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 ISO 2894 中支付卡校验位的算法 The Luhn Mod-10 Method 规定:
- 对卡号上的每位数字乘以权重。其规则是,如果卡号数字个数是偶数,则第一位乘以2,否则就乘以1,然后以后分别是,1,2,1,2,1,2;
- 如果每位数字乘以权重后超过9 ,则需要减去 9;
- 将所有的处理过的加权数字求和,用 数字 10 求模运算;
- 余数应该是0,否则可能是输入错误。也可能是一个假号。
這次喬治要為各位介紹的是《細節:超級業務員與你的0.01公分差距》這本書。書裡詳細地把許多身為業務人員所必須學會的事寫出來。
為什麼,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是大多數業務員必須學會的呢?因為,作者川田修作為一個業務員的態度,與其說是技巧,不如說是他的用心程度超越一般人,非常地令人感動。可以想見,每位接受了川田修那份「用心」的人們,將深刻體會業務員所散發出的幫助客戶的使命感。 只要站在客戶的立場想一下。除非實際購買使用,否則不會了解該商品的優點。世界上沒有比那更令客戶不安的事。如果,這是事實,那麼客戶把對該業務員的信賴度當作下決定前的判斷標準,是再自然也不過。當然,這其中還包括了客戶之前對於商品或是服務的評價、以及對於公司品牌的信任度。只是當要選擇不同品牌的同款商品,其上述條件都相同時,那麼可信賴的業務員就成了購買與否的關鍵決定要素。 「獲取信賴」的過程中充滿了諸多要素,實在非常不容易。就是因為這樣,把業務員的工作重點放在對待客戶的「用心」程度上,這本書更是值得參考。 作者:川田修
譯者:陳玉華
出版社:世茂
出版日期:2010年12月28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363832
裝訂:平裝
購買本書:細節-超級業務員與你的0.01公分差距
本書特色
「我平常既不看報也不讀書,記事本非常薄,上面沒寫幾個字,也從來不應酬。像我這樣,憑甚麼成為超級業務員呢?」
史上最快達成首席壽險顧問第一人,
日本兩千名超級業務員中的第一名 第一本著作!
不只是超業,是超業中的超業!
「業務,是業務員和客戶共同編織故事的工作。」
使客戶感動的 一點點不同的事 超業中的超業 告訴你業務的醍醐味
我到客戶家時,會在地板先鋪上手帕,再把公事包放上去。
為何要這麼做呢?
我不斷累積各種吹毛求疵的小習慣,才能與其他業務員產生差異,逐漸建立起屬於個人的品牌形象。
.即使約會只會遲到2分鐘,也一定要打電話
.用過的杯盤 要推到對方容易收拾的位置
.手錶的造型全都是 黑皮帶、銀框、白色鏡面
.即使在公司裡,也不會捲起袖子
.即使外出至自己住家附近,還是會先回公司一趟
現在就開始模仿吧!所有超級業務員都是在別人的指導下,或竊取別人的優點。不斷地累積小事,最後你終於會懂得超級業務員的真誠與真心。
作者簡介
川田 修
日本保德信國際人壽股份有限公司 首席壽險顧問
1966年出生於日本東京都墨田區。慶應義塾志木高中、慶應義塾大學法學院畢業。小學5年級至大學4年級,沈迷於足球運動。1989年進入 RECRUIT人力銀行株式會社。自進入公司至離職為止的96個月中,有95個月都達到每月目標業績,曾經數次獲得部門最優秀業務員獎、全公司的年度最優 秀業務員獎。1997年,轉換跑道進入保德信國際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晉升至最高職務—首席壽險顧問。2001年度業績第一名,獲得PT總裁盃,也是全 國約2000名超業的第一名。目前以首席壽險顧問的身份從事業務,每年並接受10場企業演講邀約,主題包括「顧客滿意度」、「客戶轉介」、「電訪的秘訣」 等,以業務專家的身份進行各式各樣的活動。家庭成員為妻子、長女、長男、2隻狗(傑克羅素梗犬)。
「金錢與地位有其限制,但受人喜愛、使人感動則是沒有極限的!」
作者川田修先生為現在日本美商保德信人壽業務的首席壽險顧問,同時也是全日本約2000位TOP SALES中的第一名(台灣稱為「超業」,超級業務員),是傳說中、超級中的超級業務員。本書就他親身而言對於為何能成為TOP SALES,所有秘訣集結在這一本書裡。他希望能夠盡量具體地將跑業務時所意識到的事、以及如何將這些想法運用在實際場合的方法全部寫出來。不只是成功的 故事,在成功之前遭遇的失敗故事、以及所有可能在業務工作上遇到的煩惱與其克服方法等,都毫無保留。讀完這本書後,可以瞭解「業務」這項工作的深奧之處與 有趣之處,同時也能體會到與人接觸的喜悅。
前言
我平常既不看報也不讀書,記事本非常薄,上面沒寫幾個字。像我這樣,怎麼能夠成為頂尖的業務員呢?
每當說到工作能力強的人會閱讀的書時,各位會聯想到什麼樣的書籍呢?
是「利用記事本進行自我管理」、還是「每天早上製作待辦事項清單」、或者是「寄明信片給每一天拜訪的客戶」呢?
老實說,難道大家都不曾懷疑過,那些強人真的都能做到那種程度嗎?
從各個角度做好準備工作,這確實是很了不起。
但很可惜的是,我個人是做不到的。
雖然做不到,但我還是能夠在美國保德信人壽史上創下驚人紀錄,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業務員的最高峰,並成為首席壽險顧問。而我也因此接受公司對頂尖業務員的表揚。附帶提一下,目前在全日本,總共只有2000名左右的頂尖業務員而已。
像我這麼怕麻煩的人,也能成為頂尖業務員。
一般人都認為想成為優秀的業務員,有一些事是「一定得做的」。但事實上,那些事不見得都是必要的。
舉例來說,看報或讀書就是一種非必要的事,因為還有比這更重要的事等著你去做。但如果你是抱持愉快的心情做這件事,那就另當別論。不過,以實際狀況來說,確實是有許多人為了要做這件事,而錯過了真正重要的事。
還有比收集資訊或埋首苦讀更重要的事。
「希望你跟我們談談要怎麼樣才能成為業績出色的業務員。」
這幾年來,邀我參加「業務員讀書會」的人越來越多。因此,我想開始慢慢寫一些文章,將我在讀書會或演講時發表的內容寫出來。
每當我在讀書會演講結束後,都會請與會者發問,這時候,有一些問題是每次都會被問到的。
「你平常都看什麼樣的書呢?」
「你都看什麼報紙呢?每天看幾份報紙?」
「你都是用什麼樣的記事本來管理行程的呢?」
而每一次,我心裡的想法都是:「傷腦筋耶,如果據實回答,今天的讀書會可能就會失去可信度了……」。
與其看報紙,不如看一部好電影吧!有助於成為業務高手的具體建議
老實說,我一年大約只看3本書。
不是一個月,而是一年。
而且,那3本書都不是商業類的書籍。
我家是訂朝日新聞報,但只有內人很認真在看。內人以前也是業務員,現在是2個小孩的母親。我只喜歡看報紙上的電視節目表,但因為最近從電視上也可以看到節目表,所以都沒有再碰報紙了。
我的情報來源主要是電視。
早上看TBS由Monta Mino(譯註:日本演藝圈的主持人,本名為御法川法男)主持的「早晨公車」或富士電視台的「特別專題」;晚上看朝日電視台的「報導站」或東京電視台的 「WBS(World Business Satellite)」。不過,我不會完全相信時事評論者的評論及解說,反而是會抱持著懷疑的心態去看。
在從事業務員的工作上,我認為看一部好電影或戲劇,比看報紙或商業書籍更有幫助。
至於記事本,我是選用很普通的手寫式記事本,而且是很薄的。有時候,還會因為自己寫的字太潦草,而向身邊的人確認「你覺得這是在寫什麼?」。
手機也是比較重視輕巧,款式非常普通,並沒有使用像iPhone這種有E-mail及行事曆等豐富功能的手機。
不看報也不讀書,記事本也非常陽春,而且還只看電視。
可能有很多人都會在心裡想:「這樣的傢伙根本糟透了。」
不過,反過來看,應該也有一些人會想:「那樣的傢伙到底是靠什麼方法在外商的壽險公司中成為頂尖業務員的呢?」而對我產生一些興趣吧。
我目前還是在外商的保險公司裡擔任業務員。雖然負責的業務和以前不同,但我在前一項工作中,一樣是個頂尖業務員。
在目前的保德信人壽裡,只要是所有營業員裡的年度冠軍,就可以獲得「總裁獎盃」(通稱「PT」)。而在約2000名業務員中,只有贏得最佳業績的人才能獲頒這個獎項。
我在進入公司第5年的時候,就已經贏得了這個獎項。
不過,就如同第2頁的照片一樣,我的長相非常普通(經常有人說我不像在外商公司上班的人),不看報也不讀書,也不會使用記事本和Mobile手機。
那樣的人為什麼也能成為頂尖業務員呢?
為了解開大家的這個疑問,同時也為了提供一些能夠立即改善業績的觀念給各位,我就將我所有跑業務的秘訣集結在這一本書裡,而這也是我第一次寫這類的書籍。
我希望能夠盡量具體地將我過去跑業務時所意識到的事、以及如何將這些想法運用在實際場合的方法全部寫出來。
另外,不只是成功的故事,在成功之前遭遇的失敗故事、以及所有可能在業務工作上遇到的煩惱與其克服方法等,我都會毫無保留地全部寫出來。
我不提出難以實行的方法,而要提出任何人都可以從明天、甚至是今天開始就能夠加以模仿的方法。
我希望傳授給大家的是「不起眼的」常識,但也是因為擁有這些小常識,才能讓我成為一個客戶眼中特別的業務員,並因此獲得客戶信賴,最後還成為足以自傲的頂尖業務員。
相信各位在讀完這本書後,一定可以瞭解「業務」這項工作的深奧之處與有趣之處,同時也能體會到與別人接觸的喜悅。
在此誠摯希望本書能為各位的工作及人生帶來一點啟發。
2009年8月 川田修
感冒的原因和病程
曾喬治的前十大 BLOG 1.曾喬治 的銷售咖啡因: http://www.no1salesonline.com/
2.曾喬治 這人很愛吃:http://georgemouth.blogspot.com/
3.曾喬治 電子商務資訊:http://b2bc2cb2c.blogspot.com/
4.曾喬治 網路讀書會: http://readingdream.blogspot.com/
5.曾喬治 網路美圖、有趣、通俗的:http://eeecommerce.blogspot.com/
6.曾喬治 成為理想中的型男 :http://gentlemen-quarterly.blogspot.com/
7.曾喬治 噗浪 (座右銘分享) :http://www.plurk.com/George_T/invite
8.曾喬治 資訊:http://touchedbyarticle.blogspot.com/
9.曾喬治 無名:http://www.wretch.cc/blog/TFAJANG
10.曾喬治 on line:http://www.georgetzeng.com/
一頭華髮、睿智幽默的劉炯朗院士教學四十年,深受學生敬愛。
年逾七十,面對知識總不失赤子之心,仍熱愛求知、不斷學習,
自稱是「深受西方影響的中國讀書人」。
2005年,劉炯朗院士接下電台邀約,主持「我愛談天你愛笑」節目,
深入淺出地為讀者介紹天文地理、文學歷史等領域的重要大事,
將科學與人文巧妙結合,引發熱烈回響。
透過個人的學思歷程,劉校長期勉年輕人:
不要畫地自限,要有廣泛興趣。順從自己的喜好,
培養專業以外的興趣,感受世界的美好。
本書收錄二十五篇社會科學領域相關文章,
帶領讀者深入探究文明進步的道理,包括:
一公尺是怎麼定出來的?
有沒有所謂標準的英文、中文、日文呢?
拿破崙為什麼會輸在滑鐵盧?
領導力是可以培養的嗎?
囚犯陷入什麼樣的兩難?
莫非定律是不是真的有道理?
米壽、白壽、茶壽各代表幾歲?
你,有幾個好朋友?
作者簡介
劉炯朗
1934年出生於廣東,在澳門完成中學教育,1956年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1962年取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機博士學位。
先後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及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並曾兼任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助理副校長等,1998年回台擔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作育英才無數;並以資訊工程之國際學術聲望,於2000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近年更悠遊於寫作、廣播、演講等領域,幽默的談吐及豐富的學養深得學生及閱聽大眾喜愛。
〈跟曼德拉學領導〉
領導力是可以培養的嗎?我的答案是可以的。領導者必須站在高處,看得廣且遠,有提出新觀點、策略和方法的能力。然而,任何新事物都必然有不確定的因素,不容易馬上被廣大群眾了解和接受。站在最高 峰,往往是最孤單的,也正是古人說的「高處不勝寒」。因此,不但要能夠堅持理念,更要能讓追隨者接受並支持自己理念的魄力和魅力。有時,必須透過耐心和理 性的解說和誘導,有時也必須用堅定的態度來建立群眾信心和追隨。一個沒有遠見的領導者,不會成功,一個沒有群眾支持的領導者,也抵擋不了失敗的考驗。
第三,領導者必須站在群眾的後面,讓他們覺得自己才是走在最前面的領導者。 曼德拉常用小時候牧羊的經驗為例,說明要把一群羊帶到山頂的最有效、甚至唯一的方法便是在羊群後面來趕牠們。 主持會議時也有幾個重要原則要注意:一是會議主持人必須對議題背後的來龍去脈,有充分了解和掌握;二是主持會議的人必須先對幾個可能的決定,以及 這些決定的後果有相當的分析;三是會議主持者對最後的決定應該有某種程度的堅持,以及某種程度的彈性預估;四是會議主持者對與會者的觀點和個性,要有相當 的認識;第五也是最重要的,會議主持者必須讓與會的人儘量發表意見,讓每個人覺得自己被聆聽和尊重,並且對最後的決定有所參與;第六主持會議的人必須主導 會議上的討論,不能讓會議淪為互相攻訐、吵鬧的地方,更不是各說各話或者某人自吹自擂的地方。會議主持人必須用和諧的手段,綜合不同的意見,導引討論的結 果,當與會的人都覺得最終決議是自己的決定,執行起來就有效率了。 今天,教授治校的大學裡,會議中往往集合各領域的才智之士,互相激盪腦力。如何有效地迸出智慧的火花,就是主席站在幕後讓與會教授們集體領導的結果了。 第四、認識你的對手,不妨知道他的嗜好或者他喜歡的運動。 在南非推動種族隔離政策的南非國民黨裡,有很多是荷蘭裔白人,主要語言是南非荷蘭語。曼德拉不但用心去學南非荷蘭語,而且對他們最喜歡的運動項目 橄欖球也懂很多。對此,曼德拉的不少夥伴頗感不以為然。然而,曼德拉相信,了解對手才能更有效地和他們談判抗爭。此外,他也掌握了南非荷蘭裔白人被英國裔 的白人歧視、在文化上被視為次等民族的感覺,因而用了解和包容取代對立,與敵手經由有效的互動建立雙贏的契機。這一切都必須從領導者做起,來積極展現和實 行。 第五,和你的朋友,更要和你的對手,保持密切的關係。 一個領導者對自己底下的人要能夠了解和包容,在待人上要做到愛護和熱情,這樣才能產生強大的向心力。特別是在政治環境中,今天的戰友往往是潛在的 對手,今天的對手何嘗不會變成未來的戰友?曼德拉願意把黨裡不是他最喜歡、最信任的人,納入智囊團,也認為擁抱敵人才是控制敵人的最有效方法。曼德拉有極 強的親和力,讓跟他在一起的每個人感覺到被關懷,雖然在政治圈子裡,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格外複雜,但對任何一個圈子裡的領袖而言,親和力正是不可或缺的元 素。(未完)購買:一次看懂社會科學
作者:文╱蕭富元 出處:天下雜誌 464期 2011/01
1.有機,還要更有機
也算是一種復古懷舊,二十世紀末刮起的有機食物風潮。管它股市泡沫、金融風暴,在過去幾年內,每年都有兩位數成長,是個不必看景氣臉色的好行當。在歐美,有機食品已成食品產業裡擴張最快的商品,儘管它的市佔率,還不到三%。
波士頓諮詢公司(BCG)最新報告顯示,今年有機食品仍將蠶食市場。二○○四年,全球有機食品總消費額二九○億美元,去年倍增為六五二億美元 (見表:有機食品消費總額),如果把有機當成一家企業,也能擠進全球前三十大企業。
有機不退流行,其實是建立在人們對健康保健的迷戀。波士頓諮詢公司分析,凡紓壓、讓人「感覺良好」的保健商品,今年將續領風騷。
北美第一家獲得認證的有機零售商WholeFoods,去年健康保健商品銷售額,就達到八○億美元,比台灣電視購物的市場規模還要大四倍。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去年醫療健康用品的業績,也有二三六億美元,是集團少數持續成長的事業。
有機的風,從人吃的東西,慢慢吹向寵物食品、個人保養、清潔用品、服飾等行業。反觀台灣,有機農業種植面積,從二○○四年的一二四六公頃,增加為去 年的二四四四公頃,成長了一倍。台灣有機產業促進協會統計,台灣有機產品市場一年五○億台幣,還在增加中。台灣的有機商品,也從單純的稻米蔬果,逐漸轉向 肉品、加工食品和服飾。例如,市場已出現有機雞肉、牛肉、雞蛋、燕麥、醬油和有機棉衫。
2.防洪、防災、防震 更要「防老天」
現實世界的氣候,愈來愈像虛構世界的情節。二○一○年耶誕節假期,北半球歐美中日等國接連冰風暴,重要機場營運跟著急凍。氣候變遷仍是今年全球的主旋律,企業終究得把適應氣候變遷,寫進它的企業策略裡。
星巴克環境衝擊部門主管漢納(Jim Hanna)就坦言,氣候變遷已直接威脅到星巴克的生意,他們當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到最前線教育咖啡農「調適」的重要。聯合國最高氣候官員菲格雷斯 (Christiana Figueres)就說,不久之後,「所有的企業都需要有『防老天』措施(climate-proof )。」
杜邦、奇異電器等大企業,目前都在研發協助世界適應氣候變遷的產品。美國《BusinessWeek》估計,二十年後,這個產業的市場,每年將達到一千三百多億美元。
開發新材料,也是因應氣候變遷的解決方案。才剛起步的新材料市場,到去年已發展為一七○億美元的新興生意。
《天下》兩年前曾獨家採訪矽谷綠色新材料商Serious Materials,它是少數把製造放在美國本土的高成長企業。紐約帝國大廈最近重新整修,就選擇Serious Materials的材料技術,重複使用原有六千五百片隔音窗,製造出新的超級隔音玻璃,每年可節省四百四十萬美元的能源費用。
3.與通膨之狼共舞
它是一隻每個政府、每個人民都怕的怪獸。尤其是亞洲,未來好幾年,恐怕不時要面對這個黑色幽靈。中國、韓國等亞洲國家政府,都不得不承認,今年他們的首要任務之一,是對抗很難壓得下來的通貨膨脹。
這當然和亞洲貨幣匯率在去年紛紛升值有關。去年底,麥肯錫公司針對全球專業經理人做了一份調查,結果顯示,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認為,從去年開始的通膨現象,到今年會繼續增強。四五%的經理人預期,匯率變動會影響公司獲利,尤其是在中國的企業經理人,對這個議題特別敏感。
台灣的中央銀行,也將抗通膨列為今年的第一要務。根據主計處去年十二月公布的數字,台灣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月增率連續六個月上揚,預期台灣今年的物價將繼續往上攀。君不見,今年春節的年菜、乾貨,都「光明正大」的先喊漲了。
4.跟低利率說再見
雖然沒有「十八趴」福利,但是愛儲蓄的人,有福了。
又是打房,又是阻熱錢,又是抗匯率,央行最近變成了牛仔,很忙。在過去半年內,央行連續三次升息半碼。中國的人民銀行,兩個月以來,也兩度偷襲似的升息。這意味著,低利率的時代即將謝幕。
低利率這條路,一走就是三十幾年,成熟市場從一九七○年代,逐步調降利率,尤其在過去十年,資本需求下滑,引發儲蓄熱潮,帶動利率下降。
是人口老化和新興市場資金需求這兩隻手,聯手拉高利率。以中國為例,國際清算銀行(BIS)去年八月就指出,中國人口快速老化,儲蓄率將在未來十年內大幅下降。中國的十二五規劃,要大動作調整經濟成長模式,從外銷轉型為內需市場導向,刺激消費的結果,將使儲蓄率節節下滑。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分析,如果長期利率回歸到一九七○年代的平均水準,利率還會再上調1.5個百分點。新興市場投資需求火熱,加上大批嬰兒 潮世代排隊退休,改吃儲蓄老本,全球資金將從儲蓄流向投資,推升利率。這也表示,企業資金成本將增加。在這個新時代,有更高資本生產率,以及能夠獲得直接 融資,將是企業競爭的利器。
5.向上要特別,向下找價值
膽戰心驚走過前年金融風暴的冰山,又經過去年景氣大復甦的火山,冰裡來火裡去,全球的消費者,愈來愈像個謎,更捉摸不定了。
就拿奢侈品消費來說吧,麥肯錫最新趨勢報告中,調查五千位美國、中國和歐洲的消費者,歸納出四大消費趨勢:
一、向下購買,價格至上。消費者在購買奢侈品時,比過去更在意物超所值。例如,即使景氣好轉,想要購買包包的女性,有四分之一會購買較便宜的品牌,更有四○%的女性只會在打折的時候買包。
二、向上消費,要更特別。消費者謹慎購物,卻期待更多,向上消費的人,希望更多量身訂做、更貴、更限量的產品。
三、移民網購。愈來愈多消費者在網路上購買奢侈品,去年,全球只有三%的奢侈品是透過網路販售,到了明年,將成長到五%。
四、奢華,西風東漸。奢華迅速往新興市場移動,去年,只有八%的中國奢侈品消費者減少消費,有四四%買得更多,而美國和歐洲則有將近一半消費者減少消費。麥肯錫估計,到了二○一五年,全球八○%的奢侈品成長都來自新興市場。
6.世界是平板的
世界果然是「平」……板的。
蘋果電腦去年四月推iPad上市後,二十八天內賣出一百萬台,地球上一個簇新熱鬧的平板王國就這麼誕生了。三星、摩托羅拉、RIM等科技大廠,也搶 著放煙火慶祝。上星期剛登場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各大廠就推出幾十款新型平板電腦,將今年拱成平板電腦的創世紀元年。
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二○一一年的趨勢報告指出,去年全球銷售一千九百萬台平板電腦,到了二○一四年,將成長十四倍多,來到兩億八百萬台。兩年後,八○%的企業,會支援員工使用平板電腦。
從個人電腦、網路電腦、小筆電到平板電腦,科技世界永遠不缺新題材,而且炒作模式如出一轍,那就是「一家烤肉萬家香」。在今年,所有個人電腦和智慧手機製造商,都要擠進這個觸控平板池子裡,而且,「一個也不會少」。
7.智慧,無所不在
都已經是民國一百年的人了,沒「智慧」可不行。
智慧型裝置是近年全球產業投入最多才、財的領域,每年以兩位數字成長,炸得市場火燙沸騰。
就以智慧型手機來說,五年前,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不過四千五百萬支,到去年就爆增為兩億五千萬支,今年更推估會到三億五千萬支,年成長率超過四成。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預測,今年十大科技趨勢之一,就是智慧風繼續瘋,到了二○一二年,平均每三台手機,就有一台是智慧型手機。
智慧型裝置的應用商機,更像是炫亮刺眼的黃金平台。Gartner就研究,去年蘋果電腦的應用平台App,市場規模約有四○億美元,到了二○一三年,將擴大到二七○億美元。聽起來不夠嚇人?別忘了,這類智慧應用,還有正在大口鯨吞市場的競爭強敵 Android。
資策會評估,智慧電視、智慧行動平台、智慧電視盒都將在未來幾年開花,例如,全球正積極發展智慧電網,在未來四年內,每年都有將近二○%的成長。
8.RDEs一路紅
光是金磚,不足以形容這些個風風火火的新興市場。所以,波士頓諮詢公司把以中國為首、包含非洲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統稱為RDEs(Rapidly Developing Economies,快速發展經濟體)。在這一年,RDEs還是一路紅到底。
和遲鈍緩慢的歐美市場相比,RDEs簡直是一接觸就動個不停的活潑金屬。不論從經濟成長動力到中產階級消費實力,新興國家仍然是拉著世界往前跑的主力,這個趨勢短期內無可逆轉。
麥肯錫的調查發現,四分之三的企業經理人預期,巴西、印度和中國對未來五年全球市場的影響力,會比現在還大。八成以上的經理人認為,美國、歐元區和 日本對全球市場的影響力不是沒有改變,就是逐漸式微。六三%的經理人推算,企業未來五年的獲利或營業額,將有四分之一到一半,是來自新興市場。
人往錢多的地方去,錢則從人多的地方來。新興市場以其龐大的人口做後盾,為全球企業催生一個個十億人口市場。(見表:RDE是未來全球的成長動力)
9.另類「中國製造」
今年,陸生即將來台留學,台灣的大學,蓬門終為君開。當然,台灣去大陸留學的更多。到中國念大學、研究所,變成另一種「中國製造」,儼然成為未來幾年最時髦的趨勢。
美國總統歐巴馬就有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計劃。一年多前歐巴馬訪問中國,美國政府積極推動十萬青年到中國留學的十萬強才計劃(100,000 Strong Initiative),中國政府還補助這些美國留學生,每人一萬美元的獎學金。中國現在是美國人留學亞洲的首選,每年成長三○%,也是唯一人數還在成長 的留學目的國。
歐巴馬希望培養下一代美國的「知中」派。相較之下,中國在美國的留學生人數將近十三萬,是美國在中國留學人數的十倍。中國留學生每年貢獻美國三十億美元的經濟收入。
日本留學生選擇到中美兩地留學,也出現此消彼長的現象。十五年前,七八%的日本留學生首選美國留學,到中國的只有九%。三年前,這個比例已經變成了四六%比二四%。在可預期的未來,這個蹺蹺板,還將往中國這邊傾斜。
也就是說,「來來來,來美國。去去去,去哈佛」的口號,得改成「來來來,來中國。去去去,去北大」了。
10.賣我信念,其餘免談!
消費者為王?這個多年來被企業反覆默念提醒、奉為圭臬的準則,要改寫了。行銷大師科特勒(Philip Kotler)指出,改朝換代了,現在要打動顧客,實在的價格、貼心的情感都不夠,顧客最買單的,是企業的使命感與信念。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全球暖化、金融海嘯、貧富差距加劇等接連而來的巨大衝擊,打壞了既有規則,大家無所適從。此刻,每個人最強烈的需求,就是重新找到使世界變得更美好的方向感、找到著力點。
科特勒在新書《行銷3.0》中大聲疾呼,企業要提出願景、邀請顧客共同參與改變世界,將是企業最強而有力的說服點,也是最大的差異化來源。
麥肯錫的研究也指出,未來的消費,會愈來愈強調意義。負責任的消費愈來愈普遍,這類消費者特別講究商品的社會責任,是否符合環境、道德、員工福祉的意義。
未來,愈來愈多的消費者問的不是「你賣什麼?」而是「你相信什麼?」
「給我信念,其餘免談」的行銷時代來了。
曾喬治的前十大 BLOG 1.曾喬治 的銷售咖啡因: http://www.no1salesonline.com/
2.曾喬治 這人很愛吃:http://georgemouth.blogspot.com/
3.曾喬治 電子商務資訊:http://b2bc2cb2c.blogspot.com/
4.曾喬治 網路讀書會: http://readingdream.blogspot.com/
5.曾喬治 網路美圖、有趣、通俗的:http://eeecommerce.blogspot.com/
6.曾喬治 成為理想中的型男 :http://gentlemen-quarterly.blogspot.com/
7.曾喬治 噗浪 (座右銘分享) :http://www.plurk.com/George_T/invite
8.曾喬治 資訊:http://touchedbyarticle.blogspot.com/
9.曾喬治 無名:http://www.wretch.cc/blog/TFAJANG
10.曾喬治 on line:http://www.georgetzeng.com/
蘋果公司算什麼產業?分析師:21世紀的媒體公司
Apple Inc. (AAPL-US, 蘋果) 現在該分類算是什麼樣的公司?電腦公司?手機大廠?電子巨頭?或許,在 21 世紀的定義裡,它可能已經算是無人可敵的媒體公司。《MarketWatch》專欄作家 Jon Friedman 撰文指出,藉由 iPad 及 iPhone 上市,蘋果已經可以每周 7 天,每天 24 小時,向人們發布新聞和資訊,由此來看,他們已經是家媒體公司。
Friedman 表示,許多年前他主張 Google (GOOG-US) 不算是媒體公司,因為他們不提供報導及原生的內容,結果受到外界不少質疑,包括《紐約時報》在內,都不支持他的論點。如今,他改變了思考模式,不但認為 Google 已經是個全方位的媒體,更相信蘋果為媒體寫下新的模式。
如果傳統媒體不服這個論點,他們或許該想想,蘋果怎麼樣吃掉了原本該屬他們的午餐。
Friedman 認為,現在媒體成功的核心,在於他們是否提供良好的數位內容。的確,媒體在互動性和影音都有大幅提升,但是,所謂「數位」,並不僅僅是把網站內容推疊起來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他們所投影給消費者的特定態度。就如同 20 世紀末的搖滾樂,它造成文化的演化,從而改變人們思考世界的方式。
由這個觀點來看,消費者不再需要閱讀特定的報紙、觀看電視,就能得到新聞,資訊在今天已經變成一般的商品。在紐約,你甚至從計程車頂的螢幕,就能讀到今天的頭條。當然,還有許多人是由 Facebook 及 Twitter,理解世界發生了什麼事。
Friedman 強調,現在人們還會讀特定的報紙、雜誌,是因為還買得起自己喜好的媒體。但是,印刷媒體卻喪失了自我,它讓產品和自身變得無關,這很不幸,因為長久的過去,新聞業一直靠傳統的方式運作得很好。如今,圖像和互動溝通的進步,讓人們比過去更能取得資訊、進入討論。然而,傳統媒體無法再抓住消費者,這正是問題所在。
Friedman 認為,關鍵在媒體高層要讓他們變得不可或缺,而這就是蘋果 "i" 系列產品最出色之處。媒體該向蘋果多方面學習,包括產品設計、消費者行銷,以及消費者關係等等。
他說,蘋果現在已經不只是一些小產品的製作者,靠著創新的 iPod、iPad,他們每天發送新聞、資訊給上百萬人。人們想要時時刻刻都能置身其中,這正是蘋果給消費者的,這類創新是舊媒體公司必須關注和模仿的。正如同先前蘋果發現的,人們真正想買的不是唱片專輯,而是單首歌曲,所以他們為每首單曲標價販賣,順利獲得成功。
曾經的 4 大媒體-電視、報紙、雜誌及廣播,成功地主宰傳播領域,但是他們過於自滿,完全忽略了數位科技對人們生活的改變。
Friedman 認為,傳統媒體過去誤以為網路只是一時的風潮,之後,又以為蘋果只是在生產一些酷炫的小玩意,這是個巨大的錯誤。蘋果像是個不斷革命的機器,正是這種特性,讓舊媒體無從掌握,造就他們的成功。
政府經常呼籲投資人買賣股票,一定要重視「基本面」,所謂的基本面是公司的營收、獲利、財務結構等。一家上市公司,若營收逐月成長,純益逐季增加,通常股價會逐漸反映基本面而上漲。
最近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台積電,二○一○年台積電營收、盈利都將創新高,預估稅後純益可達一六一五億元,EPS可達六.二三元。台積電是全台第一大市值企業,也是代表台灣在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公司,但之前台積電的股價都浮沉在六十元上下,換句話說,台灣最大市值企業本益比一直不到十倍,這在全球股市是十分罕見的景象。但台積電的好業績,最近終於獲投資人青睞,股價一口氣漲到七十五元,終於反映基本面。
假如我們也把中華民國當成一家公司,這家公司一○年基本面有非常亮麗的表現,經濟成長率預估可達九.九八%,甚至可能突破兩位數,這是二十一年來的最高成長紀錄。另一個成長顯現在進出口的數字,一○年前十月,「中華民國公司」對外出口值達二二六四.五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幅度達三八%,出口值可能創下歷史次高;進口成長更顯著,一○年前十個月進口值達二○五二.一億美元,已超過○九年全年進口金額。
還有一項打破的紀錄是,一○年直到五都選前,來台旅客已突破五百萬人次,創了歷年新高。此外,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薛琦透露,全體上市公司一○年獲利將突破新台幣一.五兆元,相較於○九年成長超過八○%,同樣是歷史新紀錄,也是全球企業獲利表現最亮麗的市場。
假如中華民國是一家公司,那麼董事長馬英九、CEO吳敦義,有這麼好的業績,理應獲得全體股東如雷掌聲,可是這次五都選舉卻驚險過關,「股東」不太捧場,這顯然與「基本面」很不相稱。如果馬英九與吳敦義漠視這樣的景象,那麼一二年的「董監改選」,恐怕會凶多吉少。
中華民國公司財報表現亮麗,但是這家公司的員工薪水已經十四年沒有調整了,最近吳敦義仍宣布一一年公務員不加薪。其次是公司基本面好,股價理應上漲才對,但是反映基本面的兩個指標也都不理想,一是「股價」,一九九○年「中華民國公司」股價最高點達一二六八二,如今勉強達到八八六○。另一個是「匯價」,理論上,一個國家經濟表現好,匯率應該會大幅升值,但是我們卻非常害怕升值,擔心影響出口競爭力,因此中華民國公司的最高財務總管每天都必須拉尾盤,把升上去的新台幣,在尾盤貶回來。
公司業績耀眼,但是員工薪水十幾年不增加,股價表現不如預期,匯價升不多,因此中華民國公司公布的經濟成長、企業獲利大好等指標,對多數小老百姓來說,有如天邊的彩虹,這個源頭是過去二十年來,台灣企業大規模外流,尤其是眾多企業把工廠搬到中國尋找廉價生產基地的結果。
二十年來知道把生產基地搬離台灣的台商,如今個個兵肥馬壯,但是固守在台灣的民眾,卻因工廠外移,失業率居高不下,薪水也漲不起來。過去二十年來,台商成為最大贏家,遺贈稅降到一○%後,他們的資金班師回朝,讓台灣豪宅頻創新天價,但是困守台灣的老百姓卻大嘆房價高漲。
企業把工廠搬到海外,造成「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比重將近六成,也就是說台灣創造的出口實績,有將近六成的生產比重在海外,為了讓這些台商保有強勁出口競爭力,新台幣絕不能大幅升值,於是台商原來已經贏夠多了,匯價繼續保護出口商,讓他們賺更多。經濟發展的果實原來應該是全民共享,結果是犧牲一般普羅大眾老百姓的利益,把資源拿來照顧出口商。而出口產業習慣享受低估的匯價,卻也容易忽略轉型與創造高附加價值的重要,當南韓的企業往品牌與技術深耕時,台灣仍只能專注在低毛利的代工。
一○年以來,中國的工薪三級跳,兩岸原本落差十分大的薪資結構已逐步接近。一○年十月我率團參訪重慶的遠東百貨,為我導覽的那位重慶小姐,她的薪資已達人民幣一萬元水準,可見兩岸薪資已接近,政府如何營造台商回流的契機,並順勢引導企業調薪,這是中華民國公司必須面對的第一件大事。
其次是中國開始調整產業結構,十二五規畫全力促進內需,台灣獨沽代工、專注出口的產業結構也必須跟著調整。一○年觀光客突破五百萬人次,已是台灣發展內需的重要訊號,不論是台灣的內需市場,或者是中國的十三億人口市場,台灣應逐漸把焦點調到這裡。過去犧牲全民福祉來照顧出口產業,其實進口產業及服務業更應大力扶持。
另一個重點是台商把生產基地移到海外已達二十年,台灣的產業空洞化亟待填補,尤其是中南部工廠外移留下的問題,絕不容坐視。兩岸簽ECFA (經濟協議)後,陸資來台應引導加速投資中南部。
過去十幾年來,外資來台都是FPI,也就是匯入的資金以買股票為主,FDI (外國直接投資)金額相對少,未來應努力吸引FDI才是根本大計。只有把基本功做好,中華民國公司才能真正反映該有的基本面,二○一二年的董監改選,才不會換人做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