡內基提出了30項卡內基原則,成為人們增進溝通與人際關係的金科玉律。到了1948年,卡內基又出版《如何停止憂慮開創人生》(How to Stop Worrying & Start Living)一書,將他在課堂中傳授的克服憂慮準則,彙編成另外30項卡內基原則(60項卡內基原則中,編輯部精選51項於P.57∼58大海報)。


卡內基自己曾經形容,他的訓練課程就像是專為成人設計的「人際關係實驗室」「克服憂慮實驗室」,而他所歸納出的「卡內基原則」,確實有如千千萬萬人的生活實戰體驗,看似簡單的常識,卻又意味深長。


2006年,美國國際管理機構(IIM,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Management)選出50位列入「管理名人堂」管理大師(Management Hall of Fame: Leading Management Gurus),被譽為20世紀成人教育先驅的卡內基亦名列其中,入選原因是:「著作與訓練課程成為美國20世紀的象徵,淺顯易懂且有效的人際技巧,成為美國文化的一部分」。


卡內基銷售力

整理、撰文 /  林奐呈

波西•懷汀(Percy H. Whiting)曾是銷售天王,1953年接受卡內基訓練®後,加入成為講師,並開辦銷售訓練課程,並於1978年出版《銷售的五大金科玉律》(The 5 Great Rules of Selling)。


懷汀在書中主張,學習銷售是急不來的,必須一個一個法則慢慢來,要有恆心完成自我訓練。他將業務銷售劃分為建立和諧、引發興趣、提供解答、引發動機、完成交易等5個階段,每個階段都必須一點一滴累積,最後才能走向成交。

階段1:建立和諧、贏得注意
具體方法:千萬不要一開始就直接談論產品或服務,最好能簡短地與顧客談論他感興趣的話題,銷售的基礎在於先行建立和諧的氣氛。


所有業務員都得記住一個事實:「沒有人請你來,你是不請自來。」因此,造訪顧客時,最重要的是「觀察現場」,當下立刻找出對方感興趣的話題。除非顧客願意聽你說話,否則業務員的口才再好,也無濟於事。


小故事:許多保險業務員想向一位喜愛賭博的電力大亨推銷,最後都以失敗收場。有天,有位聰明的年輕業務員,一走進大亨的辦公室就向他的祕書說:「我想請他參加一場賭局。」見到大亨之後,業務員開門見山就說:「我要跟你賭100萬元賠1800元,賭你一年之內不會死掉。」這樣的說話方式果然正中下懷,博得電力大亨的注意。沒多久,他就付錢買了張保單。

階段2:引發興趣、保持興趣
具體方法:告訴顧客,你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究竟能為他們帶來哪些好處?引發顧客對產品或服務的興趣。


要讓顧客專心聽你的介紹,並且相信你的產品能帶給他們許多益處,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把產品和顧客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需求連結起來。


小故事:有個丈夫想買電爐,和太太共找了3家經銷商,看過各式各樣的電爐,也聽了多次介紹。最後,丈夫問太太:「你喜歡哪種電爐呢?」太太回答:「不管是哪一款電爐,我只想向威爾遜先生買。」先生疑惑問:「為什麼呢?」太太說:「因為只有他最注意我們的需要。他問了許多問題,像我們通常煮些什麼?烤些什麼?然後才告訴我們他的電爐能幫我們烹調什麼。」

階段3:提供解答
具體方法:提供顧客「事實」,讓他們具體了解你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究竟能為他們帶來哪些好處?
懷汀把「提供解答」簡化成幾個規則:


1.告訴顧客,你的產品是什麼?有什麼好處?


2.讓顧客試用產品,以測試產品是否真能令他們滿意?


3.用證據證明你所言不假。


小故事:華爾街有位債券銷售員,某次拜訪某家銀行總裁。在等候會面時,他無意間聽到辦公室裡傳來總裁不耐煩地大叫:「把重點講出來!」銷售員靈機一動,輪到自己進辦公室時,他直接走到總裁辦公桌前,取出一份債券,只說了4個字:「原價出售。」然後,總裁抬起頭,微笑地取出支票簿,照票面價格填好數目,買下了這份債券。

階段4:引發動機
具體方法:提醒顧客他們目前還沒享受到你的產品所能提供的好處,並且讓他們同意這個觀點。接著再提醒顧客,你的產品確實能夠滿足他們的需要。最後,勾勒一幅顧客擁有產品之後的美好景象。


不過,即使顧客對你的產品感興趣,也相信產品對他們有好處,他們很可能還是不會購買。這時,你必須使對方「想要擁有」產品,引發購買的動機。所有的購買動機都是內在的驅動力,其中最有影響力的因素,就是「主要購買動機」(其他動機當然也有部分影響力),亦即對於銷售成功的關鍵因素,所以銷售人員應聚焦在主要購買動機上。


小故事:有位男士在汽車展示中心看上一部車,卻久久不能決定。隔天他又出現,表示要購買昨日看的那部車。銷售人員很高興,進一步詢問該名男士的購買動機:「請告訴我,你決定要買下這部車的主要原因是?」男士笑著說:「我太太。」

階段5:完成交易
具體方法:請顧客評估各種「應該要買」的理由,然後才完成交易。


俗話說:「好的銷售談話固然很好,但一份簽了名的訂單才是真的好。」拖延或猶豫不決是每個人的毛病,你得協助顧客做決定,才能使他們付諸行動,達成交易。


小故事:懷汀曾說,銷售能力需要終生學習,你無法在兩周之內——甚至無法在兩年之內——學會所有技巧,但至少可以開始起步。成交就像打高爾夫球在果嶺上的最後一桿,假如你用了11桿才打上果嶺,縱使你想好好打最後一桿,也來不及了。因此,如果你在銷售的前4個階段都沒有好好表現,卻希望在最後的成交階段取得訂單,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增進熱忱,提升業績
戴爾•卡內基汲取成功人士的經驗與智慧,歸納而成的基本法則,歷經數十年來的發展,已被廣泛地應用在生活與職場的各個領域,其中之一便是銷售的技能。黑幼龍在《人人需要銷售力》中,提出卡內基銷售談判九大法則。這些法則其實分別來自心理健康、自信、人際關係、溝通與領導的範疇。

學習銷售是急不來的,必須一個一個法則慢慢來,要有恆心完成自我訓練。

銷售法則1:善於深耕現有客戶,積極開發新客戶及培養班底。
銷售法則3:會建立個人願景、訂立聰明目標,有效運用時間。
銷售法則2:永遠保持熱忱。
銷售法則5:主動了解如何滿足客戶的需求。
銷售法則4:能夠很快地談論客戶感興趣的話題。
銷售法則7:真誠地以他人的角度了解一切。
銷售法則6:能夠給予對方足夠的資訊,為對方提供解決辦法。
銷售法則9:能夠澄清疑問,化解反對意見。
銷售法則8:會引發他人想要購買的欲望,贏得承諾。


領導力

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在界定「領導力」時,並非訴諸於權威或命令,而是以成為一個更友善的人為開端,運用溝通技巧尋求合作,得到他人的信任之後,進而領導對方。


領導者負有督導之責,員工表現好,應不吝讚揚;表現不好時,亦應學習溫和地指出錯誤,而非怒斥或攻擊他人。不過,領導人也別為了避免爭端或害怕傷害人心,而成為凡事往自己身上攬的「濫好人」(nice guy)。

顧及尊嚴,以「詢問」取代命令
任誰都不喜歡被命令或被責罵,所以主管不妨考慮以「問問題」「間接詢問」「先承認自己有錯,再指正他人」等方式,取代直接的要求,不但可顧及對方顏面,也能達到指出別人錯誤的效果。例如,同樣是希望同事能加班趕工,試著以「現在有好多急單,你們覺得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在明天下班前趕出這批貨?」的詢問,取代「明天下班前,給我趕出這批急單來!」的命令,不僅能讓氣氛更輕鬆,也能引導被詢問者以「我們一定能做到」的態度,思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卡內基曾聘用19歲的姪女擔任自己的祕書,因為她總是不斷犯錯,幾次都讓卡內基想開口責罵。不過,一想到自己的年紀比姪女多了兩倍,工作經驗也更豐富,突然大悟:「我怎麼能要求姪女跟自己一樣呢?」


於是,卡內基決定以「先承認自己有錯,再指正他人」的方式,跟姪女溝通:「我以前也經常犯下許多類似的錯誤,這要靠經驗累積,不是天生就會;而且,我在妳這個年紀時,根本比不上現在的妳,我實在沒資格批評妳,我想,依照我的經驗,這麼做也許會好一點。」

真誠讚美,不要「可是」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曾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受到肯定。」而肯定別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真誠的讚美。可惜許多人在說出讚美後,緊接其後的字眼往往是「可是」「不過」「但是」等,無形中又否定了先前的肯定。例如,「Amy,妳這次的企畫書寫得很好,但是,妳要是準時交的話,就更好了。」相信往後Amy 在聽到主管讚美時,不僅沒有喜悅,還會當成是「批評的前奏」。


理想讚美的方式,是以「而且」取代「但是」。例如,「Amy,我很高興妳這次企畫書寫得很好,而且,如果妳愈來愈熟練的話,下次一定能準時交給我。」一般人最渴望或最適合被讚美的事物,大致包括以下3項:


1.個人擁有的物品(thing):這是一般人最容易說出口的稱讚,例如:「Kevin,你最近新買的登山車好炫喔!」


2.個人擁有的成就(achievement):以對方的研究報告、工作成果為讚賞主題。例如:「San,你這一個月來,每星期都準時交出企畫書,真的很謝謝你!」


3.個人擁有的特質(personal characteristics):說出具體的「證據」(evidence),讓對方知道你的稱讚出自於真誠的洞察(insight)。例如:「Iris,有幾次我發現,只要有同事心情不好時,都會到妳座位旁邊找妳聊聊,我覺得妳很像辦公室的心理諮詢師,是一個讓人覺得很溫暖的人!」

事緩則圓,做好態度控制
領導者的一言一行備受矚目、動見觀瞻,因此必須具備臨危不亂、保持冷靜的能力。即使面對不同意見,仍能控制怒氣;即使身處壓力之下,仍能讓人樂於親近。


這就是「態度控制」,不讓工作壓力擾亂情緒,也不因為內心情緒低落,而影響對待他人的外顯態度。態度控制的最好方法,就是「延後判斷」:等一下、想一下、再反應,避免當下脫口而出的話,對別人造成傷害。


領導者要能了解自己與他人的個性,並衡量當場的狀況,盡量以理直氣和、事緩則圓的方式處理。如果控制不住時,就要能承擔後果。卡內基並不是要人們做一位不生氣的聖人,而是能夠練習如何控制態度,避免衝突發生。

影響他人,達成績效
以正向積極、建立自信為基礎,進而與人拉近距離、攜手合作,最後領導對方——這是戴爾•卡內基的領導哲學。一名具有卡內基式領導力的人,至少可以做到以下3件事:


1.態度穩定:不受情緒與壓力左右,能夠臨危不亂,保持穩定冷靜的態度。


2.以顧及他人尊嚴為前提,指正錯誤、改變別人:避免以攻擊他人或引起憤怒的方法改變別人。最好能指出他人錯誤,而且不至於引起對方反感,將反對阻力降到最低的程度,進而有效督導、提升績效,帶領他人達成目標。


3.享受生活、享受工作:對於生活周遭的人、事、物充滿好奇與了解的樂趣,兼顧工作、家庭與生活,達到平衡。


溝通力

現任全球一動(Global Mobile)董事長兼執行長何薇玲曾在美國工作,有天總經理找她面談,告訴她公司決定拔擢另一位優秀同事為經理。何薇玲不平地說:「公司交辦的任務,我一向全力以赴,能力也不比別人差,為什麼不是我?」


「因為平時開會,我很少聽妳表達意見,如果升妳當經理,妳知道如何和部屬溝通、激勵士氣嗎?需要跨部門協調時,妳可以順利完成任務嗎?我沒看到妳表現出溝通能力,所以,很抱歉,這次不能升妳當經理,」總經理這麼回覆。


那天,何薇玲領悟到,想在職場中出人頭地,只靠埋頭苦幹是不夠的,一定要學好「如何與人溝通」的能力。

 

溝通基本原則:掙、興、享
身為經理人,想改變溝通方式,最好學習如何「說自己的故事」。溝通的基本原則有3項:掙(earn)、興(exciting)、享(share)。


1.掙:掙得資格。從人生的學習與經驗中,為自己「掙」得現身說法的資格。


2.興:印象深刻。人生經驗中,自己印象深刻且感到興奮的題材或親身經歷的故事。


3.享:願意分享。對於某個故事或題材,具有與其他人分享的渴望。


切記,述說自己的故事,永遠比說教更具吸引力!

蘇格拉底的祕密
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有個獨樹一格的處世技巧:設法在談話一開始,問些溫和的問題,讓對方回答「是、是(對、對)」。這麼做的目的在於,先讓對方認同自己,接著再提出自己的看法,巧妙地將話題引導到原本設定的方向。如此一來,原本與自己意見相左者,竟會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幾分鐘前還堅決否認的主張,最終雙方取得共識,順利達成合作的目標。

雙漏斗溝通法:讓別人接受你的意見
無論是在職場上或生活中,人們經常會碰到與他人意見不同的情形,一聽一說之間很容易擦槍走火,究竟如何在兼顧對方的面子的情形之下,表達自己的想法?試試雙漏斗溝通法。第一步就是不打斷別人的發言,了解對方「為什麼這麼說」,並且為對方的想法找到一個證據(見【附圖】上方三角形),以示專心聆聽對方說話。接著,在發表己見前,先說「緩衝句」,再說「支持自己想法的一個證據」,將「自己的想法」放在最後才說。


這個方法也適用於表達不同的意見。先以友善的態度,了解對方在說什麼,再說出自己的看法,切勿脫口說出「但是╱可是╱不過╱雖然╱然而」等字眼,因為這代表「否定」的意思,很容易引起對方情緒反彈。此外,由於自己想說的是與對方相反的意見,所以千萬別說「我同意」「你說得對」等場面話,以免給人虛偽、敷衍的感覺。


比較理想的做法是,在聽完對方意見後,不妨說些「緩衝句」,例如「我了解你的感受」「你的想法很有創意╱很環保╱很深入╱很積極」等,取代「我聽到你說的」「我知道」等含糊語句,一方面表示專心聆聽對方,另一方面則針對「內容」予以友善的回應。


最後,在表達不同於對方的想法前,先說出一個佐證自己想法的證據,例如統計數字、實例或展示品,接著描述「這個證據顯示」的事實,最後再說「因此,我認為……」。以客觀事實取代主觀意見的開場白,通常可以降低對方的戒心與反彈,也能在兼顧別人的面子之下,溫和地表達己見。

 

傾聽、表達,贏得合作
良好的溝通能力,是贏得他人合作的關鍵技能。一個擁有圓融的溝通能力的人,至少能夠達成以下3件事:


1.有效表達:說話時能夠「講重點」,即使只有短短60∼90秒,也能明確表達自己的意見。


2.樂於聆聽:聆聽與表達同樣重要,專心傾聽別人的想法與意見,會讓別人覺得受到尊重。


3.具有說服力:以證據輔佐自己的意見,或以適度的肢體語言、聲調、抑揚頓挫的語氣來表達感情。


人際關係

專業工作者被拔擢為經理人時,第一個面臨的問題通常是:「我要如何帶人又帶心?」答案是,從「成為一名更友善的人」做起。卡內基教學促進基金會(the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進行過一項調查顯示,以工程界為例,只有15%的人認為成功的關鍵因素在於技術(專業),卻有多達85%的人認為,成功的關鍵在於個性與領導能力。


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在1936年出版的《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How to Win Friends & Influence People),由其英文書名可知,全書旨在談論「如何贏取友誼和影響他人」。為了撰寫此書,卡內基幾乎讀遍了所有與「人際關係」有關的資料,包括家事法庭的紀錄、報紙與雜誌專欄等,不僅如此,卡內基還訪談許多著名的成功人士,包括發明家湯瑪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美國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等人,了解他們運用了哪些人際關係的技巧,得以邁向成功。

 

經常叫出別人的姓名
卡內基曾說:「記得別人姓名,代表你有興趣記住名字背後所代表的那個人。如果連這點興趣都沒有,那麼記住名字就成為一種伎倆,僅僅證明我們記憶的本事,而不是讓他人覺得『他很重要』。」


記住一個人的姓名,並且很流暢地叫出來,是對他最大的恭維與關注。以下幾個簡單的方法,將有助於你牢記別人的姓名:


1.聆聽:專心記住對方的特徵並留意他說些什麼。


2.印象:設法在雙方心目中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3.重複:交換名片時,先重複一次對方的姓名,並在心中默念5遍對方的名字。


4.聯想:以對方的職業、面貌、姓名的字面意義、音韻等各式各樣方法,迅速記得或記起對方的名字。


鼓勵別人多談自己
黑幼龍在《贏在影響力》一書中提到,每3個月∼1年,可以和自己的親朋好友、同事部屬進行一次深度聊天,時間約20∼30分鐘,重點在於讓對方暢所欲言,自己則只要提出問題和專心聆聽即可,千萬不要打斷或評論對方。


這種深度聊天就是「心談」(inner-view),目的在於使自己學習如何傾聽,提出的問題範圍可以由外而內,包括家庭、學習、生涯、興趣、經驗、人際關係、成就及價值觀等。要注意的是,提問的方式必須視親疏程度而有所不同。例如,同樣是問與工作有關的話題,可以問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在哪裡工作?為什麼選擇這個行業?」如果是親密的朋友或家人,則可以直接問:「喜歡現在的工作嗎?想要換工作嗎?為什麼?」

 

用「魔術方程式」打開話題
人們經常必須在時間很有限的情形下,精準地傳達訊息,而一次只說1個具體的行動與1個因為此項行動得到的益處,確實有助於建立人際關係。


這個以簡單明瞭的內容打開話題、增進彼此了解的方式,可以寫成以下這道「魔術方程式=親身事件+行動+益處」。


1.親身事件:敘述一件實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詳細描述經過與情節,例如,發生在何時?何地?什麼事情?


2.行動:根據這個事件,說明自己做了什麼?希望聽眾做什麼?


3.益處:告訴聽眾,如果採取你建議的行動,他會有什麼好處?

 

建立信任、受人歡迎
成為一名更友善的人、與他人建立和諧的信任關係,是培養卓越領導力的重要基石。人際關係融洽的人,至少可以做到以下4件事:


1.樂於與他人合作:即使與他人意見不同,仍可共同完成一項任務。


2.全面關照:能夠察覺自己的言行舉止與情緒壓力可能會影響他人。


3.表達關心:能夠適切地表達對別人的關懷。


4.培養信任:經常協助別人提升自信與自尊,具有營造信任氣氛的能力。

少說話、多聆聽,業績0元變身超級 業務員

我天生就是個急性子的人。剛進入投信這一行時,我像趕場似地到處去做「陌生拜訪」,每天都可以接觸好幾位客戶。


不過,在看似積極的表面下,其實是帶了些躁進在裡頭。每每,在大約1小時的談話中,多半由我唱獨角戲,講解產品就占了55分鐘,最後只得到客戶一句話:「妳說得很好,但是我不需要。」


2008年襲來的金融海嘯,將投信業衝擊得哀鴻遍野,我的業績也跌落谷底,甚至還一度「掛零」。同時必須照顧罹患癌症的母親,在家庭、工作兩頭燒的情況下,我不只臉上減少了笑容,也徹底失去了自信,就連主管看到我的憔悴,也劈頭直罵:「這簡直一點都不像妳!」


去年底,就讀國中、正值叛逆期的女兒去上了卡內基「青少年班」後,改變非常大,原本時常發生摩擦的我們,母女關係得到改善;接著,我母親過世,為了轉換低落的心情,今年4月,我首次接觸並參加卡內基的「優勢銷售班」。


開始上課之後,卡內基所強調的銷售理念——「真誠地以他人的角度了解一切」,就讓我深自反省自己的工作模式。

從他人角度了解一切,真誠關心


以前我在跟客戶簡單寒暄幾句之後,接著就會直問:「請問你有沒有購買基金的需求?」「有沒有投資方面的需求?」聽到這種帶有壓迫感的連番追問,客戶通常很快就會心生防備,脫口說出:「讓我考慮看看。」想也知道,這類委婉的話,通常不會有下文,我只好無奈地打退堂鼓。


弔詭的是,我說話快又直接,但是我卻把銷售時間拖拉得很長。完成一筆交易,往往得耗費許多力氣。仔細分析我的銷售過程才發現,每當我在介紹公司的產品時,經常是自己一個人說得口乾舌燥,客戶除了聽,很難插上話。更不恰當的是,即使在面對客戶的質疑時,我也還是一股腦兒地說下去,試圖要反駁對方,毫不在意客戶的反應。

觀察敏銳、提問精準,專業贏得信任


經過課程的洗禮,現在的我已經懂得「換個角度想事情」,在拜訪客戶時,會暫且放下銷售產品這件事,轉而先真誠地了解客戶的現況,將「推銷」意涵濃厚的問題,全部改成:「貴公司成立多久了?」「在哪裡設廠?」「未來有什麼營運計畫?」「需要多少資金?」


乍聽之下,這些問題固然難以直接掌握客戶的「購買意願」,但是對於發掘客戶對於投資理財的需求,卻是大有助益。更重要的是,透過問問題,我可以讓對方(客戶)多說話,自己則是專心聆聽。問問題真的是一門學問,「好問題不必長,卻能問出關鍵」。


如今,在拜訪客戶時,我通常只會先簡單地介紹產品,接著就展開提問,讓客戶有機會多說話,表達自己的意見和需求。計算下來,同樣是1小時的談話時間,大概只有20分鐘是我在說明及提問,其餘的40分鐘,都是保留給客戶。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很多業務員之所以經常受到客戶的拒絕,就是因為沒能讓客戶產生信任感。而這份信任感,是需要業務人員發揮專業去建立、贏取的。在許多時候,客戶很可能根本不清楚、甚至是渾然不覺自己的需求為何,這時候就有賴業務員善用問問題的方式來發掘。


某種程度上而言,業務員的角色與醫生或顧問頗為近似,同樣是透過提出精準的問題,加上敏銳細微的觀察力,才能切中要害,贏得客戶的信任。

70%時間深耕熟客,業績大提升


國外的實證研究中發現,要從新客戶身上賺錢的成本是既有客戶的10倍。結束了「優勢銷售班」的課程之後,我還學會了從不同的眼光,來看待我現有的客戶,更懂得珍惜他們。


幾乎每個業務人員都曾經苦於如何拓展人脈、開發客源,卻因此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開發新客戶最好的方法,就是請現有客戶幫你做推薦。然而,如果你這個業務員,只有在推銷新商品或服務時才現身,平日幾乎都不太與客戶打交道,那麼老客戶為什麼要幫你的忙?


「禮尚往來」的互惠精神,絕對是人之常情,也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在我看來,如果要讓老客戶主動推薦新客戶,其中的祕訣就是「熱心服務」:要讓你的客戶願意幫你,你就得先主動幫忙客戶。


舉例來說,我在「寶貝家庭親子網」(BabyHome)上寫部落格(blog)已經好幾年,除了與網友分享育兒心得,也會主動為網友解答疑惑。其實在網站上互動的網友,都知道我的職業,而我們在往來過程中,也從未提及產品,但是卻有許多人因此成為我的潛在客戶,還熱心地幫我介紹有投資基金需求的朋友。


投資基金,難免有賺有賠。我發現客戶最在意的並不是賠錢,而是你有沒有關心他們、為他們的需求著想?因此,我把自己當成是客戶的資訊站,隨時提供市場上有利的訊息。時間久了,客戶除了信任你的專業,也會感受到你真誠的態度。


成功的業務員,一定要很會交朋友,讓客戶變成你的「班底」,幫你說服其他人購買,如此就能有助於你在推銷產品時,事半功倍。以前,我平均花費70%的時間在開發新客戶;如今,我則是投資70%的時間在深耕舊客戶,業績反而大幅提高。


今年8月,我的業績創新高,達成業績比要求的目標高出1.8倍。只是觀念上的轉換,竟促使我的銷售成績邁進一大步。現在的我更有自信了,因為我願意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也相信自己可以為客戶創造價值。最近,有客戶對我說:「成為妳的客戶是很開心的一件事。」讓我在銷售商品的有形業績之外,也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

 

江艾蕾的銷售祕技
1.雙重束縛法
適用情境:業務結案階段。
當業務談到最後階段時,千萬不要直接問客戶:「你要不要買?」這會顯得太過魯莽,也很容易得到客戶斷然說「不」的答案。建議可使用「雙重束縛法」(Double Bind),讓客戶在多個選擇中做決定。
舉例來說,與其問客戶「要買或不要買」,或許可以改問:「請問您(客戶)是打算要投資2000萬?還是3000萬?」將主導權交回給客戶,讓他們覺得是自己主動有意購買,而不是接受業務員的強迫推銷。如此,成交率自然會提高。


2.縮小範圍法
適用情境:請熟客推薦新客時。
在請求既有客戶推薦或介紹新客戶時,一般業務員通常會直接問:「可不可以幫我介紹一些人?」這種問法最常碰到的情況就是:客戶想了老半天,也想不出人選,只能說聲抱歉。
建議可以「縮小請求推薦的範圍」,改問客戶:「您身邊有年收入○○○元以上的人嗎?」「您有認識最近手頭上剛好有現金可做投資的人嗎?」如此一來,客戶往往能馬上想出符合相關條件的人選。


曾喬治的銷售咖啡因: http://www.no1salesonline.com/
曾喬治 這人很愛吃:http://georgemouth.blogspot.com/

BOOKS 喜歡閱讀的朋友分享書籍資訊的好地方: http://readingdream.blogspot.com/


 


Posted via email from George's posterous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