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Office2013雲服務、觸控操作、metro風格設計。




2012年7月24日 星期二

五年內台商倒一半!誰能活著走出中國?














緩解過敏自救法—不用到醫院也能輕鬆DIY


作者:陳俊旭
治病可粗分為「治標」與「治本」,當然每個人都想徹底把疾病根除,但「治本」通常較耗時,有時人正在不舒服的節骨眼上,必須要趕緊讓自己先舒緩下來,所以也要「治標」。
因此,在介紹「根治」過敏的方法前,我想先讓大家知道如何「快速」減緩過敏發作的不適。這些都是非常實用的小撇步,沒有西藥的副作用,只要用得正確,可以讓你馬上緩解過敏的不適。


    • 輕度過敏自救法
輕度的鼻塞、打噴嚏、流鼻水,皮膚起小疹子,或是胸口悶悶的,是很多人都經歷過的輕微過敏症狀。由於體內累積的干擾因子(過敏原、毒素或壓力)不多,所以只要補充維他命C黃酮加槲黃素就可以緩解症狀。
方法:對於鼻子過敏的症狀,可以將含有大量維他命C(500mg)(Vitamin C)加生物類黃酮(250mg)(Bioflavonoids)的營養補充品用嘴巴嚼碎,鼻塞、鼻癢、流鼻水可以在十分鐘內緩解。常用的劑量為每隔幾分鐘咀嚼一顆。其實每人的反應不同,應視症狀緩解程度而調整。如果很嚴重,可能要吃到八顆,如果只是一、兩個噴嚏,那麼可能一顆就夠了。另外,如果可以再補充槲黃素(250mg)(Quercetin)的話,效果會更好。台灣食品法規尚未開放使用槲黃素,所以可以改用野生玫瑰花瓣萃取物,效果也不賴。
    • 中度過敏自救法
當你試過輕度自救法後,過敏的緩解效果仍不明顯時,建議你試試中度的自救法,也就是用中藥湯劑來幫忙。
方法:熬煮對症的中藥湯劑(熬煮湯劑的效果優於科學中藥)(例如寒性氣喘使用小青龍湯,熱性體質使用麻杏石甘湯)只要對症,就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可以快速舒緩呼吸道過敏,例如中度氣喘,可以在三十分鐘以內舒緩。
    • 對付過敏的萬靈丹——清水斷食法(Water Fasting)
其實,對付過敏還有一個超級法寶,是最厲害的,不需要吃中藥、針灸,也不用吃營養補充品,只要你願意配合的話,幾天之內,過敏症狀一定會得到改善,那就是「清水斷食」。
方法:斷食期間只喝水,這種斷食法又叫做「醫療斷食」,雖然效果神奇,但進行醫療斷食,就好像去打仗一樣,如果沒有受過專業訓練,貿然進行的話,有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因此提醒讀者千萬不要自己輕易嘗試超過三天以上的清水斷食。最好是到經驗豐富的斷食中心,有專業醫師24小時隨時在側,萬一發生緊急狀況,醫師知道如何處理。
另外要再次強調,進行清水斷食期間,千萬不能從事耗費腦力或體力的工作,進行斷食療法時,一定要請假在家休息(或是住進斷食中心裡面)。如果初學者想要在家試試,可以先從為期兩天的「週末斷食」開始。配合上班的作息,星期五中午吃飽一點,下午回家之後就不再進食。一直到星期天晚上或星期一早上,才慢慢恢復進食。
From:過敏,原來可以根治!陳俊旭博士的抗過敏寶典
生物類黃酮(Bioflavonoids)
生物類黃酮最多的水果─百香果&鳳梨黃酮只是一種植物化學物質的通稱,這類的物質通常讓植物用來對抗昆蟲,許多作物對於昆蟲的抗病力強者,多半含有高量的黃酮,它們又稱為生物黃酮(bioflavonoid),在最近幾年的生物醫學研究上面非常地熱門,因為它們對於人體具有很多的益處。黃酮通常是色素的天然化學物,最廣泛存在於茶葉、莓類果實、洋蔥、蘋果、葡萄皮與葡萄籽、紅酒之中,而柑橘類也很多,尤其是在柑橘類的皮上面。另外黃酮類已知是抗氧化物,能夠調節免疫力,因此對於癌症細胞具有抑制效果,而且能夠清除自由基, 防止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對抗皮膚老化,等等與自由基相關的保健上面的應用。
例如:Natural Factors, Vitamin C, Time Release, 1000 mg, 180 Tablets
就含有 Citrus Bioflavonoids(柑橘生物類黃酮)200 mg,維他命 1000mg  (2012.7.13: $13.17 USD)
(在蔬果中,天然維他命C及生物黃酮類物質是一起發揮作用的。生物黃酮類物質可以增強維他命C之作用,其實適當維他命C與生物黃酮類物質之比例為5:1)

槲黃素(Quercetin)
槲黃素(Quercetin) 、芸香素(Rutin)和橘皮甘(Hesperin)極為相近,又被稱為維他命P,是生物類黃酮之中的耀眼巨星。我們需要食物中的維生素及礦物質,植物性食物也富含稱為植物化學物質的化合物,這類化合物會影響人體健康,其中有一大群稱為「多酚類」的物質,部分屬於黃酮類化合物,而這些黃酮類化合物中,最常成為研究目標的一種為槲黃素(quercetin)。如果您的飲食主要為水果與蔬菜,那就已經攝取許多槲黃素,槲黃素存在於蘋果、紅洋蔥與黃洋蔥、辣椒、紅葡萄、葡萄汁、柑橘類、綠葉蔬菜、青花椰菜、覆盆子及櫻桃中,還有紅茶、綠茶與紅酒,全都是刺激食慾的飲食。研究人員一直在探究食物及補充劑中的槲黃素對健康的潛在益處,槲黃素的生物可用性如何?亦即身體可吸收與利用多少?沒有人能確定,但是,槲黃素是一種抗氧化劑(就像維生素C及許多其他化合物),被人體吸收後可能有助於減少傷害細胞的自由基。

天然與化學合成的維他命
化學合成維他命與天然維他命為同分異構體(Isomerism)其他的維他命亦是如此,化學合成的維他命,分子結構很像天然的,但其在生物活性、生物吸收度方面,都有較差的表現。且不少化學維他命易堆積中毒,安全也有問題,如維他命E,天然的維他命製劑,是由大豆萃取而成,而化學維他命E則是由石油化工的副產物化學合成的。為了協助大家.在此就把營養品標示的真相寫出,大家以後可以自行檢視:
<維他命E>如果是寫

dl-alpha-Tocopheryl Acetate 就是合成的維他命E。
<礦物質>成分標示.如果是寫:

Cupric Oxide 銅氧化物

Manganese Sulfate硫酸錳

Potassium Chloride 氯化鉀

Sodium Selenate硒化鈉

等等型式的.都是化學合成的。
<其他成分>含有:

Lactose 乳糖

Talcum 滑石粉

Titanium Dioxide 二氧化鈦

Starch 澱粉

食用色素

Sodium Benzoate 苯甲酸鈉

Potassium Sorbate己二烯酸鉀

Benzoic acid 安息香酸

Benzoin Sodium 安息香酸鈉
等等的.就是有一大堆添加物及防腐劑的化學合成營養品.

絕對不是天然蔬果原料。

硬脂酸鎂(magnesium stearate)
絕大多數的硬膠囊劑型所充填的粉末是水溶性的成分,然而硬膠囊在製作過程中,「硬脂酸鎂(Magnesium Stearate)」是關係著產能及生產順利度的關鍵添加物,它所扮演的是潤滑劑的角色,卻是膠囊劑型產品生體可用率的殺手,硬脂酸鎂是一種極細的極飽和脂肪酸粉末,在各種活性成分混合均勻之前要進入正式充填膠囊的前3-5分鐘,所有要充填入膠囊的粉末快速與硬脂酸鎂混合後,就會讓所有粉末快速的被硬脂酸鎂粉末所包附(好像膜衣或上臘一樣),變得粉性滑順,不沾黏又好流動,然而,硬脂酸鎂把所有粉末包附後,脂肪成分就會把水溶性的粉末與消化道中的消化液隔離,隨著添加的硬脂酸鎂越多,溶解度就會越低,因此,即使膠殼溶解崩散,粉末卻無法溶解而人體也無法吸收,一樣隨著糞便排出體外。(更多內容) 

人體五大排毒器官

人體五大排毒器官:
作者:陳俊旭
肝、腎、腸、肺、皮膚,可以說是人體的五大排毒器官,因此要排毒可以從這些器官下手。一旦身體的毒素降低或是清光了,我們的身體就會提高對過敏的容忍度,自然過敏就不會輕言復發了。


肝臟排毒法
  1. 每天吃大量的有機新鮮蔬果或喝有機蔬果汁。由於新鮮蔬果汁偏寒涼屬性,因此若是寒性體質的人,可在果汁中加入生薑或肉桂粉一起打成汁,以免有越喝體質越寒的後遺症。
  2. 補充可強化肝臟解毒功能的營養補充品
  3. 服用苦茶油加檸檬汁,以刺激肝臟排放膽汁(Liver Flush),同時將多餘殘留的毒素,從肝臟排出,並經由大便將毒素帶出。最好可以在喝下苦茶油、檸檬汁後的一個小時,再喝下由纖維粉沖泡成的汁,這些纖維會在腸道中將肝臟所排出的毒素吸附,形成大便排出體外,否則毒素在大腸中逗留太久,又會被腸壁回收,那就前功盡棄了!
腎臟排毒法
促進腎臟排毒的方法很簡單,只要每天喝 1500~2000 C.C.左右的小分子潔淨水,把毒素從尿液中排出即可。
建議可以使用好一點的濾水器,徹底將水中的重金屬、農藥、戴奧辛等等污染源過濾。可惜的是,現代人因為工作忙或沒喝水的習慣,幾乎很少喝足 1500 C.C.的水。
在此建議讀者,不妨將每天要喝的水裝在一個或兩個玻璃瓶裡,從早晨起到晚上睡覺,只要一想到就喝,儘量在一天內喝完這些水。幾天下來,你就慢慢知道每天要喝多少水,隔多久要喝一次,習慣養成後就好了!不過,話說回來,有腎臟病的人不能喝太多水,否則會增加腎臟負擔,甚至反而造成「水毒」的症狀。
腸道排毒法
促進腸道排毒的方法,是三餐要吃大量含有纖維質的食物,例如:綠色蔬菜(小白菜、空心菜、芥藍菜、包心菜、花椰菜等)、竹筍、筍絲、根莖類食物(樹薯、蘿蔔 等),並將白米改成糙米或是五穀雜糧。纖維質會促進腸胃蠕動,而且是形成糞便的主體,使食物殘渣不會在腸道逗留太久(一旦食物逗留太久,會因細菌發酵而產生毒素,大便也會比較臭)。
要養成每天至少排便一到三次的習慣,而且留意大便是否成形(最好是香蕉狀,不是顆粒狀,不是鉛筆狀;也不是散落 一堆,更不是腹瀉或是水便,也不能很黏稠),排便時有通暢感與舒適感。只要我們可以保持腸道通暢,毒素自然就不易在腸道累積。如果因為外食或其他因素無法 吃到大量的蔬菜,建議讀者可以購買有機蔬菜粉或是纖維粉來補充。
肺臟排毒法
  1. 儘量處在空氣清新、負離子較多的環境,可使用負離子偵測器,測測看你居家或辦公環境的空氣負離子含量,並建議使用空氣負離子產生器。
  2. 養成呼吸緩慢但較深沉的方式。
  3. 最好學習如何腹式呼吸,也就是吸氣時胸部不動,腹部突出;呼氣時胸部依舊不動,腹部凹入。並且時常練習,既可以促進肺排毒又可以按摩內臟。
皮膚排毒法
皮膚排毒法可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主要的作法介紹如下:
(一)主動皮膚排毒—促進皮膚排毒的最好方法,就是多流汗。想要多流汗,不妨試試下面幾種方法:
A、養成有氧運動的習慣,例如:健走、慢跑、爬山,若場地有限,也可在家中跳繩、 打桌球、打羽毛球等等。(不過要記得循序漸進,因為有些過敏會經由劇烈運動而誘發)
B、常泡三溫暖或泡溫泉,尤其在不容易出汗的冬天,更加重要。市面上有 一種簡便的家庭三溫暖烤箱,以及溫泉包等,相當方便,且衛生又經濟,讀者可以參考。(不過,在浴缸裡倒入溫泉包之前,一定要將熱水中的氯氣過濾掉)
C、最 好可以在有氧運動後(打完球或是使用完跑步機)再做三溫暖,那就更能把深層毒素從體內經由汗液排出,可說是最佳的排毒組合。
(二)被動皮膚排毒
A、 洗澡時,用天然絲瓜布輕輕刷洗身體,這種刷洗可擴展皮表微血管等,將囤積在皮下微血管內與淋巴管內的過敏原或毒素,帶到血液循環中,進而排除。
B、刮痧的 原理與絲瓜布刷洗類似,但更激烈。經由刮痧,有毒素的皮膚部位很容易產生皮下出血,刮完後你將會感到舒暢,因為身體的毒素已被釋放到破裂的微血管當中,等 白血球來清除。
From:過敏,原來可以根治!陳俊旭博士的抗過敏寶典


2012年7月23日 星期一

真原醫:21世紀最完整的預防醫學 Primordia Medicine

看完楊定一這本'真原醫',我馬上弄了一台打汁機在家裡,為了健康,要開始多喝蔬菜汁啊!

更多資訊請到網路書局自己看吧:

真原醫:21世紀最完整的預防醫學

《真原醫》健康人生 由"心"開始

真原醫─21世紀最完整的預防醫學

更多的好書,請到網路讀書會吧(Free共有將近500本書。)
http://readingdream.blogspot.com/


推薦序
科學的先行者---楊定一博士
李嗣涔(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公元2000年7月當我還在擔任臺大教務長的時候,我把自己從1988年起所做氣功及特異功能如手指識字、意識微雕、生物意識工程等12年的研究成果整理出書, 書名《難以置信-科學家探尋神秘信息場》。出版兩個月後有一天, 我的同事國企系的湯教授來問我,王永慶董事長的女兒王瑞華及她的夫婿長庚生物科技董事長楊定一博士看了我的書, 覺得很有興趣, 想請我吃個飯大家聊一聊,我那個時候對我的發現恨不得與所有有興趣的人分享, 自然很快答應了。

  一見面之下發現楊博士及夫人都很年輕大概才四十出頭,他先給了我幾篇他1980年代在洛克斐勒大學做免疫學研究時在世界頂尖期刊《科學》、《自然》所發表的論文,描述白血球所產生一種特殊的蛋白質武器「穿孔素」殺死腫瘤及受病毒感染的細胞的機制。我想他的目的是告訴我他不只是做生意的商人,而且是學有專精的學者及科學家。我於是把過去12年的奇遇及做特異功能的所見所聞包括信息場的發現,詳細的講述給兩位聽。楊博士靜靜的聽完以後,淡淡的說:「我也講一些我的研究給你聽聽」接下來我所聽到的故事, 不但有信息場的探索、比我發現的還要深入、還要更根本;還有經過處理的水的一些奇妙的特性、與古埃及流傳下來的一些知識的關係。並讓我見識一下這樣的水做成的產品,並滴一滴在我的舌頭上,我感覺這滴水一碰到舌頭,瞬間消失於舌頭皮膚之下。另外他也提到微量元素的神奇效果。這些現象及故事真讓我瞠目結舌,回去以後幾天睡不著覺。

  我想我已經夠怪了,勇闖科學的禁地十多年,受盡正統科學界的打擊,沒想到還有人更怪,不但比我更早闖入,在科學上還遠遠領先我的研究。於是我決定多了解這個人。

  不久我馬上發現,我面對的是一個天才中的天才。楊定一博士的人生堪稱由一連串驚嘆號組成:六歲由臺灣隨父親移民巴西、十三歲考上巴西尼亞醫學院、二十一歲取得美國紐約洛克菲勒大學─康乃爾醫學院生化、醫學雙博士,一九八○年代他二十七歲時就擔任洛克菲勒大學分子免疫及細胞生物學系主任,那些年中他研究免疫反應中細胞(如白血球、淋巴球)暗殺系統及細胞內自殺系統的關連性,最高峰在一年中發表超過數十篇科學論文在世界頂尖期刊《科學》、《自然》、《細胞》等,而如今在台灣只要有一篇登在這些期刊都要上報發布新聞,由此可見他的驚人科學成就。今年(2011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就頒給他在洛克斐勒的好友,當年一起研究不同免疫反應的拉爾夫.史坦曼醫師與另二位免疫專家,可以說楊定一博士的科學成就已到達諾貝爾獎級。

  2000年那一天他告訴我的小部分內容我要到4年以後才知道他講的現象與撓場相關,有部分內容像是經過某些材料處理過的水可以成為小分子水,幾年後我用核磁共振技術測量獲得證實。但是那天他講的大部分內容在十年以後的今天,我還在摸索中,我的感覺是,他是科學的先行者,掌握了一些人體身心靈科學的秘密,是超出現代科技十年、二十年的知識及技術。

  這次楊博士把過去所寫的文章教導一般現代人如何改變生活方式、轉變心念來恢復健康與福祉結集整理出書, 並取名「真原醫」,也就是真正原本的醫學的意思,他從分子矯正醫學開始, 由適量的天然物質來營造支持細胞正常功能的最佳環境,就可以預防及治療疾病。故由飲食的新概念、姿勢與消化系統的健康到修身、修心到身心靈的全面診治,包含練功靜坐到行為心性的改變,描繪出了一個恢復整體健康的藍圖。看來有些熟悉,但正如作者所說「真原醫」既是古代也是現代,既屬常識也屬專業,既是神學也是科學,我深切了解作者是有資格講這樣的話,我努力從文章中找出他透露先進知識或研究的蛛絲馬跡,倒也讓我發現一些;第十一章「身心共舞」他聲稱宇宙四種主要作用力:強作用力、弱作用力、電磁力、重力之後還有一「真原場」又可稱為「意識場」或「慈悲場」,這與我所提出的「信息場」幾乎是同樣的概念但又更深一層。第一章的「同類療法」及分子矯正醫學所提微量元素的重要性;第十二章「教育中的感恩種子」提到孩童每天二三十分鐘經典朗讀的驚人效果。

  這是楊博士的第一本著作,從徹底改變心念才能真正恢復健康的「真原醫」觀點出發,替他所了解的宇宙實像做了初步的闡述,大家如果能遵照奉行,想必能夠恢復身心的健康,過比較快樂的生活。我希望有一就有二,我苦思了十年不得解的問題能從他以後的著作中逐步解密。

推薦序
我所認識的楊定一
王瑞華(台塑集團副總裁)

  終於等到第一本預防醫學書籍的出版!

  寫書,一直是定一的心願,希望有機會整合古今中外的智慧並與當今的科學結合,以簡單易懂的文字,將他多年來的探討、理解加上科學的認證與讀者們分享,希望或許能像他一樣,解開存在於我們內心中的一些困擾與迷惑。

  定一從未停止過追求真理。五歲時,當一般孩童都還似懂非懂的時期,他已經在探討人生大事,追問著母親:「人為什麼活著?」他在巴西長大,十三歲時除了和同年齡的孩童一樣喜歡踢足球外,也熱愛政治,對於經濟活動能讓人們脫離貧困充滿了好奇與興趣。他當時曾鼓起勇氣寫信給尚未受平反的鄧小平先生,對於他所言「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的論點深表認同,更對他能夠不視環境的壓力,堅持經濟與人民生活提升的勇氣表示讚賞。定一從小就對人類生存的意義、生存如何減少痛苦,如何能夠活得更好、更快樂,充滿了求知的興趣。

  定一全家在他五歲時移民巴西,父親楊正民教授任教於巴西利亞大學。住在大學的教師宿舍裡,加上有著英文與葡文的基礎,從小就喜歡研讀各類的教科書、圖書館藏書與科學雜誌。十二歲已經決定未來要走向醫學研究,希望能進一步了解困擾人類多時的癌症細胞;它是如何形成,自身的免疫系統又是如何殺死病變細胞,希望研究能帶來醫學的突破,減少人類的病痛。為了追求他的夢想,他當時寫信給在美國洛克菲勒大學教學與研究的寇恩教授(Dr. Zanvil A. Cohn),表達了他對其研究的重要性與突破的欽佩,並希望大學畢業後能追隨他做研究。

  如他所願,當他十九歲拿到醫學博士後即順利進入美國洛克菲勒大學攻讀第二個博士學位,在寇恩教授指導下研究發現了T-淋巴細胞與殺手細胞如何殺死外來入侵體內的病毒和癌症細胞,並在洛克菲勒大學創下兩年拿下博士學位的紀錄。

研究的熱忱

  洛克菲勒大學雖小,卻擁有全世界最多醫學諾貝爾獎得主,是一個隨時都有著重大研究突破,極具挑戰性與腦力激盪的大學。定一在大學研究、任教的十多年時間裡,有著年輕人的衝勁,更充滿了對研究的熱忱。我剛認識他時,常看到他在週末夜晚,當年輕人都到派對狂歡時,一個人在實驗室裡,一邊聽著八○年代的輕音樂,一邊做著實驗。他告訴我那時內心的寧靜與充實,是他一生永遠無法忘懷的。因此,他每年必定都有二、三十篇的論文在最好的雜誌發表,並在二十七歲那年就當上了大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系主任。至今他對T-淋巴細胞和殺手細胞如何殺死癌症細胞的發現與研究,在醫學教科書內已成為普遍必讀的醫學知識。

  一個對於科學充滿信心,熱中於研究又已相當有成就的科學家,要能夠跳出自己的研究,看清自己的研究是否有一天真能解決這人類最棘手的病痛並不容易。雖然已被公認為是一位免疫與癌症專家,但他漸漸明瞭,即使有最新、最好的發現與藥物來殺死癌症細胞,如果病人本身無法產生並維持健全的免疫系統,最後還是無法痊癒。

  因此,他體會到了人體的奧妙,就是有最好的藥物能夠在短時間殺死大量的癌症細胞,最後還是要靠自身培養出健康的身體才能戰勝病痛。更進一步則是要追求如何在平常就保持健康的身體,有良好的防禦能力,使隨時都會在體內形成的病變細胞無法在體內生存。

  這個理解對定一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特別是二○世紀主流的西醫一向著重於疾病的診斷與醫治而非如何保持健康的身體,一生的醫學背景在此時卻無法做出太大的貢獻。

分享探討真理的路徑

  困難從來無法阻擋定一的求知慾望,西醫無法提供答案,他從不同角度切入。看過上萬本古今中外、各類各別的書,他常常不食不眠,從幾千年前的哲學、宗教、醫學書籍到最新的醫學、數學、物理科學論證,從自身在實驗室求證到打坐、靜心體驗,他不斷的吸取知識,深思、體會,直到融會貫通,最後必然露出恍然大悟的微笑,接著又再進入另一個議題的挑戰。在這段時間,每天家裡隨著郵差的到來都要增加好幾本新書,雖然書架不斷的增加,但藏書也不斷增加,多到沒有地方存放。

  今天出版的這本書將是他許許多多尚未與讀者分享的第一本書。定一的用心,希望讀者們能在書本中和我一樣的體會到。在這裡隨筆和各位朋友們分享他對生命的熱愛、探討真理的路程,也讓我彷彿又重新經歷了他這一生從對科學物質的探討,走到對自我的了解與修正,或許走了一圈必須又回到他小時候的疑問,「人為什麼活著?」

作者序
徹底轉變心念,才能恢復健康

  出版本書乃希冀能藉此與讀者分享一些現代人所需的健康與生活概念。書中知識是前人所累積的智慧,其源自世界各地古老文化並經過千錘百鍊。雖然我曾嘗試以現代的科學資訊更新這些知識,但觀念中的真理,卻是亙古不變。全書的核心在於明白「只有徹底轉變心念,才能恢復健康與福祉!唯有全心全意,身體力行追求平衡的生活模式,才能真正恢復健康。」換言之,要達到最佳的健康境界,必須全方位改變我們的生活:包括飲食、運動、呼吸、思想與情緒管理。總之,要從生活中每一件事做起。

  健康需要藉由徹底改變日常生活規範以及面對周遭世界的方式來獲得,因此健康也正是這種發自內心改變的成果。如此說來,健康是要主動追求而無法被動獲得。此外,健康也是一種綜合指標,說明我們日常的生活與思考方式,而不僅是以毫無生命的實驗數據所證明的身體狀態。我要說明的是,健康不只是身體表象也是心理狀態;兩者事實上是一體的,卻也彼此影響。環境與周遭的健康也同樣會影響個人健康,而個人的健康也與地球、社會整體的健康有關。反過來說,生理與心理都真正健康的人,自然也會協助恢復環境與周遭事物的健康。

  這裡對健康的定義或許較讀者所熟悉的定義廣闊。但是,對世界上千千萬萬早已在日常生活中,力行老祖宗保持身心健康方法的人而言,這可能是再自然不過的常識。畢竟要保持最佳健康,還是離不開最基本的常識!令人惋惜的是,隨著多年來科技的發展與生活腳步的加快,我們可能已失去這項自然本能或常識,反而以前所未有的狹隘方式來界定健康。

整體的療癒

  本書意旨在以各種方法,提醒我們回到自我——相信生存與追求健康的本能,即使身處於瘋狂又無可逆轉的世界,也不會在此過程中迷失自我或失去健康。只要想想看,人類史上從未有像現在如此快速的生活步調,過去五十年來科技的進步已遠超過整個人類歷史。因此,我們也合理懷疑人們在調適身心時,所面對的挑戰是人類進化史上前所未有的複雜。

  儘管現代醫學已如此地進步,但還是有各種慢性疾病持續困擾我們,且有年輕化的趨勢。這些疾病不只是憂鬱與心理疾病,還有退化性疾病、癌症、心臟血管與新陳代謝失調等疾病。人類也從沒有像現在如此地不快樂,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如此焦慮。以上種種導致一種疾病狀態,那是無法單純只依賴藥物就能醫治的。

  我是受過正統西醫訓練的醫生。事實上,在早期的學醫過程中,也曾接受各種傳統醫學的訓練。因此,我絕不否定西方醫學,而是覺得有必要接納古今中外醫學的各個領域。我採取整合方法,希望將人視為一個整體,而不是分解成各個器官與系統。我們做為病患時,沒有人會希望身體被分解成各個器官來看待;因此,我們需要的是整體療癒,包括身、心、靈。儘管現今醫學在特定領域已達高度的奇蹟,卻仍然有急迫的需要來恢復醫學的完整與和諧。除此之外,很清楚地,我們也需要身心的統合。

  我相信全方位的醫學是結合全世界所有的醫學奇蹟,是沒有界限的,也必須是兼容並蓄,不會有門戶之見。因此,對我而言,沒有所謂的傳統、非傳統、東方、西方、或甚至所謂的祕教醫學,只有能夠真正發揮成效的醫學。在定義上,其實醫生也是科學家,因此必須以開放的態度,面對各種追求健康的方法。多年來,我曾邀請多位醫生以自己及病患為對象,用科學方法檢驗健康的傳統定義;結果能以開放的態度接收資訊的醫生,都能成功維持自身及病患的健康。你可在本書中看到摘述。

全方位治療

  我在這裡要討論的是一個人的全方位治療,不只是從某一系統或器官的觀點。我認為疾病雖然只有局部症狀顯現,但表示整個身體或系統出現失衡。因此,所有疾病都必須由治本做起。對年輕的醫生,我一直以「治人先治己」這句格言相與勉勵。我的意思是以前的醫生都從治療自我身心做起。換句話說,好醫生必須能夠力行對病患的建議。

  我很早就開始研究所謂的非傳統醫學,也有幸服務於多個享有盛譽的組織與機構,如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其他機構。本書所要公開的資料,雖非全新的資料,卻也是歷久彌新。許多推廣健康的活動,往往欠缺實行細節,或因主辦人的個人偏愛而忽略健康的重要元素。就我的經驗,本書中提及的任何健康細節都是不容忽略。例如在運動方面,身體的關節必須放鬆與伸展,經多年研究,我發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我稱之為「螺旋運動」或「螺旋動力學(vortex dynamics)」的扭轉運動,可達到最大的伸展效果。

  再舉一個例子,我的飲食觀念是要達到「均衡」。根據已知最先進的科學資訊,礦物質與微量元素都是健康的關鍵所在,但現在追求完整身心健康的修煉者,對這方面卻未必完全瞭解!

  綜合整體的知識,包括古代與現代、自然與精神及身體與情緒,我發現其所創造的醫學或許才是二十一世紀所能成就的最佳預防醫學。我將這種醫學稱為「真原醫(Primordia Medicine)」,因為既是古代也是現代,既屬常識也屬專業,既是神學也是科學。所以這個名稱也是擷取古人智慧,根據今日的標準與用語,再加以改良。

振奮

  與所有其他醫生一樣,我的早期背景也是所謂的「化約論醫學(reductionistmedicine)」,這種醫學將整體簡化成許多部份,最好能簡化成分子與原子。因此,我在紐約市的洛克菲勒大學——康乃爾醫學院長期服務期間,一個已有近三十位諾貝爾獎得主的醫學殿堂,我有幸為免疫學領域貢獻一些重要的發現,而今天這些發現已被納入許多生物與醫學的教科書中。

  一九八○年代,我與兩位科學家於研究細胞的暗殺系統時,首度發現白血球(特別是淋巴球)會產生一種特殊的蛋白質武器「穿孔素(perforin)」,能夠殺死腫瘤以及受病毒感染的細胞,並對穿孔素進行了包括蛋白質純化、蛋白質定序、生化機轉、基因轉殖、基因剔除等,完整深入的研究後,不僅發現動物的細胞免疫(cellularimmunity,如T細胞、殺手細胞)與體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如B細胞、抗體系統)中都擁有此類蛋白質武器系統,更對於疾病的發生來源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目前這發現已普遍地被運用在癌症治療上。此外,我們進一步發現此武器系統竟然是自然界中一般微生物(包括變形蟲、細菌、真菌等)殺滅敵人的共同機制!

  繼此之後,我又發現當白血球碰觸到病原細胞表面時,會啟動病原細胞內一組特殊的基因,最後竟然引起病原細胞的自殺死亡!我深入研究這一組特定的自殺基因後,發現竟然與存在自然界中所有生物細胞內能引起細胞凋亡(apoptosis)的自殺基因完全相同,這個發現可以完整解釋自然機制中細胞的暗殺及自殺系統之間的關聯性!

  這段期間真的令人非常振奮,在我的實驗室中,幾乎每天都有與生物或醫學相關的新發現。我們在科學研究最高峰期間,一年發表超過五十篇重要科學論文在指標性國際科學期刊,如《科學(Science)》、《細胞(Cell)》、《自然(Nature)》、《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等,其中有許多篇被刊登為封面專題,那都是我們努力的成果。

榮耀.遺憾

  洛克菲勒大學腹地雖小,但在其獨特且濃厚的學術研究風氣下,我們每天都有精彩的科學發表,還有許多同事對醫學發展有深遠的貢獻。

  二○一一年十月三日諾貝爾委員會公布該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就是由我在洛克菲勒的好友拉爾夫.史坦曼醫師(Ralph Steinman)與另二位免疫專家共享這項殊榮。得知他獲獎的消息很為他開心,立即撥電話想傳達恭喜之意,但電話另一端卻傳來令人震驚的訊息,拉爾夫在獎項揭曉的前三天因胰腺癌辭世,尚不知自己獲得這項科學家夢寐以求的榮耀。

  我的心情瞬間由喜悅轉為沉重,感嘆命運的安排真是喜悲交集。諾貝爾委員會在一九七四年改變規章,不再頒獎給已辭世者。今年諾貝爾委員會投票定案時,並不知道拉爾夫已辭世,這也是新規章後首度頒獎給辭世者。如果委員會在公布名單前獲知拉爾夫與世長辭,拉爾夫可能與此殊榮無緣,現今獲此榮耀卻遺憾地未能得知。

  幾年前拉爾夫曾規劃來台探訪我,可惜因診斷出胰腺癌而未能成行。回想三十年前,我和拉爾夫在洛克菲勒布朗克實驗室四樓狹隘的空間中,數不清有多少個夜晚,兩個熱中科學的年輕人隔著實驗桌埋首於研究中,拉爾夫正進行樹突細胞(dendriticcells)的研究,我則嘗試解開自然界殺手細胞暗殺系統之機制。那時他是來自哈佛大學的年輕醫生,我甫取得生化、醫學雙博士。我們的指導老師寇恩博士(Dr. ZanvilA.Cohn)不僅是巨噬細胞生物學之父,更是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獎的免疫學大師。

  一九八○年代,我搬到二樓設立新的研究中心,拉爾夫和我各自的實驗室都是當時發表最多免疫研究的單位,雖吸引各界目光,卻也引起不少質疑。令人安慰的是,日後科學都驗證了我們各自的大膽推論是正確的。

  除了拉爾夫,在布朗克實驗室還有許多傑出且獲頒諾貝爾獎的同事,如三樓是與我共同開課「細胞生物學(Cell Biology)」十多年的老朋友,發現蛋白質如何在細胞內運送的布洛貝爾(Gunter Blobel,一九九九年諾貝爾獎得主);五樓有發現輔(酉每)A的李普曼(Fritz Lipmann,一九五三年諾貝爾獎得主);六樓有證明細胞核糖體是蛋白質合成之工廠的帕拉德(George Palade,一九七四年諾貝爾獎得主);七樓有發現溶(酉每)A體的杜維(Christian deDuve,一九七四年諾貝爾獎得主);九樓則有闡明免疫球蛋白結構的艾德曼(Gerald Edelman,一九七二年諾貝爾獎得主)。讀者們可別誤會八樓並無重大突破,事實上其研究是科學界相當關鍵的里程碑。

  八樓的馬卡蒂(Maclyn McCarty)發現了DNA就是遺傳物質,我們都看好他會因此突破性發現而獲頒諾貝爾獎,可惜後來諾貝爾獎是由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者華生(James Watson)與克里克(Francis Crick)共同獲得。不論得獎與否,這些傑出科學家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

轉折

  在洛克菲勒大學——康乃爾醫學院服務的日子裡,我一年中往往要花好幾個月的時間,到世界各地發表演講、著書與審查論文。但這些突破以及振奮過後,我很快便注意到這些研究成果竟與整體健康無關。我理解到,如果缺少醫學知識與養生之道的整合,我協助創造的知識並不足以恢復自身或其他人的健康。此外,愈深入鑽研科學,反而可能變得機械化,也與心靈漸行漸遠。

  我早期曾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擔任顧問工作,因而有機會參加當時由美國輔助及另類醫療中心( 原稱為Office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現今改名為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贊助的非傳統醫學發展與整合工作。這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往事,當時它還是一個剛萌芽的醫學領域,由於太過另類或奧祕,多數醫生都會拒絕。

  後來有幸成為非傳統與替代醫學專題雜誌《科學與醫學(Science and Medicine)》的主編,《科學與醫學》是由《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 創辦,它也是全球發行量最多的科學雜誌,每月發行量都在一百萬份以上。由於早期的行政、教育與編輯經驗,讓我得以涉獵世界各地的主要醫學流派,了解各自背後的實證依據。對我而言,醫學必須有實證依據為基礎,我一部份的工作便是確認所研究的每一個傳統醫學觀念,是否有足夠的實證依據。

  過研究,我發現即使身為醫生也可能對於營養、運動、情緒管理等常識所知有限,並將之貶為人類行為的冷門領域,所以我必須自修這方面的知識。過去多年來,我一直有一項重要的工作,便是將我從世界各文化所搜集的知識,轉化為主流醫學,希望年輕的醫師們不用像我那樣辛苦,就能獲得這方面的知識。

  也許有人會認為本書提供的許多知識與實踐方法,本質上都不屬於醫學範疇,但我認為真實且可執行的科學,只要是有利於大眾,實在不必有門戶之見。這也是物理學、化學與所有其他學科所追求的「統合場(unified field)」,意即能夠整合人類行為各方面的知識,不論是神學或是數學。所以若有矛盾,也只是在人的一念之間。

感謝

  本書彙整了我多年來所寫與發表的文章與演講,其中幾篇是特別為病患朋友所寫,幾篇是應雜誌、報紙邀約而發表的專欄文章。藉此機會,真誠地感謝許多認同的媒體朋友協助預防醫學的推廣。由於本書設定讀者群為一般民眾,與過去所寫的許多科學與醫學著作不一樣,因此,我並未採用醫界所用的那種嚴肅學院派理論,在此祈望具專業背景或較嚴謹的讀者寬容與見諒。其實讀者若有心進一步瞭解或搜尋資料,可以參考的相關文獻是相當豐富的。

  此外,本書為英文撰寫後翻譯成中文,如譯文未能完全補捉原文韻味,敬請讀者見諒。本書得以結集成書,以及進行嚴謹的編輯,要感謝長庚生物科技的呂欣欣老師,以及其他同仁的協助。我特別感謝陳靜雯小姐,全心全意協助我向大眾推廣真原醫學。在這段期間,我見證她與許多協助我的同仁,在心靈上的轉變。我也要感謝《天下》雜誌群的發行人殷允芃小姐及負責出版的《康健雜誌》,正因為她們的堅持與鼓勵,促成本書的出版。

  我的父母是寫作本書的靈感來源,特別是他們在生活中給予我的關懷與寬容,他們一直都以身作則,為我樹立良好的榜樣。我也在此感謝我的岳父、岳母,一直待我如親生兒子。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三個子女——元寧、元平及元培,感謝他們體諒我這個父親經常缺席家庭活動。最重要是要感謝內人瑞華,她無限的支持與鼓勵,以及對我工作完全的信賴,讓我得以完成本書。

Posted via email from George 資訊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