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9日 星期六

避免新流感,個人防護七大招

1. 不去人潮聚集、空氣密閉的場所
(1) 避免或減少去醫院探訪病人。
(2) 在室內打開窗戶,保持通風良好。

2. 勤洗手
(1) 用肥皂或酒精60%以上的乾洗手液。
(2) 完整的洗手應花上唱兩次生日快樂歌的時間。

3. 少摳鼻、不揉眼

4. 正確使用口罩
(1) 一般棉布口罩、紙口罩、外科口罩即可,不必用到N95。(N95主要防範類似結核病無遠弗屆的空氣傳染,或醫護人員近距離接觸病患)
(2) 與生病的人接觸後,立刻丟掉口罩並洗手。
(3) 紙口罩只能使用一次,布口罩每次使用後需清潔。

5. 出現不適症狀,儘速就醫
(1) 不適症狀包括:發燒、打噴嚏、流鼻水、打寒顫、肌肉酸痛。
(2) 如確定為新流感,48小時內投藥可降低演變為重症。

6. 居家防護以沸水擦物拖地
(1) 大部分的病毒都怕熱。
(2) 也可用5∼6%含氯漂白水(約4個寶特瓶蓋量)+清水5公升(約寶特瓶4瓶量),擦拭地板、門把、桌椅、洗手台、馬桶等處,靜置5∼10分鐘,再使用清水沖洗。

7. 出國的人特別注意
(1) 盡可能不到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感染區。
(2) 一定得出國,盡可能不到人口聚集處、醫院。
(3) 回國後如有症狀,儘速就醫並告訴醫生去過之處。

貼心提醒:
《康健雜誌》提醒您,「新流感」已經不是靠「增強免疫力」就能解決的。若有症狀,不要猶豫、儘速就醫才是保護自己最重要的方法。

Posted via email from George's posterous

2009年8月28日 星期五

電子書大商機

參考就好,本人覺得不甚客觀。對於不了解電子書是什麼的朋友,本文對於電子書有相當詳細的說明。祝大家身體健康!George
---

一公分薄、三百公克重的「書」,能帶來什麼革命?

「電子書市場超乎想像的大!」 香港、馬來西亞小學生改帶電子書上課

讓出版社消失?讀不完的免費書?全球科技大廠廝殺的新戰場?還是,繼手機後,第二個你會隨身放口袋的玩意?

答案:「Yes!」它,是電子書(電子書閱讀器與其數位內容統稱),將掀起一場知識革命。

二 ○○九年的香港九龍區,博智小學一年級,部分孩子們從年初起不再背重書包上學,只要帶三公分厚的電子書上課;他們一邊聽講,一邊對著螢幕回答問題。回家 後,孩子對著鍵盤一按,老師就出現在螢幕上:「來,我們來認識數字1、2、3……。」父母也在這螢幕上看聯絡簿。九月開始,全香港預計有四十所小學陸續跟 進,更多小一新生將帶著電子書上課。

在美國,常春藤名校——普林斯頓大學的校園裡,坐在樹下看書的學生,手上拿的也是電子書;上課鐘響,他們拿著電子書走進教室,教材同步傳到螢幕上,學生們就在上頭做筆記、考試。也從九月開始,亞利桑那州、維吉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等五所大學,也開始擁抱電子書。

場 景轉到中國,更是全民都捲入這波電子書熱潮。八月十二日,上海星巴克咖啡館裡,三十歲、負責年輕人消費行為研究的張安定,從背包裡,拿出最新「玩具」:亞 馬遜(Amazon)生產的電子書閱讀器Kindle DX,得意的說:「這是第二台,現在已經缺貨了。」機器裡頭裝著最熱門的小說《明朝那些事兒》、禁書《趙紫陽秘密錄音——改革歷程》、錢穆的《國史大綱》 以及數十本英文小說。

「網路上,什麼沒有?而且許多free(免費)的,書一出版,就有人立刻貼出來。」他得意的說,比實體書還要快。以最近網路熱門小說《盤龍》為例,點擊率達八千多萬次,以一千字○.○二元收費,作者一夕間輕鬆賺到一桶金。

像張安定這樣從網路下載電子書的中國人,超過四百萬名。因為言論管制,人們習慣上網找電子書看,若加計中國總上網人口三億三千八百萬人,電子書市場之大,引人垂涎。

八月十八日,中華電信成立第一個電子書平台,台灣終於也加入這股熱潮。九月,你只要拿出iPhone或其他電子書閱讀器,最新出版的雜誌、圖書,都可以隨時隨地送到你眼前。

七月初,行政院長劉兆玄更親自指導四個部會,推出「點火計畫」,要在四年後將電子書產值推上一千億元。另外,從小學先開始,台灣一○%的學校將變成不用帶書包的電子書校園。

「這 個電子書市場,超乎想像中的大!」友達光電執行長陳來助說。這是繼小筆電、觸控螢幕、Win7後,全球最關注的新科技趨勢,並將引發產業重新洗牌。從美國 西雅圖的全球線上零售商龍頭亞馬遜開始,Google、微軟等大廠紛紛加入;近一個月內,鴻海、廣達、宏�也都要搶進。

根據研究機構In-Stat估計,全球電子書閱讀器市場的銷售額,從去年開始至二○一三年,將成長至九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九百億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九四.五%,遠高於手機產業初期六一%的成長率。

「這還不包括電子書本的內容產值,若加總,絕對上看兆元。」資策會產業顧問王勝宏說。而根據美國出版商協會統計,九年後,電子書出版營收將正式超過紙本。

無 怪乎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說:「電子書一定會改變全世界以及閱讀行為!」即便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在一月時曾吐槽:「人們不讀書了,四成美國人去年只讀一本或不到一本書。」如今,蘋果(Apple)也已改弦易轍,預計明年初推出具電子書功能 的平板電腦。

「以後賣書,像賣水一樣」 無紙生活、無紙辦公室很快會成真

新世界裡,你,只要懂得遊戲規則,也能 致富。在美國,它讓無名小卒一夕翻身百萬美元身價的暢銷作家;在台灣,元太科技因製造電子書面板鹹魚翻生,年初至今股價大漲一八三•六%。八月中的《霸 榮》週刊(Barron's)更給予電子書龍頭——亞馬遜「買進」評等,大喊投資電子書就對了。

《時代》雜誌(Time)如此描繪電子書的一日生活:

一對夫妻週末早晨起床,妻子坐在沙發上點了一下電子書,最新的報紙立刻出現;想看重要新聞,再點一下字體立刻放大。累了,擺在桌上,它還會自動讀報。而坐在一旁的丈夫讀著小說,戴上耳機,小說裡描寫的悠揚樂曲立刻傳進耳朵。

接著,丈夫看到文章裡描述到的國家或地區,在書旁一點,地圖與歷史簡介立刻透過網路躍然紙上。中飯後,丈夫出門經過書店,看見架上幾本藝術類書籍,用電子書對著書背條碼「唰唰」感應,一分鐘不到,全部內容就下載到電子書裡。

最後,兩人決定坐火車到郊外散心,車廂內丈夫順手拿筆在電子書上處理公事,一邊記錄;快到目的地時,電子書還會貼心傳來附近好吃好玩的旅遊資訊。

「這些功能,目前電子書的技術其實都已經可以做到。」Digitimes分析師郭明錤說。

甚至,購買資訊的方式也改變。遠流出版社董事長王榮文說:「以後賣書不是一本本賣,而是看多少賣多少,就像水一樣。」許多熱門的電子書不用錢,因為廠商可以賣廣告,當你一邊看著英國的旅遊電子書時,旁邊會跳出飛機票價的廣告。

繼學校、書房,下一個將是辦公室。元太科技董事長劉思誠說,最快五年,就會出現無紙辦公室。

想像開會時,所有人都拿著電子書到會議室,秘書在電腦前按下enter鍵傳輸,同事們的電子書立刻出現報告文件。總經理說到哪,你眼前的電子書還能幫忙翻 頁。會議結束後,你在上面寫下追蹤事項,一按就傳回總經理的E-mail;寄出前,視窗還跳出來問你:「要不要印出來?」

然而電子書閱讀器,早在一九九八年就出現;其中核心的顯像技術:電子紙,早在十年前就量產;無線傳輸技術更老,二十年前就有。

老技術直到今天才引爆新商機,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是點亮電子書魔法的人。二○○七年,發表第一代Kindle,根據郭明錤預估,Kindle今年賣出一百八十萬台,市占率高達五成六。貝佐斯有什麼魔法?

「主要是因為商業模式上的創新。」台大商學研究所教授郭瑞祥歸納,企業的創新分為產品、程序、行銷等七種;其中,商業模式創新的難度最高,原因在於要懂得整合不同領域的資源,「一旦成功,會造成產業的大改變。」

「如何讓電子書很不電子?」 亞馬遜異想,開發出出版業iPod模式

整合源頭,來自解決讀者的最基本問題:「閱讀經驗」。貝佐斯接受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專訪說:「要做到跟傳統書本一樣,甚至還能提供傳統書做不到的。」

曾與亞馬遜共同合作Kindle的劉思誠透露,貝佐斯想的不是如何讓硬體功能更強,而是反其道:「如何簡化功能,讓讀者不要發現這是一本『電子』書?」

三個步驟,貝佐斯讓Kindle電子書很不「電子」。首先,內容豐富是關鍵。他花至少兩年,和美國所有出版社一家一家談電子版權,比索尼(Sony)之前推出的電子書內容多,達九萬種。「內容為王的時代,他一次到位。」聯合線上內容部研發總監周暐達說。

其次,他從蘋果電腦挖角團隊,成立Lab126設計公司,「模仿」實體書。例如:怎樣的螢幕大小,要配上什麼樣的字體與間隔,才符合傳統閱讀習慣。「甚至,細到連邊框要空多少距離,都花時間研究。」郭明錤透露。

最後,是讀者使用行為。貝佐斯說:「當時產品可以加入像手機的各種功能。但我不喜歡,因為它不是一台機器,而是一種服務。」既然是服務,購書方便是首要。他觀察到時下產品失敗,是因為必須將裝置連到電腦,才能下載內容,極不方便。

「我要大家一分鐘就能買到全世界任何一本書,而且價格統一,九.九九美元(約合新台幣三百三十元)。」於是他將無線傳輸技術整合進來,「但他又怕干擾到讀者看書,因此雖然通訊功能強大,但只能用來買書,」劉思誠說。

「手上捧著將融化的冰塊」 角色被取代,美國十三萬出版社恐消失

結合舊書與新科技的便利,搓揉出創新的商業模式,被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Week)譽為「出版業中的iPod模式」(編按:iPod音樂下載,改變全世界的音樂產業)。

一如iPod,也不是最早發明的數位音樂播放器,但蘋果一開始就鎖定賺內容、軟體的服務財,因此,推出前,蘋果先收購五大唱片業的曲目,並統一歌曲價格、再透過方便的交易平台,一分鐘就下載一首歌。果然,二○○一年底推出後大受歡迎,之後五年,蘋果股價漲幅超過三四九%,毛利高達三○%,亞馬遜也打著同樣的算盤。

正當科技巨人們紛紛攻城略地,舊經濟自然也有人殞落,出版業首當其衝。

專 業網路雜誌《Fast Company》預言:「出版業會消失不見。……就像寒武紀的三葉蟲,曾是最先長出眼睛的生物,但因無法適應變遷環境而滅絕。」而根據市調機構 Rearch and Markets統計,去年全球圖書出版市場產值達一千二百七十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兆二千億元),這都將被科技巨人瓜分;而光美國就有十三萬家出版社, 若預言成真,都將消失在地球上。

周暐達說,過去作者寫書透過出版社編輯排版、印刷、再鋪貨到下游通路書店。如今,這段分工將被亞馬遜整合:他們繞過傳統出版業,直接和作家簽約,不但付較高的版稅,還直接把退書問題一勞永逸。

以今年二月亞馬遜上市的Kindle 2為例,恐怖大師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直接將最新獨家作品放在上面,不發行傳統紙本,整個價值鏈上,亞馬遜整合了物流、出版、服務等平台。

城邦集團首席執行官兼台灣數位出版聯盟主席何飛鵬說:「全部角色,它(亞馬遜)等於全都演了!」何飛鵬認為台灣出版業剩下最後五年,若不轉型就會消失,就像「手上捧著一個即將融化的冰塊」般。

第二層被影響的就是傳統通路:書店與咖啡館跨界競爭。

「跨界競爭,將越來越多」 現在書店和咖啡店已變競爭對手

如 美國最大的書店「邦諾」(Barnes & Noble),自從宣布跨足電子書版圖,今年已開始調整店內陳設,將實體書本空間縮減,改設咖啡座位。未來,客戶只要拿著電子書閱讀器來這喝咖啡,就能連 線下載最新的書目和資訊;同樣的,星巴克也計畫未來在店裡提供電子書下載。

中國電子書龍頭製造商——漢王策略顧問解建新說,這半年來,他接到許多歐洲咖啡館的合作案,甫從歐洲回來的他說:「未來這樣的跨界競爭與合作將越來越多!」

最後,是整個電子書價值鏈最肥美的地方:內容。「誰掌握內容,不但毛利最高,而且最有談判籌碼。」郭明錤解釋。《Fast Company》指出,亞馬遜未來若與作者直接簽約出書,至少能固定收取銷售額的二○%,其餘都歸給作家。

因 此,連網路老大哥Google都和亞馬遜、邦諾槓上,跨界下場比賽,啟動「登月計畫」(編按:和全球所有大學圖書館協商,取得內容版權),目標是二○一五 年擁有三千二百萬本電子書,變成全球最大的虛擬圖書館。未來當你透過Google找書,廣告商就得付費給Google;要下載,也行,順便收取服務費用。

「台灣優勢還是硬體代工」 功能加強,電子書將像手機普及

國際大廠動作頻頻,台灣能扮演何種角色?「台灣最有優勢的還是在硬體代工。」郭瑞祥認為。有趣的是,既然電子書閱讀器技術並不新,代表障礙不高,為何台灣的電子大廠還大張旗鼓?

「當(電子書)彩色、觸控功能更上一層樓,未來有機會像手機一樣普及。」劉思誠說,到時加上通訊、收發Email、MSN甚至是Facebook,它就會是下一個搶進你口袋的可攜式平台!

舉 例讀《哈利波特》,當你讀到「九又四分之三月台」、「魔法學院」等,只要在書上一點,電子書視窗就跳出來彙整所有文字與圖片,同時間,你還能在上頭和來自 全世界閱讀這本書的讀者線上對話,討論結局。甚至,你可以隨時進入不同種類的線上讀書會,在那裡,你可以遇到哈佛大學教授、MIT學生等,只要登入,一秒 內就能與全世界的菁英交換腦袋裡的知識;而在過去,你只能透過老師,或者在茫茫書海中,找出答案。

當電子書「進化」為知識交換中心,「閱讀行為將從與作者一對一,變成多工式閱讀。」貓頭鷹出版社社長陳穎青說。這股力量更大於手機,因為手機、MSN分享的多半是片段資訊,電子書交流的卻是較全面的知識。

電子書,不會完全取代紙本書,但這不僅是場閱讀革命,更是巨大的知識革命。因為它創造了新的知識平台,讓你隨時與全世界最聰明的腦袋交流,進一步將知識轉換為競爭力。你,要不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呢?

*無紙時代,孩童更愛閱讀、但更易分心

電子書帶來的閱讀革命,貓頭鷹出版社社長陳穎青比喻:過去閱讀紙本書者就像「美食家」,專注書裡世界細細品嘗;而電子書從文字進化到多媒體,閱讀者就像「情報狂」,總希望短時間就吸收所有資訊。

然而,「越來越多元的閱讀,很可能會失去閱讀的樂趣。」《新聞週刊》(Newsweek)描述。因為看書吸收資訊,好比挖深知識的水井,必須鑽研到底才有水源,且不時停下來思考才有所獲。但當電子書成了功能強大的「科技」產品,知識擷取便利快速,深度閱讀,反成難事。

面對新閱讀時代,每個父母都想知道:「這會如何影響小孩閱讀行為?」

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柯華葳說:「電子書內容豐富,會讓孩童更喜歡閱讀,但卻會讓注意力分心。」若孩子無法專注在書本內容上,便無法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

柯華葳建議父母:一、培養孩子的閱讀目的。每次閱讀時,先討論今天要讀到哪個章節,或者要設定分享心得的題目,有目標後,孩子就容易專心。二、把握八歲前的黃金期。研究顯示,八歲以前,是建立孩子閱讀習慣的關鍵期,越早培養專注力,孩子的知識吸收能力越強。

教室:課本將消失
全球逾100校宣布推廣電子書,其中包括美國普林斯頓、維吉尼亞等大學,和香港、馬來西亞小學。

消費:改上網買書
若以5,000元電子書閱讀器為例,連上網路買超過16本電子書,就能賺回硬體錢,不但省錢,更便利。

出版:電子書勝紙本書
美國今年圖書市場上半年成長1.8%,但電子書內容市場卻成長148.7%。過去1年半,有超過120家報社倒閉。

產業:科技廠重兵布局
除了國外的Google、蘋果、亞馬遜、三星、新力之外,鴻海等超過40家國內廠商也已投入。

股市:新類股大漲
年初至8月14日,電子書龍頭亞馬遜股價大漲53.8%;元太股價同期上漲183.6%,都優於大盤。

*電子閱讀器搶市大戰,今年白熱化

十一年前誕生
1998年
美國業者推出Rocket eBook、Softbook Reader,是最早的電子書閱讀器

2004年4月
索尼在日本推出LIBRIe,開始「日本電子書元年」

2007年11月
亞馬遜推出Kindle,掀起電子書熱潮

2009年2月
亞馬遜推出Kindle2,更薄、電力更持久

彩色機問世
2009年3月
日本富士通推出全球第一款彩色電子書閱讀器FLEPia

2009年5月
亞馬遜推出九•七吋大螢幕的Kindle DX,瞄準報紙、雜誌、教科書等市場

2009年7月
台灣業者宣布引進中文電子書閱讀器iLiad(i讀機),並推出結合內容的Book11平台

2009年7月
三星推出SNE-50K電子書閱讀器,投入電子書市場

2009年8月
索尼在美國推出兩款電子書閱讀器,只賣一百九十九美元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各媒體

*一次看懂電子書

1分鐘和全球交換腦袋
● 關鍵技術:通訊晶片
● 當前主流:3G晶片無線傳輸,可傳輸文字、圖片
● 未來發展:傳輸速度更快,可在電子書上傳輸影像檔,也能看YouTube

比筆電螢幕不傷眼
● 關鍵技術:電子紙
● 3大主流:以E Ink的電泳技術9成市占率最高,螢幕色為黑白灰
● 未來發展:彩色化、結合太陽能電池,太陽下一邊看書一邊充電

畫線、眉批全到位
● 關鍵技術:觸控技術
● 當前主流:採電阻式單點觸控,無法2支筆同時做筆記
● 未來發展:改採電容式多點觸控,可以同時一邊筆記,一邊翻書

輕薄如紙可彎曲攜帶
● 關鍵技術:塑膠薄膜基板
● 當前主流:以塑膠做材質,無法像紙張一樣彎曲
● 未來發展:更軟的塑膠或金屬,就真的像紙一樣薄又軟

Posted via email from George's posterous

2009年8月27日 星期四

疫情恐爆大流行,別讓H1N1 變成下一場災難!

新流感的威脅,在台灣升溫。

二十四日下午,中央流感防疫指揮中心公布第四及第五例新型流感死亡病例。截至二十四日,台灣已有五起死亡病例,五例仍在加護病房救治的重症個案。持續升高的疫情,讓新任衛生署長楊志良在二十三日晚間,緊急召開了「H1N1新型流感防疫諮詢小組」會議。

二十日凌晨,二三七名學生和機組人員戴著口罩,自外交部派出的兩架復興航空包機下機。他們到韓國濟州島參加管樂比賽,卻被懷疑感染H1N1而遭滯留。

媒體報導,八月截至二十一日為止,台北縣市已有二十所學校因流感停課。台灣並出現五十幾處群聚感染。甚至包括台大醫院及南部某教學醫院。

(註: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現已不再公布群聚感染數字)時序進入九月,新流感蔓延的恐懼,如漲高的大潮般倏地湧來。

疫情擋也擋不住

台灣有必須緊張的理由。

首先,台灣疫情屢屢突破防線,讓人不得不繃緊神經。

九月《康健雜誌》報導,根據疾管局監視資料,將社區收集的呼吸道檢體進行病毒分離得知,類流感病例中,九○%是H1N1。依據電腦推估,台灣每星期約增加九千例H1N1新病患。

《康健》報導,疾管局局長郭旭崧在記者會上嚴肅警告,疫情已超過預警值,「擋也擋不住」,因為和往年平均值相較,類流感人數已經超過平均值。

而八八風災後,惡水沖毀家園,災民被集中安置,接觸頻繁的結果,可能讓病毒有機可趁。前衛生署長葉金川已提出警告,需嚴防災區發生新型流感群聚感染。

其次,八月底起,國中小、幼稚園等陸續開學,將可能成為另一波流行的溫床。最新一期《時代雜誌》警告,按照一九五七至五八年間亞洲流感盛行的模式,今年也可能在學期開始後出現大流行。

報導將這些年輕學子稱做「超級傳播者」(super spreaders),因他們常無法保持好的手部清潔、且通常與父母和同儕來往親密。

新型流感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也在十八日第二十一次會議後,緊急訂出了開學後的停課標準。二十三日,教育部也建議學校在學生返校、開學後,全面量體溫。

大家還擔心,秋冬原就是季節流感的盛行季節,若季節流感和新型流感交互作用,出現新型病毒,疫情將更難預防。

更可怕的是,目前統計中,新型流感偏好感染年輕人。疾管局在二十日首次針對流感重症病例進行統計分析,結果五至十七歲的病例數最多,佔四六%,其次是十八至五十歲的病例,佔四二%。新型流感重症多發生於年輕族群的趨勢,和世界各國一致。

根據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陳宗薊整理各單位預估H1N1對經濟可能造成的影響與損失,以澳洲智庫估計全球將損失四.四兆美元最多,世界銀行則預估全球將損失三兆美元,經濟衰退五%。

企業  五個架構因應變局

八月十九日,歐巴馬政府更提供準則,鼓勵企業更彈性,以因應可能的大流行:包括要求出現流感症狀的員工立刻回家,並且至少待二十四小時,直到發燒退去;鼓勵企業放棄必須出示醫生證明才能請病假的規定;以及提早建立當員工變少時的營運計劃等。

疾管局在去年修訂的「機關企業因應流感大流行營運持續指引」,也提供了企業家思考準備的架構:

1.當一五至三五%的員工患病,同時將近五○%的員工必須請假,要如何維持運作?

2.當人力資源銳減,如何運用現有的營運持續計劃?

3.當所需原料、物品或服務斷絕時,如何繼續提供產品或服務?

4.如何做好防疫措施,防止病毒於機關企業內部擴散?

5.大流行期,如何將財務衝擊降到最低?如何保有迅速復原能力?

疾管局參考APEC(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提出以「維持業務」及「保護員工」兩個營運持續的要素:

「維持業務」:包括設立專案小組,進行影響評估;辨識核心業務、人員、關鍵能力等,維持重要機能運作;做好人力資源管理,避免營運中斷;因應邊境檢疫影響,包括貨物及人員出入境的限制,以及建立和維持與內外部相關人員的雙向溝通等。

「保護員工」:則包括確保個人及環境健康;增大社交距離,將人與人接觸減少到最低;協助生病及暴露員工,以及促使員工進行居家準備等。

(詳可見http://www.cdc.gov.tw/public/Attachment/93415252271.doc
面對疫情,個人也必須更謹慎。

個人  四個做法排除恐懼

1. 遠離感染源。疾管局建議,少到人潮聚集處,也要避免到醫院探訪病人。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當接近出現流感症狀的人時,最好保持一公尺以上的距離。

在室內時,打開窗戶,維持戶內良好通風。

2. 洗手。經常以肥皂或洗手乳洗手,特別是吃東西前、抱小孩前、看病後、上洗手間之後及擤鼻涕後,並盡量不要以手接觸口鼻。

若無法以肥皂洗手時,可使用含六○%以上酒精的乾洗手液。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完整的洗手,應花上至少唱兩次「生日快樂歌」的時間

(正確洗手方法指引:www.who.int/gpsc/clean_hands_protection/en/index.html

3. 正確使用口罩。疾管局提醒,不正確使用口罩,反而會增加傳播的風險。

一般外科、棉布及紙口罩即可預防飛沫及接觸感染。

沒生病的人是不需要戴口罩的,除非要與生病的人緊密接觸。在緊密接觸後,應立刻丟掉口罩,並以肥皂清潔雙手。

使用口罩時,需將口罩緊覆口鼻;使用期間,避免接觸口罩;如不小心接觸後,盡速洗手。當口罩變濕,迅速更換。紙口罩只能使用一次,布口罩每次使用後需清潔。

4. 出現不適症狀,儘速就醫。

如果出現類流感的症狀(發燒、打噴嚏、流鼻水、打寒顫或肌肉酸痛)時,使用口罩阻擋飛沫,除就醫外,避免外出。

若確定是新流感,四十八小時內投藥,是預防演變為重症的關鍵。

而併發重症的高危險群,包括孕婦、慢性肺病患者(包括氣喘)、心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免疫抑制患者等,更要特別注意。

疾管局已公布快速篩檢服務之藥物配置點:

http://flu.cdc.gov.tw/public/Attachment/981915154994.pdf)除公布的名單外,也可諮詢各地方衛生局。

Posted via email from George's posterous

2009年8月26日 星期三

8大CEO和管理大師的智慧

在資本主義的現代社會裡,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都有行銷和廣告充斥,企業和企業所生產的看得見、看不見的產品處處影響我們。

影響和領導這些企業的是企業領導人。影響這些企業家的又是誰?

美國《Fortune》雜誌曾訪問了近三十位世界知名的企業執行長和管理大師,問他們在經營企業過程中,曾經得到最好的忠告是什麼?其中只有兩個企業執行長說,曾得到最好的忠告是企管顧問給的。

這兩位企業執行長提到的企管顧問都是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其餘的企業領導人曾得到最好的忠告多是來自主管、人生導師和父母。

這些珍貴的忠告所呈現的,多半不只是管理的智慧。更多的其實是人生智慧。這也證明到了最後,成功的企業經營祕訣,還是來自於人性和人生經驗。

一流企業的一流執行長和CEO是如何變成今天這個樣子?他們的成功有哪些祕密?

賴夫利(A.G. Lafley),寶鹼執行長:「勇敢面對困難的工作。」

二○○一年,寶鹼史上任期最短的CEO迪克雅格下臺,賴夫利接任,當時寶鹼股價在上任CEO一年半任期內腰斬,旗下十八個頂級品牌營收下滑。賴夫利以黑馬的姿態接任,順利扭轉頹勢。誰知道他也曾經幾乎離開寶鹼?

影響賴夫利一生的是他母親,一位堅強的愛爾蘭女性,總是鼓勵他要勇敢面對自己的堅持和理想。賴夫利進入寶鹼第六年,幾乎決定離開公司那時,母親的忠告扭轉他的人生抉擇。

當時,賴夫利決定離開的原因是因為對公司的官僚體制以及緩慢的改變不滿意。當他把辭呈遞交給主管唐諾凡時,唐諾凡當他的面把辭呈撕掉。賴夫利說,「我還有影本。」

唐諾凡對他說,「你現在回家,今天晚上打電話給我。」當晚,賴夫利打電話給他的時候,他要賴夫利,「下個星期不要進辦公室,每天晚上來看我。」接下來一週,賴夫利每晚到他家,喝一、兩杯啤酒談天,唐諾凡深入了解賴夫利想要離開寶鹼的原因。

他告訴賴夫利,「你在逃避,你沒有勇氣留下來、改變它。下一個工作,你仍舊會落跑!」

這句話有如當頭棒喝。最後,賴夫利選擇留下來,從此,每次在公司,當事情運作不順利,賴夫利就會坦然發言。因為他理解到,「只要願意說出來,願意下定決心去改變,就可以發揮影響力。」

霍華蕭茲(Howard Schultz),星巴克董事長:「認清你自己沒有的專長和特質,然後雇用這樣的人。」

今年五十一歲的霍華蕭茲是星巴克創辦人,讓咖啡文化全球化的重要推手。在他心目中,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南加州大學領導學院創辦人及教授,是他最崇拜的管理大師。

在一九八○年末,有一次蕭茲聽了班尼斯演講,深深感動。蕭茲主動去認識他,從此,班尼斯成為蕭茲信任的好友及人生導師。

蕭茲記得班尼斯說,「成為領導者的藝術,就是要能發展出一種能力,就是能把自己的自我丟在門外。然後,認清要建立起世界級一流公司,自己所沒有的專 長和特質,去找到這樣的人才。」  這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很難。這麼多年來,蕭茲努力信奉這樣的原則建立企業,成功創造了全球的星巴克文化。

迪克帕森斯(Dick Parsons),時代華納公司董事長和執行長:「當你談判的時候,留一些東西在談判桌上。」

二○○三《BusinessWeek》封面一張迪克帕森斯黑白大頭照,一臉落腮鬍霸佔了視覺焦點。《BusinessWeek》形容帕克森:「寬肩膀、聲音渾厚,解救華納的人。」

臨危受命的帕克斯說,「我得到最好的忠告來自前執行長羅斯。」羅斯曾經告訴帕克斯,「迪克,永遠記住,這是一個長壽的小生意。你的客戶會持續上門, 所以你要謹慎處理每一筆交易,每一筆小交易的印象,都有可能有大的影響。當你做生意的時候,不要把談判桌上所有的籌碼拿光,永遠要施一點小惠,讓大家開 心。」

帕克斯說他進入這家公司以後,用過這個忠告超過一千次。

他發現很多人在談判桌上,都會被顧問、投資銀行家或是律師拖住,到最後談判變成拉扯戰,看看誰能攫獲多一分一毫的利益。但是,大家往往忘記了,當談判案子結束,這些顧問、投資銀行家和律師就離開了,剩下的是必須未來還可能碰面的你和我。

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英特爾董事長:「當『所有人』都知道什麼東西是對的,事實上是,沒有人知道任何事。」

今年六十八歲的葛洛夫,偏執的堅毅來自哪裡?

葛洛夫得到最好的忠告來自他最敬愛的紐約市立大學教授史密特。史密特常常說,「當『所有人』都知道什麼事情是怎樣,這代表了,其實沒有人知道到底怎麼回事。」這句話深深影響葛洛夫數十年。

四十多年,葛洛夫研究積體電路。那時所有的人都以為可以透過製造電晶體的技術,來理解積體電路的原理。但是大家卻忽視控制製程中污染雜質技術的發展過程,才是積體電路製程的關鍵。葛洛夫投身研究,然後才開展了現在大家理解的晶片產業。

十年前,葛洛夫被診斷出攝護腺癌症時,又再度記起史密特教授的話。「所有人」都知道怎麼樣的治療方式對葛洛夫最好,葛洛夫卻覺得或許這次又是值得懷疑和挑戰的時刻。他決定自己做研究,比較各種療法的結果和成效數據,後來得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結論。

史密特教授的金玉良言不斷提醒葛洛夫,要在知識和事實的基礎上去做研究分析,不要只是聽信「大家都知道的結論」。

柯蘭菲爾德(Klaus Kleinfeld),西門子執行長:「清楚地描繪未來。」

今年的一月,西門子六十四歲的馮必爾,將CEO的棒子交給四十六歲的柯蘭菲爾德。馮必爾說,「是老傢伙退隱田園的時刻了!」  柯蘭菲爾德接掌西門子執行長,第一件事是什麼?

「每當你在一個新的職位,在你跳下去工作,陷入細節之前,先退後一步,閉上雙眼,仔細想想你到底希望在幾年以後,想達到什麼目標?你希望事情看起來如何?」這是柯蘭菲爾德一生中接受過最好的忠告。

當時,柯蘭菲爾德才二十出頭,這位友人已八十多歲,只是受過訓練的一個建築工人,但曾經在世界各地帶領無數的建築工程。

後來,柯蘭菲爾德擔任管理顧問,每當面對企業重整千頭萬緒的計劃時,首先,總是把別的事情放在一邊,和核心的幹部一起討論,「好吧!我們希望變成怎樣?」把事情想透徹,然後把人帶進來,這是柯蘭菲爾德受用無窮的忠告。

威菲克保羅(Vivek Paul),Wipro 科技公司董事長和執行長:「不要被自己過去的期望限制。」

一九九九年威菲克保羅進入Wipro,當年營收只有一.五億美元。如今已經是全球前十大的科技軟體公司。今年四十六歲、印度籍的保羅,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得MBA,後來進入奇異電器,成為精通「六個標準差」的高手。

保羅聽過最好的忠告來自一個大象訓練師。有一次保羅在印度邦加洛附近的叢林裡騎大象,看見成年的大象只被用鏈條繫在小小的木樁上。

他問大象的訓練師,「你們怎麼能用這麼小的木樁拴住大象?」他回答,「當大象小的時候,他們想要拔起木樁,但是力氣不夠,拔不動,等到長大了,他們卻也不再嘗試去拔木樁。」

這件事情讓保羅深刻反省,不要被過去的經驗束縛住。一九九九年保羅接手Wipro科技公司,這是第一家印度公司,清楚地表示以成為全球科技服務業前十大企業為目標。到二○○四年,Wipro達到這目標。

肯尼斯佛立曼(Kenneth Freeman),奎斯特診斷公司(Quest Diagnostics)董事長:「我們必須自己去賺到成長的權利。」

奎斯特診斷公司是著名的生化醫療器材測試商。董事長佛立曼去年接受《哈佛商業評論》專訪時,談到對於企業成長的深刻體認。

關於「成長」,佛立曼有兩次非常失敗的經驗,讓他一生印象深刻。

三十多年前,佛立曼擔任康寧公司生產彩色電視玻璃事業部的財務人員。當時這個部門是公司最賺錢最紅的部門,關於增加營收有一個深信不疑的策略就是 ——每年漲價。這部門最大的客戶RCA,每年都威脅要建立自己的玻璃工廠。最後RCA不再威脅康寧,自己蓋廠了。康寧被迫採取彈性的價格策略,但這個部門 的獲利一落千丈。

二十多年前,佛立曼有了另外一個錯誤的成長經驗。當時,他在奎斯特的前身、隸屬於康寧的一個研究室工作。一九九五年,他擔任奎斯特的執行長力挽狂瀾。因為前任CEO靠著購併快速成長,十三年的期間,購併了三百多間實驗室。

就在佛立曼上任前,奎斯特剛剛結束三件大的購併案,正急迫的整合,期望快速發揮綜效。結果正逢當時整個醫藥體系出現了很大的信任問題,公司的聲譽和服務都出現負面影響。奎斯特生意大幅滑落,同時獲利被侵蝕。

親身經過這兩個逆境,他深刻感受到,「成長的權利得自己賺來。」佛立曼上任後整整三年間,凍結所有購併的計劃,專心建立公司內部的自律和制度。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創新者的解答》作者、哈佛管理學院教授:「你可以從任何人身上學習。」

「是什麼導致了聰明人做出愚蠢的決策?」今年五十三歲的哈佛大學教授克里斯汀生轟動一時的《創新者的兩難》,有如給企業主管的當頭棒喝。這位身高高 人一等的管理學者,卻懂得放下身段,和身邊所有人學習,為什麼?  肯特鮑溫是克里斯汀生過去在波士頓工作時的合夥人,當時鮑溫也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假如諾貝爾也給材料科學一個獎,毫無疑問他會是得獎者。

有一次,克里斯汀生問他,「在你的領域裡,站在頂峰的感受是什麼?」鮑溫回答,「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往上看,心想,哇!這些人真是聰明。但是,有一天,當你站在上面往下看的時候,你想,喔,假如世界上沒有人比我更聰明了,這真的很悲慘!」

鮑溫的回答對克里斯汀生有深刻的衝擊。他理解到,我們在學校的時候,總是以為,只能從那些比我們聰明的人身上學到東西。但是假如一直這樣地侷限自己,當你一直往上爬,你的進步就會愈來愈狹隘。所以,一個很基本的素養是,你應該深信可以從任何人的身上都學到東西。

Posted via email from George's posterous

2009年8月25日 星期二

跳脫金錢這場遊戲

跳脫金錢這場遊戲

 文╱摘自《你值得過更好的生活》:大塊文化

 從來沒有人告訴你,金錢遊戲跟我們進行的其他遊戲截然不同。談到金錢遊戲,沒有任何事情銘刻在石板上,每件事情絕對都可以商量。其實,你不需要接受金錢遊戲的傳統規則和結構,因為你可以選擇!

 在此先介紹我們被教導的3大金錢規則與結構,這是在玩金錢遊戲會出現的「真實」情況。其實,這類規則與結構還有幾十項(包括許多有關稅款、政府、投資等),但是下列這三項卻是我們最熟悉、也讓我們受害最多的規則,這一點你很快就會了解:

  

 1、財源供給有限。可供你使用的金錢有限,每次金錢「流出」,有限供應的金錢數量就減少。因此,你必須想辦法持續補充供應,否則錢會用完。你必須小心負責地保護你的錢,確保錢不會花光。因為金錢的核心供應有限,你也必須有長期計畫,好好儲蓄、聰明投資、經年累月增加資產,供退休生活所用。

  

 2、金錢流通。金錢會流進和流出。金錢「就在那裡」,不知何故金錢跟你是分開的,你必須去拿到錢,讓錢進入你的生活中。另外,當你花錢時,錢就從你這裡移動到別人那裡,然後你的錢就變少了。你有收入和支出,你必須管理這兩者的變動,才能讓收入超過支出,這樣做才有獲利可言。如果你想提高生活品質,就必須增加獲利。

  

 3、為了增加個人財源,你必須更努力或更聰明地工作。人生中無法想要什麼就有什麼。萬事萬物都要「花錢」。想要的每樣東西,都會讓你「付出代價」。你必須「賺」錢,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沒有付出就無法獲得。所以,如果你希望有更多錢,就必須想辦法增加更多價值或更努力工作——或更聰明地工作——才能賺到更多錢。而且你必須培養賺錢技能,全心全意地賺錢,否則你絕對不會有很多錢。

  

 ■金錢遊戲無法獲勝

 你無法在金錢遊戲中獲勝,因為:

 1、「獲勝」並沒有清楚定義。你怎麼知道自己在金錢遊戲中獲勝了?你問過自己這個問題嗎?當你覺得自在時就算獲勝嗎?成為百萬美元富翁就獲勝嗎?或是要好幾百萬美元才算獲勝?要有10億美元才算獲勝?超越自己訂定的其他所得目標或資產淨值目標,就算獲勝嗎?以我的經驗來看,雖然許多人為自己訂定財務目標,為金錢遊戲獲勝做明確定義者卻少之又少。如果你不知道目標為何,怎麼可能擊中目標或知道自己是否命中目標?

  

 2、你的錢總是岌岌可危。不管你累積多少錢,你的錢總處在危險狀態。你可能因為不當管理、過度開銷、股市崩盤、投資失利、被盜用侵吞、被偷、離婚、訴訟、經商失敗、銀行破產、悲劇意外等諸如此類的事,損失所有財產或大多數財產。況且,錢都沒了還不打緊,你還可能背負一大筆債務。你有愈多錢,愈聰明地理財,就誤以為自己的錢很有保障,但事實上,不管你有多少錢或你怎麼管理錢,錢絕對不安全。累積龐大財富後,經過一代或幾代的時間卻把財富賠光,這種故事在歷史上比比皆是。

  

 3、沒有正式的終點。金錢遊戲何時結束呢?當你達到為自己設下的某些里程碑嗎?但是這樣行不通,因為即使你暫時達到或通過這個里程碑,你的錢還是岌岌可危,所以你可能失誤,損失你所累積的財富。退休時,金錢遊戲就結束嗎?情況也不是這樣。你的錢還是處於危險狀態,即使你不再工作,卻仍舊任由金錢遊戲規則與結構的擺布。那麼當你死時,金錢遊戲結束了嗎?或許你辭世時,你的金錢遊戲結束了,但是你的家人和繼承人依舊深陷金錢遊戲中。如果金錢遊戲沒有正式的終點,你怎麼知道自己是否獲勝或何時獲勝?在足球賽第3局結束時領先,能說自己贏了嗎?在棒球比賽第7局時領先,能說自己獲勝嗎?打一場18洞的高爾夫球比賽,在打完12個洞時以桿數最少領先,能說自己獲勝嗎?不行!

  

 4、總要付出代價。你無法在金錢遊戲中獲勝,還因為即使你賺到許多錢、保留一些錢、花了一些錢、聰明理財和投資、讓自己的資產淨值不斷增加、過得如國王或皇后那般的生活,也為舒適甚至奢華的退休生活做好準備,但是依據傳統規則進行金錢遊戲,總會引發各式各樣的緊張、壓力、不滿、痛苦或損失,尤其是失去閒暇時間、健康和關係。

  

 5、總有人比你更成功。只有極少數財務相當成功者例外,大多數人都掉入金錢遊戲設計的陷阱中。當人們互相比較誰有錢,想要更有錢的慾望就油然生起,於是訂下目前遙不可及卻好像做得到的目標,這時就掉入金錢遊戲的陷阱中。舉例來說,王小姐每年賺進25萬美元,對自己相當滿意,她看到陳小姐每年賺進100萬美元的生活後相形見絀。或者王先生搭商務客機頭等艙出差,得知陳先生是搭私人飛機出差;或是王太太有1幢豪宅,卻看到別人有2幢豪宅。這類比較都會引發一種不滿模式。當我們在財務成功的食物鏈中往上移動時,這種模式會繼續不斷地發生。

  

 ■從金錢遊戲解脫

 從來沒有人告訴你,金錢遊戲跟我們進行的其他遊戲截然不同。談到金錢遊戲,沒有任何事情銘刻在石板上,每件事情絕對都可以商量。其實,你不需要接受金錢遊戲的傳統規則和結構,因為你可以選擇!

  

 既然你無法在金錢遊戲中獲勝,你就只有兩種選擇:

  

 1、依據傳統規則與結構繼續進行金錢遊戲,知道自己不管玩得多好,終將成為輸家並付出極大代價。

 2、從金錢遊戲中徹底解脫,為自己創造一個新遊戲,選擇自己的規則,永遠改變自己跟金錢的關係。

Posted via email from George's posterous

2009年8月24日 星期一

日本2008年出版守住萬億日元大關

2008年,日本出版行業雖然持續不景氣,但至少減緩了下滑的速度。根據日本《出版新聞》統計,日本出版行業2008年銷售總額為2.127萬億日元,與2007年相比,減少3.2%。其中,圖書銷售為9,541億日元,與2007年相比減少2.1%;雜誌銷售額為1.173萬億日元,與 2007年相比減少4.1%。這已是1997年以來,除2004年之外,連續11年負成長了。

2008年,僅有4名員工的靜山社,引進出版了哈利波特系列之七《哈利波特與死神的聖物》。該系列7本書共發行2,305萬冊,平均每本發行320多萬冊,在日本是很罕見的。每一本哈利波特系列新書在日本翻譯出版,就拉動整個日本的圖書銷售。在2004年,還帶動了日本出版行業的逆勢成長。2008哈利波特還緩解了日本書業下滑的幅度,守住了2萬億日元的心理防線。

2008年暢銷書排行榜首位的,是飛鳥新社出版的水野敬也著的《夢象成真》(達到夢境的畫像),發行150萬冊。位列暢銷書排行榜第三的,是《B型自己的說明書》。同一作者的另兩本書《A型自己的說明書》和《AB 型自己的說明書》也在暢銷書排行榜的前列。這3種書由文藝社發行500萬冊,均是作者自費出版,成為暢銷書實屬罕見。以往血型分析書曾有過繁榮的時期。從現實情況看,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引起社會不安,人們為了使自己沉下心來,在血型分析中尋找慰藉,可能是其中的原因。

由天才作家田村裕所著、香蘭圖書出版社出版的《無家可歸的中學生》,由阪東真理子所著、PHP研究所出版的《女性的品格》這兩本2007年的暢銷書,在2008年繼續佔據暢銷書排行榜。除了哈利波特,這種跨年度暢銷的圖書的確不多見。

由姜尚中所著、集英社出版的《苦惱力》,也進入暢銷書排行榜。該書將惱怒的現象分析得頭頭是道,足見日本社會的變化無常。這種書既是自我啟發書,又是人生論。從某種意義講,這與血型分析書相似,身處不穩定時代的讀者希望尋找慰藉,是讀者追捧《苦惱力》的原因。

岩波書店出版的《廣辭苑第6版》在10 年以後又再次修訂,2008年第一次印刷的30萬冊,很快銷售一空。

雜誌銷售繼續惡化。在日本說出版不景氣,實際上是雜誌不景氣。銷售冊數大幅減少,銷售額大幅下降,眾多雜誌相繼停刊成為熱門話題。雜誌市場整體狀況不好,主要原因是廣告收入大大減少。雜誌影響力削弱,編者的能力也在減弱。

由於雜誌不景氣,從雜誌變形過來的異型開本(尺寸為103mm×182mm)的圖書,相繼問世,比如小學館101新書新典社新書等。這些圖書也紛紛成為暢銷書。

圖書出版新書近8萬種

2008年日本出版新書79,917種,與2007年的80,595種相比,有所下降。為了從越出得多越賣不動,越賣不動越必須出的怪循環中擺脫出來,出版社大多有意識地壓縮新書品種。

講談社計畫出新書3,000種,實際出新書2,310種;小學館計畫出新書1,500種,實際出新書999 種;集英社計畫出新書1,000種,實際出新書800種。最近幾年新書品種增加還有自費出版的原因。以自費出版為主的新風舍(出版社)倒閉,客觀上對2008年新書品種的增加產生了抑制作用。對出版社而言,最鮮活的例子莫過於靜山社。該社從2000年至2008年,僅出版了哈利波特這一種書,銷售收入卻已達到350 億日元。

2008年日本圖書發行總冊數為14.7億冊,與2007年相比減少0.3%。以每本書平均定價1,098日元計算,發行總金額為1.614萬億日元。按40.9%的退貨率扣除退貨金額,圖書的實際銷售金額為9,541億日元,與2007相比減少2.1%

雜誌創刊雜誌增多銷售減少

2008年創刊雜誌187種,比2007年的176種增加11種。停刊雜誌為186種,比2007年的187種減少1種。更改名稱的雜誌58種,而2007年為45種。更換發行商的雜誌67種,而2007年為72種。復刊雜誌14種,而2007年為17種。

2008年進入統計範圍的各類雜誌共4,353種。

2008年雜誌發行冊數分別為:月刊雜誌23.24億冊,比2007年減少4.3% ;週刊雜誌15.28億冊,比2007 年減少4.7%,兩者合計為38.52億冊。2008年雜誌的平均定價為478 日元,以此計算出雜誌的發行總金額為1.841萬億日元。按照退貨率36.3%扣除退貨金額,雜誌的實際銷售金額為1.173萬億日元,比2007年減少4.1%

出版社數量繼續減少

2009年版出版社名錄收錄的2008年的出版社為3,979家,比2008年版出版社名錄收錄的2007年的出版社減少76家。從1998-2000年,出版社連續3年減少。2001年有所增加。從2002-2008年,又是連續7年減少。2008年的出版社數量與高峰時期的1997年相比,減少633家。

日本現有3,979家出版社中1,944年以前創業的出版社為381家;1945家以後創業的出版社為3,230家;創業年代不詳的出版社為368 家,占3,979家的9.1%

3,979家出版社中,屬於股份公司的有2,607家;屬於有限公司的有407家;屬於個人所有的有191家;屬於社團法人的有173家;屬於財團法人的有134家;屬於任意團體的有98家;屬於宗教團體的有27家。

1 億日元以上的出版社245家,專業出版社占其中的一成以上。501-1000萬日元的最多,為1,302家;1,001-2,000萬日元的為387 家;201-300萬日元的為240家;2,001-3000 萬日元的為190家;5,001-1億日元的為184家。資本金不詳的為1,051家,這其中包括社團法人、財團法人、學校法人、任意團體、特殊法人、福祉法人等。

員工數在10人以下的出版社為2,085家,占3,97952.4%;員工數在11-50人的出版社為921家;員工數在51-100人的出版社為208家;員工數在101-200人的出版社為148家;員工數在201-1,000人的出版社為119家。

3,979家出版社,在東京都的出版社有3,057家,占出版社總數的77%,體現了日本出版社高度集中的特點。在大阪府的出版社168家,在京都府的出版社135家,在神奈川縣的出版社91家,在土奇玉縣的出版社58家,在愛知縣的出版社48家,在千葉縣的出版社46家,在兵庫縣的出版社32家,在北海道的出版社30家。

日本共有3,979 家出版社,2008年全年出版10種和10種以上新書的出版社為1,091家;出版9種和9種以下新書的出版社為2,888家。

《苦惱力》作者姜尚中訪談

我為什麼寫這本書呢?

我 是在日本熊本縣出生的、喜歡棒球的平凡的孩子。爸爸媽媽從沒說過讓我不要玩棒球去學習,反過來,學習的時候呵斥我的經驗倒是有。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覺得, 與其大學畢業也找不到工作,不如乾脆不要上大學了。(姜是日本籍韓國人,在日本有就業歧視)父母很忙,他們在我的入學典禮和畢業典禮時也都沒有參加。周圍 的人都以為我是沒有煩惱的孩子,但是其實我很累……

高中1年級我去打我最喜歡的棒球了,中間遇到挫折,被人孤立,漸漸就不上學了。那時候讀了很多小說,自己讀書,很勉強的也畢業了。我還是不知道自己是個怎樣的人,於是我就考進了大學。果然,得到了父母強烈的反對,他們說:你即使進了大學也沒有用

進 了大學,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感覺心中似乎在養著一頭惡魔,差一點就成了犯罪者。於是我又讀書。讀到了有關煩惱的書,幾乎落淚。世上很多頭腦好的人,因為 煩惱而思索,成為社會學者和倫理學者的人不少呢。煩惱的人在世上是處於較高層次的人,從煩惱裡面繼續挖掘就可以和人的價值相聯繫。

大學畢業了,當時還是就業的黃金期,但我還是完全找不到工作。沒辦法,我只好考研就所了。70年代末,我去了德國,社會主義危機、伊斯蘭革命就發生在我的眼前。過了30年,這回我又看到了金融危機。大家所處的時代,非常遺憾,是資本主義的大轉型期。或許這是1929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變化。原本我們遠離恐慌的時代漸去不返。

大家生活在這麼樣一個不確定的時代。雖然你們很自由,但你的人生會被自己不知道的地方的偶然性所左右。你自己什麼壞事情也沒做,但很遠的地方發生的某些事,像連鎖反應一樣把你的生活擊倒。這就是大家生活的時代,一個就職的冰河期。

Posted via email from George's posterous

2009年8月20日 星期四

勾踐第一:古代十大亂世梟雄風雲榜

歷史上有這樣一群人,如果他們不幸生在和平年代,只是一幫一無是處的二流子。在高高在上的正 人君子眼裡,他們貪婪、好色、奢侈以及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彷彿全身上下無一處不討厭,無一處不煩人,輕財敗家喪德敗俗這輩子眼看就要毀了。可是有一天,世 道突然亂了,所有的一切都沒有了秩序,禮法被拋在了一邊,道德被踐踏在腳下,弱肉強食,一切都要靠槍桿子刀把子說話。正人君子們慌了,嚇得紛紛從當權者的 位子上跌了下來,逃到一個不被歷史所注意的角落,不是淒淒惶惶的「躬耕於南陽」,就是「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他們的理想萎縮到了最小,僅僅 是守著二畝地,養活一家三口,捎帶著寫幾本書,罵罵這個跟聖人書裡描繪的完全兩樣兒的世界。

許多年過去了,整個世界又漸漸平靜,顛倒的乾坤 又被顛倒了過來。正人君子們戰戰兢兢的把家門打開了一條縫,他們驚奇的發現,幫助他們理清這個亂七八糟的天下的正是那些他們原來鄙視甚至痛恨的二流子們。 他們現在一個個混得人模狗樣兒的,自己要是還想過的好一點的話,還得到他們手下央求這幫流氓給自己安排個差使。

有些正人君子由於考慮了是否給這些流氓加文盲拍馬屁還耽誤了時間,連個像樣的飯碗都沒捧到,最後被安排給這些流氓寫各種本紀和傳記。畢竟氣不過,於是呼利用自己手裡的筆惡狠狠的給這些傢伙起了個外號——梟雄。

NO.10 劉邦

這 是個徹頭徹尾的流氓,而且是個赤裸裸的色鬼。當年在老家的時候就不學好,村東頭有個酒店,店裡老闆娘有點兒姿色,這小子就天天去,每天都喝個爛醉還說胡 話。按理說窈窕書女君子好逑也沒啥,更可氣的是你小子要是想泡美女的話到是在人家面前表現的好一點兒啊,他偏不,還老欠人家錢!!!用現在的說法叫 「蹭」,不但蹭色還蹭酒,稍微純粹一點兒的痞子都看他不上。

就是這麼個東西,居然討了個美女老婆,還是縣長的女兒!!!這個老婆也是蹭的, 當年他老丈人呂公是縣長,擺酒席請客,來巴結的人太多,最後呂公只好定規矩說想上桌的掏錢,錢多的坐前面,錢少的坐後面。這個二流子聽了後就來了,在門口 喊:「我出一萬塊!」呂太公傻了,不知道這是個什麼人物,趕緊讓進來坐上席。吃也吃了喝也喝了,完事兒了一抹嘴兒就走。呂公伸手要錢,該流氓腦袋一撥楞: 「我沒錢,反正都吃到肚子裡去了,反正也吐不出來,反正我就流氓了,你想怎麼著吧。」太公一聽更傻了,天知道他是老年癡呆了還是真未卜先知預測該流氓將來 會當皇帝,居然當著眾人冒了一句:「你有老婆沒?沒有的話當我女婿怎麼樣?」來喝酒的賓客聽後全倒。

這小子娶了媳婦後也不著調,成天游手好閒,他爹看不過去,罵他:「怎麼生了你這麼個畜生,你瞧瞧你二哥,連種地帶做買賣,現在多大的家業,我算看透了,你到死也趕不上他!!!」

許多年過去了,這傢伙發了,買賣做的全國都是,沒一塊兒地不跟他家的姓。這傢伙沒忘了揶揄他老爹一下:「爹,當年你說我不如我二哥劉仲有出息,你看看現在誰的家業大啊?」劉老爹臉紅了。

順便提一下,這傢伙原來叫劉三兒,後來富了後改了個名字,叫劉邦。

後 來的事兒大伙都知道個大概了,他當了皇帝,可還是改不了范混的毛病。老罵粗口,動不動就來一句:你老子我怎麼怎麼著,不分場合,不分人物。有一次,一個大 臣有事兒找他,推開門一看,我K,大白天的劉邦正在跟他小老婆戚夫人干兩口子在被窩裡幹的事兒,趕緊退出來要跑。劉邦提著褲子就追了出來,上去就摁倒了該 大臣,一下子騎人家脖子上了,笑嘻嘻的問:「你怎麼看著我就跑,你把我當成什麼樣的皇帝了?」這個大臣實在是受不了了,心一橫:「陛下,你丫挺的就是比紂 王還荒淫暴虐的皇帝。」劉邦呢,沒生氣,哈哈大笑著放開了該大臣,拍了拍他腦袋:「好小子,你很對我的脾氣。」

NO.9 曹操

這 個人就不用說了,前面也談過了他小時候的一點兒事兒,比如離間他老爹跟叔叔不合之類的。在《裴注》裡還寫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武帝年輕的時候在洛陽做城門小 吏,跟袁紹混的很熟,沒事兒倆人就在一起喝酒。一天,城郊有一家娶新娘子,曹操跟袁紹說:「樂子來了,敢不敢幹一票?」袁紹也是個闖禍的領袖,一下來了興 趣。倆人趁天黑,在人家屋子後面放火,這一家子嚇壞了,連新郎帶婆家人都出去救火,曹操帶著袁紹衝進了新房,伸出了兩雙罪惡的鹹豬手,開始大吃豆腐。把個 新娘子嚇得尖叫連連,倆人惡作劇夠了才跳牆逃跑。

後來當了丞相後,雖然正經了一點兒,可是有時候幹事兒也確實不和章法,比如他殺掉匈奴使者 的故事,人家沒招惹他,就是一句話評論,心血來潮說殺就殺。還有,在《三國誌。裴注》裡曾經提到,曹操放蕩不堪,而且縱情歡樂的時候一點兒都不注意影響, 經常命令手下的一幫文人說笑話,到搞笑的時候,樂得用拳頭擂桌子,還爬在桌子上大笑,弄的一腦袋菜湯也不管不顧。你說這成何體統啊。

NO.8 慕容垂

在小學的歷史課本裡說:苻堅在肥水被打敗了,然後就亡國了,但是滅了他的並不是東晉。那是誰呢?就是以慕容垂為首的慕容家族。

慕容垂跟好多梟雄一樣,也受過罪。前燕沒有滅國的時候,他就受排擠,被迫逃到西邊來,投降了 前秦。苻堅對他非常的好,自己的衣服好,就脫下來給他穿,自己吃的好,推過去給他吃。慕容垂也真是能裝孫子,恭恭敬敬的侍奉苻堅,對下面呢,也是誰都不敢 得罪,日子過的吧也夠可憐的。

可是有一個人不可憐他,就是王猛,王猛怎麼看怎麼覺得慕容垂不安分,於是對苻堅說:「慕容垂這個人啊,在燕國 的時候就很有威望,你瞧瞧他那幾個兒子,個個如狼似虎、才幹出眾。這個人您一定要想辦法除掉!」苻堅大大咧咧的說:「他是走投無路才來的,殺了的話,以後 誰敢投降我們?他那幾個兒子乳臭未乾,沒事兒,別自己嚇唬自己。」王猛沉吟了一下,覺得苻堅的話頭半句有一定道理,就沒說什麼,可是私下一直在謀劃。後來 慕容垂的一個小兒子由於想家,偷著逃跑了,被王猛抓了回來,王猛樂壞了,興沖沖的跑到苻堅那裡說:「好了好了,有辦法了,這次可以株連到慕容垂了!」苻堅 不聽:「他兒子犯罪跟他有什麼關係啊。」王猛苦口婆心的勸:「您什麼事兒不依我都可以,就這件事兒,您一定要聽我的。」苻堅說:「我什麼事兒都聽你的,就 這件事兒不成,我一定要做一次主。」王猛吐血。慕容垂聽了這事兒以後戰戰兢兢的來到苻堅那裡,磕頭如搗蒜。苻堅拉起來安慰了他,還好好鼓勵他好好做事,不 要聽謠言。

幾年後,王猛死了,苻堅想討伐東晉,找了好多人商量,大家都不同意。後來找來了慕容垂,慕容垂說:「聽別人的幹什麼?誰還能比陛下您聰明?」這一下馬屁拍得正對穴位,苻堅興奮的拍著慕容垂的肩膀:「跟我成大事的,就是你了!」

後 來討伐東晉,慕容垂狡猾的上書苻堅,讓自己帥軍殿後,果然兵敗之後各路大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只有慕容垂一枝兵馬實力未損。苻堅帶著親兵來投靠慕容 垂,慕容垂的兒子們勸他把握機會幹掉苻堅。慕容垂陰笑著說:「皇帝現在是死定了,回國後肯定叛亂四起,咱們殺了他那就是獨自擔當了罪名,我才沒那麼傻呢。 不如好好優待他,送他一程,然後在跟他多要點兵,趁機離開他!」於是優待苻堅,苻堅非常感動,傻忽忽的對手下說:「瞧瞧瞧瞧,王景略當年還要我殺了他,我 說慕容垂是個好人吧。」結果慕容垂一路收集敗散的兵馬,勢力得到了進一步擴充,過了黃河後,慕容垂趁機對苻堅說:「河北那一帶有點兒騷動,讓我去辦理 吧。」苻堅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慕容垂渡過黃河,抵達了故國,真如蛟龍入海,立刻打起旗號召集舊部,實力瘋長,還利用苻堅給他的合法身份大肆 擴充軍隊。苻堅這個時候才有點兒後悔,讓宗師的苻飛龍佔據了鄴,監視慕容垂,並命令自己手下能征貫戰的大將石越進軍河北。這個時候慕容垂開始翻臉,買通了 丁零族的人,糾集了20多萬大軍圍攻鄴郡。並命令兒子慕容農對抗石越的援軍。苻堅聽說慕容垂開始叛變的時候還不當回事兒:「慕容垂居然用一個小孩子來對抗 我的石越!石越的軍隊裝備精良,全都穿著精鋼打造的鎧甲,而且石越多年征戰,經驗豐富,慕容垂馬上就完蛋!」

沒有想到慕容農趁夜偷襲,一舉摧毀了驕傲輕敵的石越大軍,把河北的形勢攪得是一片糜爛。關中地區慕容家族的慕容沖、慕容弘趁機造反,不幾年,苻堅的政權徹底被摧毀,苻堅在五將山被俘虜殺害。

NO.7 石勒

我們都知道聞雞起舞吧,那聞雞起舞的租逖過長江,討伐的主要是誰呢?就是當時北方各國中實力最強大的後趙石勒。

石 勒建國的時候,西邊有勢力強大的後秦姚弘,東邊有強大的燕國。他代表的是五胡中實力比較若的一胡——羯族,但是他充分的利用了燕國內部的矛盾,極力分化瓦 解,一會兒跟這個聯盟,一會兒又跟那個聯盟。把個欣欣向榮的燕國給搞得亂七八糟,同時出了好幾個皇帝。最後燕國的幾支子人死的死亡得亡,最後只剩下了慕容 德一個,逃到了山東中南部一帶搞了個小國家,歷史上稱做南燕。

石勒不怎麼認字兒,看書的時候要靠別人讀給他聽。不過這個人聰明過人,一點就 透。比如有一次手下給他讀《漢書》,說到:有個謀士給劉邦出主意,讓他重新扶植六國的王,用來招攬人心。石勒聽到這裡大驚:「壞了壞了,聽這個人的主意可 就完蛋了!」手下趕緊說:「陛下,沒事兒,後來張良又勸阻了。」石勒這才放心下來。

他還非常倚重一個漢族的知識分子叫——張賓,封他做右侯。給自己出主意,後來張賓死了,他很傷心:「我的右侯死了,我可怎麼辦啊。」

NO.6 劉裕

這 個人的外號叫——寄奴,可見他出身的寒踐。小時候有幾個鐵哥們,一個叫劉毅、另一個就叫做何無忌,仨人怎麼認識的呢?在賭桌上認識的,劉毅喜歡賭博,自己 呢又沒什麼錢,還老賭得特別大,有一次在賭場上跟人爭吵,被劉裕和何無忌看上了,也不知道為什麼,非常對脾氣,就開始結交了。後來東晉內部一個姓孫(孫什 麼來著給忘了)的起來造反,這哥仨終於找了個機會去投軍,從此出頭。

平定叛亂後,他做了個官,可當時在東晉政權裡,誰都沒有注意到他。當時 控制朝廷大權的是宰相桓玄,桓玄呢這個人志大才疏,老想當皇帝,把自己的異己殺了個差不多以後,就謀劃著當皇帝。這個時候劉裕覺得機會來了,就跟他兩個鐵 哥們開始舉旗造反。桓玄嚇壞了,他手下不明白,就問:「這麼幾個賭棍能成什麼事兒啊?」桓玄說:「不是,劉裕這個人足可以稱得上是當代英雄了;劉毅呢?一 分錢沒有,可是賭博的時候卻壓上了千萬身家,可見這個人的膽子;何無忌聰明勇武,跟他舅舅劉牢之(東晉肥水大戰的頭號功臣)很像,這幾個人叛亂,可不能大 意。」

後來劉裕果然幹掉了桓玄,取得了東晉的實權。這時候劉毅不服他了,覺得自己才華怎麼看也不在 劉裕之下,就開始不滿,並在江陵一帶準備造反。劉裕假裝不知道,還親哥哥熱弟弟的對待劉毅,使他放鬆了警惕,同時秘密的命令自己的大將王鎮惡率領船隊秘密 的偷襲江陵,等到王鎮惡打到江陵的時候,劉毅還沒明白怎麼回事兒呢就被抓了。

後來王鎮惡的功勞越來越大,帶兵作為先貳頡蝤攻關中,一舉攻克 長安。劉裕把太子留在了關中,他對王鎮惡並不放心,就對同時留守的大將沈田子說:「你們給我盯著王鎮惡一點兒。」沈田子本來就對王鎮惡不服,有點抱怨的 說:「怎麼盯?兵權在他手裡。」劉裕狡猾的說:「咳,你們這麼多人,還對付不了他,軍隊多,他能天天丁頡顳在身邊?」後來果然,沈田子出於嫉妒王鎮惡就把 他殺了,王鎮惡功勞大,威望高,舉朝尊敬。一聽說這個事兒,都齊聲痛罵沈田子。這個時候劉裕翻了臉,一邊兒給王鎮惡正名,一邊發佈詔書痛罵沈,把沈給逼的 最後只好投了外國。

後來北魏的皇帝拓拔硅跟大臣崔浩聊天,拓拔硅說:「你說劉裕跟慕容垂相比,誰更厲害點兒?」崔浩想都沒想:「當然是劉裕 了。」皇帝問:「為什麼?」崔浩答道:「慕容垂本來就是亡國的貴族,在故國有一套自己的人際關係,回去以後稍微利用一下,就能糾集起一支隊伍。劉裕本身出 身是個地痞無賴,身份寒微,短短幾年就做了皇帝,當然還是劉裕厲害了!」

NO.5 高歡

高歡死後的廟號叫「神武帝」,他也真 行,不虧這個稱號,真是又神又武。他年輕的時候吧,跟著北魏的天柱大將軍爾朱榮打天下,跟隨爾朱榮一舉滅掉了河北葛榮發動的叛亂,在戰鬥中勇猛機智,深得 賞識。後來爾朱榮呢?不安分,乾脆帶兵進攻洛陽,一下子就掌握了北魏的實權。按理說做到這兒也就差不多了,可是爾朱榮這個大老粗他瞎搞,生怕大臣們不服, 結果把三百多個大臣給捆起來扔到洛水裡去了,還殺害了當朝太后!一下子把自己的名聲給搞臭了,這個時候呢?他還是不管,破罐子破摔,一氣的胡來,什麼強 ◎◎宮女啊,侮辱皇帝啊,什麼噁心他幹什麼。

高歡這個時候就發現爾朱榮成不了什麼事,開始注意疏遠他。有人就對爾朱榮說:「高歡這小子不識 抬舉,乾脆別搭理他了。」爾朱榮一陣冷笑:「你們覺得誰以後能代替我?繼承我的基業?」手下人說:「當然是您兒子爾朱兆了。」爾朱榮說:「錯啦,我那兒子 有勇無謀,頂多讓他帶三千騎兵。你們看著吧,以後統領大軍的,一定是賀六混(高歡的小名。)。」高歡聽了後很害怕。

爾朱榮臨死的時候對兒子說:「你要麼推高歡做軍中的主人,要麼就殺了他,反正你別妄想去籠絡 他。」爾朱兆沒怎麼往心裡去,後來他招高歡來祭奠爾朱榮,高歡真的就來了。上去抱著爾朱榮的靈牌號啕大哭,哭得比爾朱兆還傷心!!!爾朱兆手下有個謀士對 他說:「高歡這個傢伙是個梟雄,趕快殺了他!」爾朱兆抹著眼淚說:「你瞧瞧人家哭的多傷心,親爸爸死了也就這樣了,太感人了,太感人了。你個沒心沒肺的東 西居然還要我殺這樣的好人!」高歡哭完了後,對爾朱兆說:「行了,來了也哭了,總算了了一件心事,我得回去了。」爾朱兆就放他走了,他手下的謀士一個勁兒 的慫恿:「高歡回去了,這是放虎歸山!」爾朱兆架不住一頓說,就帶了人馬去追,到了黃河邊上,追上了,高歡也帶了些兵,駐紮在河邊上。爾朱兆讓他到自己軍 中說話,高歡不幹,爾朱兆說:「我去你軍中,總可以了吧。」這小子還真夠膽色,單槍匹馬的就來到了高歡的中軍,高歡和爾朱榮抱在了一起,放聲痛哭:「天柱 將軍死了,以後我就依靠少主子了!還敢有什麼其他的心思啊。」還安排爾朱榮在自己軍中住了一夜,手下好多人都勸高歡殺了爾朱兆,高歡死活不干:「你們傻 啊,爾朱榮兒子那麼多,都想當皇帝,你殺了一個,就幫了其他人的忙。還把我們放在一個眾矢之的的位置。留著他,讓他們哥幾個窩裡反,省我們多少事兒!」

後 來高歡回到了自己的駐地,開始招兵買馬,任用了呂婆樓、慕容紹宗一幫文臣武將迅速崛起。可是還是沒有公開跟爾朱兆翻臉,後來聽說爾朱兆打了一個大敗仗,高 歡樂壞了,拍著大腿兒叫道:「這下子算是反定了!」軍中推他做討伐爾朱兆的領袖,他還假裝不干:「你們沒看見葛榮嗎?號稱百萬軍隊,還是完蛋了,你們擁戴 我,除非把命都交到我手裡,讓我有生殺大權,否則我不幹。」推了好幾次,最後大家終於答應了。

後來高歡就當了北魏的丞相,有個大臣叫宇文泰的跟他不合,這小子也是個梟雄,就劫持了皇帝跑到長安去了。高歡只好另立一個皇帝,從此以後北魏分裂成了兩個國家——東魏和西魏。

在 討伐西魏的玉碧之戰中,由於老打不下來,高歡鬱悶死了,臨死前對兒子說:「大臣們對我都很忠心,就是侯景不安分,不過沒關係,你提拔一下慕容紹宗,以後侯 景如果造反,他可以對付。」後來果然侯景造反了,也果然被慕容紹宗打敗了,高歡死了死了還不忘記算計人,一代梟雄不讓曹操。

NO.4 朱溫

這傢伙前後跟了兩個主子,後來看看都不著調,乾脆幹掉了皇帝自己當主子。張飛罵呂布是三姓家奴,朱溫其實也差不多。

開始的時候跟著黃巢打天下,也算是一號人物吧,黃巢橫掃江南的時候這小子就出了不少的力,後來回軍關中攻克長安,朱溫也立了功,黃巢就給他一個大官做,把他看成自己的心腹。後來唐朝借了沙陀兵兩面夾擊黃巢,黃巢有點兒頂不住,朱溫這小子看準機會臨陣反水,結果黃巢軍一下子就完蛋了。

他 投降了唐朝,由於滅黃巢功勞大,官兒當到了上將軍。這小子還有一個優點是嘴甜,看誰巴結誰。有一次開軍事會,他看到了沙陀的將領李克用,上去就恭維,說李 將軍英明神武,是大唐的中流砥柱,而自己呢舔列將位,實在是不稱職。李克用是沙陀名將,出身高貴,很瞧不起這種低級馬屁,況且他看不上朱溫這樣的牆頭草。 翻了下眼皮:「你?還舔列將位?你是個滑頭,看著黃巢不行了,找準機會就反草,真是太滑頭了。」朱溫心裡這個氣啊,回去以後越想越氣,就派兵半夜去圍住李 克用的府邸。李克用根本沒想到朱溫這麼下三濫,幸虧媳婦和乾兒子李存孝都很厲害,保護李克用衝出了重圍,可是李克用的家人有不少被亂兵殺死了,從此兩幫人 結了大仇。

朱溫趕走了李克用後,自己獨抓朝政,這個時候就想起了當皇帝,就派人逼迫皇帝寫退位詔書。寫了,也拿來了,他還不幹,還要玩兒什 麼「三辭」。假惺惺拉拉扯扯好幾回,終於是當上了。按理說禪讓禪讓,你總得給原來的皇帝皇帝一個好歸宿吧,曹丕也沒殺漢獻帝不是?他不幹,還是整了點兒毒 藥把皇帝給弄死了。這小子也真對不起皇帝給他起的新名字——朱全忠。

這一殺可給了李克用一個大把柄,李克用開始號召天下諸侯討伐朱溫,可惜 李克用短命,沒幾年就死了。朱溫這個後梁皇帝又穩當了,穩當了以後就開始幹壞事兒。這傢伙好色,自己有幾十個老婆還不滿足,宮女他也不放過,最後統統都糟 蹋了一遍後又看上了自己的兩個兒媳婦!每次出兵打仗自己坐大車,一邊摟著自己一個兒媳婦。每次跟士兵訓話,士兵們都交頭接耳的說:「看,皇帝帶著兒媳婦出 來了。」

NO.3 趙匡胤

自古開國皇帝沒有不◎◎的,趙匡胤名聲算好的了,可是陰事兒也沒少干了。比如:

例子 一:那就要算黃橋兵變了。按道理來說,後周的幾個皇帝對趙匡胤非常不錯,尤其是周世宗柴榮,對他相當好。提拔、陞官、給兵權。柴榮死後趙匡胤年紀輕輕的就 做了檢點的大官,柴榮還把兒子柴宗訓托付給了趙匡胤,可是趙匡胤不滿足,想當皇帝,想到周朝對自己不錯,不好意恕頡虻,老長吁短歎的。就囑咐自己的鐵哥們 什麼石守信啊、高懷德之流啊就開始為他想辦法,後來捏造了個契丹入侵邊境,那當然得這個檢點出兵討伐了,到了黃橋這個地方。石守信他們就開始鼓動士兵嘩 變,非要推他當天子,趙匡胤也真行,死活不答應,還哭著喊著說那樣對不起世宗。士兵們不幹,上去就把皇帝的衣服給他穿上了,硬架著他回京城。

結果後周的孤兒寡母哪兒頂得住這幫虎狼的催逼,寫了退位詔書,這就是著名的黃袍加身了。結果 呢?趙匡胤登了皇帝位比誰都絕,一刀一個把小皇帝柴宗訓和太后給殺了。當然最後畢竟過意不去,對老柴家還是比較優待的,我們看《水滸》為什麼那個柴大官人 那麼牛,什麼犯人都敢收留呢?因為他也老柴家的後代,受宋王朝的禮遇,也算是趙匡胤給自己積的點兒陰德吧。

例子二:杯酒釋兵權;趙匡胤有一 點兒不錯,什麼事兒都喜歡拐彎抹角的幹,也不直說,不聲不響的把事兒辦了還不傷別人的面子。有一次他跟手下一幫將軍喝酒,喝著喝著就開始歎氣,石守信他們 納悶,就問:「您這是怎麼啦?當了皇帝還這麼難受?」趙匡胤吧嗒吧嗒嘴歎道:「就是當了皇帝才難受,不瞞哥幾個,我現在天天失眠。」幾個將軍傻了:「為什 麼啊?」趙匡胤盯著他們把聲音放低:「我是你們擁戴的,假如某一天,你們的手下也把黃袍穿到你們身上上,硬逼著你們當皇帝,那你們不干都不成。」石守信他 們嚇的尿了褲子:「皇上,您給指條活路吧。」趙匡胤說:「你們呢?把兵權交給我,回家去好好的養老,我呢,對待你們還像哥們,以後呢我還要跟你們接親家, 到時候沒事兒咱們互相串串門什麼的不挺好嗎?」這幾個將軍都聽傻了。

例子三:五代的時候宰相的權利很大,這也成了趙匡胤的一個心事。當時宰 相跟皇帝議事的時候都坐著,趙匡胤當了皇帝就覺得這樣不爽。於是有一天,他把宰相范質給找來談事兒。范質捧著個折子大模大樣的坐在趙匡胤對面,吐沫星子四 賤的在那說,趙匡胤皺著眉頭想辦法。。。等說的個差不多了,趙匡胤好像不經意的說:「有幾處沒聽明白,你把折子拿過來我看看。」范質站起來走到皇帝跟前把 折子遞了上去,退回來正要坐,查點蹲了屁墩——凳子讓太監給撤了!!!好在范質並不呆,沒有傻忽忽的跟皇帝要椅子,就順勢站在了下面,從此以後大宋朝就有 了規矩,皇帝坐著,大臣站著……

NO.2 朱元璋

朱元璋打小也有一幫好哥們,什麼徐達啊、湯和啊、鄧愈之類的,家都在鳳陽。 小時候給地主放牛,幾個人餓了,沒東西吃,朱元璋出主意:「咱們把牛給吃了吧。」這幫孩子都聽他的,就動手把牛殺了吃了。吃完後開始發愁回去怎麼交代,朱 元璋說:「這事兒簡單。」於是走到懸崖邊把牛尾巴夾在兩塊石頭中間,回去報告說牛自己掉懸崖下面去了,自己拉尾巴也沒拉住。把個地主弄得沒辦法。

後來投靠郭子興的紅巾軍,郭很喜歡他,就做主把後來的馬皇后許配給了他。要說朱元璋真找了個好老婆,一次朱犯事兒被郭關了起來,不給吃的,馬皇后就弄了幾張烙餅送進去。這個時候郭的手下來了,馬皇后趕緊把餅放在衣服裡, 等那個手下走了後,馬皇后把餅拿出來,餅太燙,居然在胸口燙了個大紅印,朱元璋摸著馬皇后的燙傷哭了。後來郭死了,朱代替了他的位置,勢力越來越大。正當 他要做大事的時候,壞消息來了,北方的劉福通敗了,把紅巾軍推舉的皇帝韓林兒送了過來,朱元璋也是紅巾軍啊,這個皇帝就成了燙手的山芋,不想要又不能不 要。於是就安排手下大將傅友德去接這個韓林兒,在過長江的時候,也不知道這個船是怎麼搞的,漏了,傅友德呢自己會水,扔下船跑了,把個皇帝活脫脫的給淹死 了!!!為這事兒朱元璋沒少哭鼻子,可是傅友德呢?照樣當他的大將!一點兒事兒都沒有。

還有一件事情《明史》就沒有記載了,說徐達病了,這 個病不能吃發的食品,比如鵝。朱元璋呢?硬給徐達送了個燒鵝,皇帝送的啊,徐達沒辦法,硬著頭皮吃了,果然吃死了。後來把這個歷史事件叫——蒸鵝之賜,很 多資料中轉載過,不知道是真是假。不過看看朱元璋對待功臣的態度,應該差不多。

NO.1 越王勾踐

寫到最後才想起這個人來,我的十大裡無論如何也要給他留個位置。這小子本來就是個無賴角色,吳越之間是怎麼結的仇?就是這個傢伙幹的好事兒。當年人家孫子伍員討伐楚國,由於伍員做的太過火,被楚國人借秦兵給打了回來。勾踐一看機會來 了,就開始騷擾吳的邊境,吳王闔閭氣不過,帶兵過來打。勾踐呢?也真行,知道自己打不過,就弄了一幫死刑犯放在陣前,當然事先都重重的賞賜了他們家屬。這 些死刑犯呢就對吳軍大喊:「我們都是越國的士兵,由於以前打了敗仗,覺得羞愧,回去沒法見故鄉人,今天當著敵人自殺!」說完後齊刷刷的抹脖子!吳國的軍隊 再厲害也沒見過這樣的流氓的啊,都腿肚子轉筋,於是勾踐指揮大軍一通殺,把吳國打敗了,還把闔閭打得重傷,死了。

這小子這一仗靠流氓打法取 勝了,可是還有更流氓的呢,他趁著吳大喪,又出兵伐吳!這下子吳同仇敵愾,把他俘虜了。這小子更能裝孫子,鞍前馬後的侍奉夫差,夫差病了,他居然上去給人 家嘗糞!!!真是夠狠!後來損著更是一個接一個,送美女,送珠寶,捎帶著還給離間吳國的兩個宰相伍員和伯痞,生生的把個大英雄伍員給弄死了!

有一件事情也很有代表性,有一次越歉收,向吳借稻種,吳很慷慨的給了越。等吳國歉收了,向越借種子,越居然把種子全部煮了一遍送給了吳,結果糧食沒種出來還餓死了不少老百姓。勾踐還大言不慚的說吳國的土地不適合種越國的種子,夫差呢,還真信了。

後來的事兒大家都知道了,勾踐還是趁吳舉國遠征的時候偷襲了一把,把個吳給弄的疲憊不堪,後來滅了吳。這事兒聽起來就覺得吳很冤,從頭到尾招誰惹誰了?

勾 踐的所作所為他的大臣范蠡看得很清楚,功成之後就找個理由走掉了。臨走的時候有點捨不得多年的老夥計文種,忍不住提醒了一下:「大王這個人啊,陰險毒辣, 只能共患難,不能同享樂啊,你還是跟我一起走吧。」文種正陶醉在成功的喜悅裡,哪裡捨得挪窩啊:「吃了這麼多年的苦,現在總算出了頭,你癡呆啊,就這麼走 了?」范蠡沒有辦法,自己跑掉了。

果然勾踐上台後的頭一件大事就是處死兩個人,一個是伯痞,另一個就是文種。他笑瞇瞇的給了文種一把劍:「你給我提供了五條滅吳的計謀,我用了三條就把吳給滅了,剩下的兩條我也不想聽了,你去地下說給先王們聽吧。」文種:「……」

Posted via email from George's posterous

2009年8月19日 星期三

《絕對達成業績的超數字術》讓老闆客戶乖乖聽你說話

第一章 「數字」能強而有力地支持您

這一章要來和大家談談數字在句子裡有多重要。

俗語說,舉一反三。
看完這一篇之後,您會開始注意到讓人有反應的數字而加以運用。
並且您可以學會比之前更多數倍效果的表現能力。

1-1
只要「設計」數字就可以產生這樣的衝擊!

「50 off」「限定10名」「月入250萬的方法」

世界上充斥著各種數字。任何人在無意識間,都可以感受到數字是整個句子當中最容易進入眼簾的部分。
另外,在句子當中適度加入數字比較容易讓人理解。
為了讓各位有實際的感受,我舉個例子來讓各位看看。

A「給您一份普通大小建築物的多項外觀資料」
B『「給您一份35到42坪建築物的50種外觀資料」

A和B同樣都是建築物外觀的目錄。

您覺得如何?

大部分的人都覺得B比較容易讓人有印象。在視覺上來說,包含數字的B句子也遠比沒有數字的A句子來得容易閱讀。

那我們把句子拆開來做部分研究吧。

「普通大小的外觀」「35到42坪的外觀」的確意思相同。
一般人蓋的普通房子,最多的就是35到42坪。
但是有沒有放數字感覺就會差很多。

看到有數字的B句會有這種感覺吧:
「35到42坪啊,剛好跟我要的大小一樣大耶。」
數字的表現可以讓對方容易浮現畫面,如果說「普通大小」的話,幾乎沒有人能有什麼畫面。

接下來「多項資料」和「50種資料」感覺又如何呢?
A句的「多項資料」的確能讓人知道資料很多,但沒有數字還是沒辦法產生什麼印象。

另一方面B句明確用出「50」這個數字,看到這個數字的人也許會這麼想:
「蒐集了50種資料還真是辛苦啊。」
現代網路發達,幾乎所有資訊都拿得到。

要找出50種資料還要列印需要花一些時間,對實際感受到蒐集資料要花時間的人來說,就會想「那我拿一份來看吧」。

含有部分數字的句子在設計上感覺比較優,讓人容易產生畫面加深理解。
那麼下個情形如何?

A「給您一份35到42坪建築物的50種外觀資料」
B「給您一份35到42坪建築物的50種外觀資料」

這種例子不用說,一定也是B的句子比較有衝擊性。
因為只強調數字會更容易傳達意思。
前述的B句在這裡也格外引人注目。
引人注目的理由除了字體加粗的原因之外,數字本身就有存在感。

為了讓各位更有感覺,我們來看看下面兩個句子。
A「給您一份35到42建築物的50種外觀資料」
B「給您一份35到42坪建築物的50種外觀資料」

A句強調漢字,B句強調數字。
即使條件相同,B句也還是比較有衝擊性。
因為數字在句子當中具有存在感,也能給人衝擊性。
再也沒有比這個更好的效果了。

1-2
數字前面使用文字!

突然來問各位一個問題好了。

「7次」和「計7次」哪一個令您比較有印象?

兩個字的意思幾乎一樣。
但是我認為「計7次」比較容易有印象。
我們來想想理由。

「7次」只不過是單純的7次而已,從「7次」這個字當中感受不到衝擊性與深度。
那麼「計7次」感覺如何?有沒有覺得比較有深度?

漢字會讓讀者覺得有深度,是因為「計」這個漢字給人一種「總計」的感覺。
在數字前面加上有意義的漢字,可以讓數字變得更醒目,更能夠帶給人衝擊的感覺。
漢字可以成為更能傳達訊息的符號。只要一個漢字「計」,就能讓數字變得更有深度。
那麼如果是字義不清的漢字呢?我認為即使是字義不清的漢字也有效果。雖然並不知道漢字的意思,但是有了漢字總覺得有一種和諧感。

例如結算期或是誓師大會、春酒、運動會等。

「第7次 誓師大會」會比「7次 誓師大會」要來得自然。
那麼,您知道「第」的意思嗎?我是不知道啦,雖然查過漢字字典,但字典上也只有寫「事物的順序」,總覺得是個似懂非懂的意思。

有些情形儘管不瞭解字義,但把漢字放在數字前面總覺得會比較有平衡感。

我們回到剛剛的「計7次」。
以我來說,我最少會想到3到4種模式。

「7次」
「計7次」
「合計7次」
「累計7次」

我們把這3到4個模式拿來做比較,請您從中選一個最好的模式。
為什麼這時候您會選擇「計」,而不選擇「合計」、「累計」呢?

因為數字只佔了一位,如果寫「合計7次」或「累計7次」的話漢字太多,會有頭重腳輕的感覺。

那麼如果是定期檢查15次的情形呢?
也許您會選擇「合計」或「累計」吧。

「合計7次」
「累計7次」

這樣的平衡感比較好。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些細微的地方會有效果嗎」?

其實花些心思在這些小部分上,可以改變句子給人的印象。
數字後面一般會加上單位「次」「處」「坪」「公斤」「公尺」……等等。

數字後面所放的單位多半和數字內容相合,所以可以不用考慮太多。
但是數字前面加上的漢字,除了前面所提的「第」之外,並沒有常用的固定漢字,有時甚至數字前面什麼漢字都沒有。

在其他人都不注意數字前的漢字時,如果只有您注意到了,會有什麼結果呢?
光是這樣就可以產生不同的結果。

我建議您先試著想出3個模式,再比較當中哪一種最好。

本文摘錄自《絕對達成業績的超數字術》

Posted via email from George's posterous

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

《絕對達成業績的超數字術》數字魔力,讓屬下自動自發拼業績


不使用完全沒概念的數字!

每家公司一定都會有年度目標。例如:「本公司的年度目標是簽約房屋數量10,000戶!」

然後每年都會高舉數字目標進行誓師大會。

上司:「我們的年度目標要達到10,000戶!加油!」
所有業務員:「是!加油!」

雖 然氣勢熊熊,但現場的業務員卻是有喊沒有懂。因為幾乎所有職員都不清楚「為什麼是10,000戶?」也許上司自己也不瞭解10,000真正的意義在哪裡 吧。雖然是很理所當然的年度目標,但有氣勢地大聲喊叫這些數字並沒有多大效果。根本就是一堆意義不明的數字堆砌。回到公司之後,業務員一反剛剛地氣勢,小 聲地互問。

晚輩:「達到之後會有什麼好事啊?」
我:「這個嘛,搞不好員工的表揚旅遊會去好一點的地方吧。」
晚輩:「那跟我們好像沒什麼關係嘛。」
我:「這個……說的也是。」

長 官們的目的完全沒辦法傳達給第一線的業務員知道。的確對公司來說,10,000戶這個數字也許是一個目標。但是對第一線的我們來說,是個毫不相關的數字。 特別是對業績不好的業務員來說更是如此。有時也會出現一些看起來好像懂,其實並不懂的目標。例如:「一定要達到前年的116%!」

相信您也看過這種目標吧。看到這種數字會覺得好像有點瞭解。感覺上「好像要比去年再多些什麼」,但是要如何 達到116%卻完全沒有概念。這個數字就跟剛剛的10,000戶一樣,也許是上面的大人物們用某個方法算出來的數字。但是第一線的人沒人能瞭解,只是數字 在空間飄盪而已。

我覺得公司的整體目標沒有辦法讓最底層的員工知道。

這時,我的直屬上司提了一個方案。

「不管做什麼事都好,只要有一項達到上個月的兩倍就請您們吃烤肉。」

不 管是「訪問數、電話次數、提案數、估算單數量」都可以,只要其中一項達到兩倍就可以了。我選了看來最輕鬆的「提案數提高兩倍」。大家都認為「只不過是烤肉 而已應該沒有人會想做吧」。可是結果呢?大家都在不知不覺間開始為了達到目標而努力。因為「兩倍」這個目標很單純,所以很容易就可以行動。如果說「本月的 行動目標要比上個月多116%!」的話也許大家就不會想動了吧。

採用「任何事物提高兩倍」會比「提高○○%」的方式容易讓人瞭解。

可是如果說「這個月所有目標都提高兩倍!」的話又會如何?這樣的話就感覺好像在指責員工「反正您們也都在混,給我好好做!」一樣。這是完全否定現況的說法。如果要全部提升兩倍的話,大家一開始就會放棄了──「那種事情根本就做不到」。

「只要其中一項達到上個月的兩倍就可以了」

這樣的話員工就會自己去找可以達到的目標。並且也一定會努力去做到。像過去的我這種沒什麼幹勁的的職員(進入公司7年了),也會希望能做出個什麼成績來。只不過不知道該怎麼努力下去。

正因為如此,上司更應該給屬下比較容易理解的指令。「達到10,000戶」或是「達到前一年的116%」這種指令,沒辦法傳達給第一線的現場人員。

本文摘錄自《絕對達成業績的超數字術》


如果您不想收到本資訊,只要回信就可以取消訂閱。

Posted via email from George's posterous

2009年8月17日 星期一

Pat Malone 的安全防範研習會

昨晚我參加一個安全防範研習會。研習會由一位叫 Pat Malone的人主持,他是知名人士的保鑣,也曾為 FBI工作,教授警察及海軍的 SEALS徒手格鬥。 他的建議蠻實用,給各位參考。希望這些事情不要發生在你我周圍的人身上,如果真的遇到了,事情發生的時候希望大家對於自救重點有所印象。

  1. 警方的提醒:手肘是身體最有力的部位。距離夠近,就善用手肘。

  2. 假如歹徒向你要皮夾或錢包,不要遞給他,而是將皮夾或錢包往遠處丟去。歹徒很可能對財物比對你有興趣,他會去拿皮夾或錢包,這是你逃跑的機會。往反方向拼命跑。

  3. 假如你被丟進車子的後車廂:把車後燈踢破,將你的手從洞中伸出去,用力揮手,駕駛人看不到你,但是其他人看得到。這個方法救過無數人命。
 4. 許多人在購物、吃飯及下班後進入車子,坐在駕駛座上處理事情(如記帳、列清單等)。千萬不要這麼做,歹徒會藉機觀察情勢,闖入車內,拿槍威脅,控制你的行動。進入車內,立即鎖門,駛離現場。

  5. 在平面停車場及立體停車場的幾個注意事項: A.要警覺:環顧四周;察看車內的乘客座和後座。(接近車子時,留意車底。) B.假如你的車子停在箱型車旁,則應該從乘客車門進入你的車子。許多連續殺人犯都是趁著女性要進入車中時,將她們拖進箱型車中加害。 C.觀察停放在你左右兩邊的車子。如果有男性單獨坐在最近的鄰車內,最好回到購物中心或辦公室,找保全人員或警察陪你回去。寧願防患未然,也不要終生遺憾。(大驚小怪總比喪命好。)

  6. 永遠搭電梯,不要走樓梯。(樓梯間是一個可怕的地方,容易讓人形單影隻,變成最好的犯罪場所。)

  7. 假如歹徒有槍而你並沒有受到他的控制,一定要跑!一百次中,只有四次歹徒會襲擊逃跑的目標;即使他攻擊你,大多不會是致命的部位,要跑!

  8. 女性總是發揮同情心:不要再這樣!這樣會增加被強暴或是殺害的機會。一個叫泰得•邦迪(Ted Bundy)的連續殺人犯就是一個相貌堂堂並且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總是利用女性的同情心。他走路時帶著一根手杖或是跛行,經常要求別人「幫忙」他進入車內或是看一下他的車子,趁機綁架受害者。

9.最近有人告訴我,他的朋友在晚上聽到門口有嬰兒在哭,不過當時已經很晚了,而且她認為這件事很奇怪,於是她打電話給警察。警察告訴她:「無論如何,絕對不要開門。」這位女士表示那聲音聽起來像是嬰兒爬到窗戶附近哭,她擔心嬰兒會爬到街上,被車子碾過。警察告訴她:我們已經派人前往,無論如何 不能開門。警方認為這是一個連續殺人犯,利用嬰兒哭聲的錄音帶,誘使女性以為有人在外面遺棄嬰兒,騙她們出門察看。雖然尚未證實此事,但是警方已經接到許多女性打電話來說,他們晚上獨自在家時,聽到門外有嬰兒的哭聲,請將這個消息傳給其他人,不要因為聽到嬰兒的哭聲而開門。 請嚴肅看待這封電子郵件,因為上禮拜六「美國頭號通緝犯」( America's Most Wanted)節目中,報導路易斯安那州的連續殺人犯時,提到了「哭泣嬰兒」的假設。

Posted via email from George's posterous

2009年8月14日 星期五

5 大發現 破解復甦假象5大發現

很高興可以帶給大家驚喜!」上週四(三十日),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法說會宣布,半導體景氣將提前一年復甦,二○一一年就可回到○八年的水準;台積電下半年營收預估也將上調。

張忠謀的說法,跌破所有外資分析師眼鏡。連沉穩的摩根大通亞太區科技研究部主管夏鮑文忍不住舉手直問:「是不是我漏看了什麼?」

財報傳佳音,激勵道瓊大漲

大家迫不及待想知道,站在科技業的制高點,張忠謀是否真看到了大環境春燕回歸的蛛絲馬跡。若有,那麼張忠謀這次給的就不只是「驚喜」而已,而是海嘯後景氣復甦的前奏曲。 事實上,過去兩週,全球金融市場就四處傳出佳音。

如,美國財報週表現超乎預期。根據統計,美股標準普爾(S&P)五百指數成員所公布的第二季財報,有七七%的企業表現比分析師預期佳,可望創下一九九三年以來的最高比率紀錄。

如,原本在海嘯受傷最深的金融產業,如高盛集團在第二季淨利達三十四億美元,優於預期,並且已可還清聯邦政府百億美元的紓困金。

如,受上述訊息激勵,美股道瓊工業指數在七月大漲七百二十五點,漲幅達八.六%。創下道指○二年十月以來最大單月漲幅。台股指數七月也漲幅近一成,在外資單月買超七百九十億元下,也衝破七千點關卡。

亢奮的情緒不斷擴散。「景氣衰退期,已開始要進入尾聲了嗎?」(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of the Recession),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以專文討論。

三個月前,我們製作「拆解景氣真相」的封面故事(請參照本刊一一一九期),彙整十位分析師、十三大指標企業最新財報的結果判斷,首季企業急單的利多訊息,主要都是企業回補庫存所致,但整體消費市場信心仍未見回溫。「美國經濟」仍是「剛從加護病房推出來的病人」。

那現在呢?病人已經完全康復了嗎?

「現在,情況其實更混沌……,」「我只能說,對下半年我們仍以保守態度看待。」渣打銀行首席經濟分析師符銘財說。

怎麼會這樣?難道現在大家過度樂觀的氣氛,只是一場泡沫?這次金融海嘯帶來的景氣低潮期,仍要如先前九○年代的金融危機跟兩千年的網路泡沫危機般,至少要長達兩年半,才能度過?

若,真相只有一個。要解開真相,我們還是要回歸財報跟總體經濟指標的數據,讓數據自己說話!

有趣的是,當《商業周刊》邀請渣打、瑞銀跟摩根大通等外資分析師,抽絲剝繭的解讀這些數據後。很多發現,跟我們的想像完全悖離!

發現一
表面:高盛大賺,市場資金體質趨於正常?
事實:高盛賺的是投機財,本業未見起色

引發這次金融海嘯的關鍵在於,資金流動出了問題,市場瀰漫信心危機,銀行不願放貸給企業,導致經濟動不起來。當高盛集團第二季財報出爐,大賺三十四億美元,高出市場預期時,給了所有人市場資金體質趨於正常的訊息。

但,若細分高盛的財報卻會發現,高盛最大的收入,來自交易和自營投資收入,貢獻集團約一百零七億八千萬美元,在總收入中占比七八%,接近去年同期的兩倍。

這 代表什麼意思?簡單的說,高盛這波賺的是投機財。美國政府為了刺激景氣復甦,透過降息讓資金大幅從銀行流出,希望活絡市場,結果,大部分的資金又流向了股 市。在同時,當其他銀行都趨於保守時,高盛又逆勢投入高風險的交易市場獲得高報酬,氣勢之旺,讓人戲稱高盛已經是華爾街最大的對沖基金。

但落到實質上的本業,高盛在商業房地產的損失高達七億美元,放貸業務也趨於保守。其他銀行如花旗的財報也顯示,其消費者銀行業務的獲利銳減七八%。這些數據都透露,現在要談市場資金體質變健康,言之過早。

發現二
表面:四分之三廠商獲利超過預期,景氣好轉?
事實:先前預期太保守,實際較去年衰退二一%

雖然金融市場健康未 恢復。但S&P指數成分股中,有四分之三的廠商,交出高於市場預期的成績單,很令人振奮。但冷靜分析,「可能就是之前 overshooting(太過頭)的結果。」符銘財說。他所指的是,先前市場分析師對景氣過於保守,在預期標準下調太多下,廠商表現當然很容易超過標 準。

若以七月二十四日前公布財報的S&P指數成分股企業做統計,這些企業的淨利其實比起去年同期,是衰退了二一%,顯見企業獲利能力尚未提升。以英特爾為例,雖然英特爾財報也被認為超乎預期,但若與去年同期相比,其營收跟淨利分別約衰退一五%跟一二五%不等。

更 令分析師擔心的是,有些企業如IBM、惠而浦、輝瑞(Pfizer)、卡特彼勒(Caterpillar)和Lowe's等,第二季獲利增加的關鍵,是一 連串的精簡成本計畫,包括裁員、減薪。「這將會形成一個脆弱的平衡。」符銘財說。企業要維持獲利情有可原,但是,如果因此造成更高失業率、消費信心降低的負面循環,最後仍會反映到企業本體營收表現上。

發現三
表面:GDP衰退減緩,最壞時光已過?
事實:政府投資撐場,個人消費未見回溫

當金融跟各產業表現都並未完全回歸到海嘯前的健康程度,甚至連大幅反轉的跡象,也堪稱勉強時,美國同時宣布了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數據,好消息是,比起首季僅衰退一%,幅度已趨於減緩。

但, 若細分GDP組成結構,主要還是來自政府投資的提升。個人消費上,仍未見回溫,然而,這才是美國經濟成長最主要的動力。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美國個人消費 在第二季季下跌一.二%,倍數於分析師估計的○.五%跌幅。紐約經濟諮商理事會消費者研究中心主任法蘭柯(Lynn Franco)表示:「今年春天強勁反彈的消費者信心,在過去兩個月又再消退。」

發現四
表面:美國新屋銷售增幅創八年新高,房市回穩?
事實:短期政策利多,十一月後才見真章

過去被認為是美國景氣先行指標的房市,在六月交出超乎強勁成績單。美國新屋銷售戶數由三十四萬二千戶增加到三十八萬四千戶,月增幅達到一二%,創下八年來最高水平。

這個數據與第三個發現似乎背道而馳,若消費者 對未來信心疲弱,怎麼會把錢拿出來買房子?謹慎者就認為,觀察美國房市是否真的回穩,仍言之過早。因為,美國政府現今為了刺激房市,有提供首次購屋者折合 房價約一成,或是最高八千美元的所得稅扣除額,此數據是否只是短期刺激效應的結果,答案要到十一月方案截止,才能更令人信服。

發現五
表面:企業第三季預估樂觀,下半年轉好?
事實:仍是搶料效應,未見真實需求支撐

「實在找不到證據說明,景氣已經回來。」即便台積電法說會氣氛熱絡讓外資瘋狂,但冷靜下來,瑞銀半導體產業分析師程正樺分析,即便廠商看好第三季,這仍是企業回補庫存,甚至通路重複下單,以避免先前產能不足必須搶料的情形。但在沒有消費者真實需求的力道支撐下,第四季產業營收仍會下滑超過一成。

海嘯打亂了電子產業的出貨秩序,讓第二季淡季,產業衰退幅度縮小;但同樣的,也可能讓下半年的旺季不旺。

代表電腦產業的英特爾預計第三季季成長約七%,但,其實比過去三年平均約一一%的水準還低。代表通訊產業指標的高通預估第三季持平,遠低於過去三年成長七%的水準。

上述發現,聽來都不是好消息。但花旗環球證券前亞太區首席下游硬體分析師楊應超寧願以正面觀點來看,其實,金融海嘯最壞的時點已經過去,只是,我們尚未完全走出陰霾,所以要更深刻的檢視每個訊號。


消費信心回復才是真的撥雲見日

「越混沌,越要回頭看基本面。」符銘財說。

現在,所有人,都正在迷霧路途中前行。

上半年,我們剛走過海嘯的恐慌期;現在,各國政府為了救市,把利率壓到歷史新低,在資金氾濫下,造成資產膨脹,股票市場崛起。所以,你看到股市熱潮,還有房市與車市的利多訊息,但,這多是政府政策所帶來的榮景,這也只是過程,我們最終唯有走到消費者信心回復,開始願意消費的地標,才算走出迷霧。

就像接力賽,現在,政府刺激方案,仍待民間消費的接棒。國票投顧總經理王博文說,先行的股市資金行情,也正等待基本面的接棒。

但何時是接棒的時機?何時才走到終點?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貝南奇(Bernanke)以「失業率」做為衡量經濟復甦的指標。若更精準的以非農業就業人口觀察,美國六月份大減數目達四十六萬人,預估七月減少約三十四萬人,雖然就業人口數目減少的數量趨緩,但唯有當其能由負轉正,大家不再擔憂工作機會減少,未來前景可期時,消費的意願才會真正起來。

這段路途要走多久?沒人能說明白。能確定的是,最困難的路途我們剛走過。接下來,我們只能選擇,更謹慎的判讀每個路誌的意義,才能選擇最適的節奏,在這條復甦之路,穩健前行。

*重點指標體檢景氣!

重點指標:非農業就業人口
最新數據:7月預估減少34萬人
解讀:就業人口減少的數目減少,有助消費信心回復,但短期內失業問題仍無解

重點指標:消費者信心指數
最新數據:自6月的49.3跌至46.6
解讀:消費者對未來不確定性仍高

重點指標:新屋銷售指數
最新數據:38萬戶,月增幅12%
解讀:房地產業正走出谷底,但仍須觀察是否僅是受政策激勵的短期現象

重點指標:國內生產毛額(GDP)
最新數據:季衰退約1%,未如預期般1.5%
解讀:跌幅趨緩,但個人消費未見好轉

重點指標:泰德利差
最新數據:利差從32個基點下滑到31個
解讀:利差越小,表示市場承擔風險意願越高,雖不及海嘯前的27個基點,但顯示出市場趨於熱絡

重點指標:芝加哥採購經理人指數
最新數據:訂單指數從6月的41.6回升至48;生產指數從39.3回升至43.3
解讀:指數為2008年9月以來新高,但指數低於50,表示商業狀況仍在萎縮

資料來源:美國商務部等政府機關

*重點公司第2季財報透析產業前景!

金融業:高盛
地位:前美國第1大投資銀行,已轉型商業銀行
表現:淨利34億美元
解讀:主要是投資業務所致,本業未見好轉

金融業:摩根大通
地位:全美最大銀行
表現:淨利大增36%,至27.2億美元
解讀:消費者放款損失擴大,為後續經營埋下隱憂

科技業:英特爾
地位:電腦產業景氣指標
表現:營收80億美元,遠高於預期
解讀:與去年同期相比仍衰退15%

科技業:蘋果
地位:消費性電子產業指標
表現:獲利達12.3億美元
解讀:1. 較去年同期成長15% 2. iPhone銷售力道不受海嘯衝擊

製造業:宣威
地位:全美最大油漆零售商
表現:營收較去年同期衰退12.6%
解讀:房市裝潢市場仍未好轉,可見房市不振

資料來源:各公司

Posted via email from George's posterous

2009年8月13日 星期四

李嘉誠:邊賣樓邊買地。

 821,長江實業公佈半年業績,因為關聯公司和記黃埔的利潤貢獻減少,上半年長實淨利潤120.2億港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5%。不包括和記黃埔的利潤貢獻在內,長江實業在截至6306個月實現利潤66.8億港元,較上年同期的41.7億港元增長60%

  公佈業績當天,李嘉誠與長子、長和系副主席李澤钜,和黃董事總經理霍建甯出席記者會,接受媒體採訪。

  李嘉誠不僅大談美國次按危機影響下宏觀經濟、A股與港股升跌、香港樓市前景,會後還頗有興致地跟記者聊起奧運會。我看過的東西比現場各位都多,看過抗日戰爭,我看過以前租界裏的情況,所以看到奧運會開幕式,作為中國人,我感到激動興奮。

  靠政府救市不切實際

  問:你怎麼看目前香港股市的走勢?你覺得還有下跌的空間?內地股市從去年的高位已經調整了很多,你又有什麼看法?

   李嘉誠:從現在到明年,無論如何,如果是抱著投機心態投入股市的,就要非常小心。如果是投資的人,就要花些時間研究經濟。我說要很小心,這是肺腑之言。 展望明年的經濟,通脹加上次按危機,去年有些銀行減值了50%,而今年還要繼續減值。香港的經濟一方面會受國際的影響,另一方面受內地股市和經濟的影響。 這兩個因素是不可避免的,因為香港畢竟是小地方。

  問:內地的股市不穩,昨天也有一些報告透露,中央政府有可能動用4000億的資金去救市。你覺得是否真的需要政府出手來拯救股市?

  李嘉誠:第一,我本人沒有聽說過,但是昨天的報紙都報導了這個消息,所以昨天內地的股市上升了7%,香港的股市也上升了400點左右。昨天賣出股票的人就賺錢,而買入的人就虧了。那些利用這種消息在股市賺錢的人真是罪過。

  其實股市要反映經濟情況的才是正常的,股市有高有低,只要市場公平交易,投資者就得對自己的投資負責。我從去年就說,在股市要量力而為,尤其在這個時候。

  當然如果是人為的操控股市,政府需要密切注意。但是如果靠政府來救市,是不切實際的。雖然傳聞中政府要出資4000億,你只要算一算內地的上海、深圳市場,和香港的股票市場的總值,其實4000億並不多。

  問:你如何看待環球宏觀的經濟形勢?

   李嘉誠:在全世界範圍來看,美國次按危機影響到歐洲,也影響到日本和韓國,亞洲很多國家也面對通貨膨脹、信貸收縮、投資減少的問題,而香港和內地所受的 影響是最小的,因為內地高達8%-10%的GDP增速,在全球來說是很高的。香港得益於內地的經濟發展,背靠著一個GDP高增長的13億人口的市場,不會 像其他西方國家所受的影響那麼大。

  問:有美國的分析師表示,美國將會有300家地區性銀行,甚至幾家大型的投資銀行會倒閉,你如何看待?

  李嘉誠:我喜歡研究這些問題。美國本土的銀行,這一年以來其股票下跌70%-89%的不在少數。次按危機到今天還在持續發生,但我們會在香港和內地繼續投資。

  一邊賣樓一邊買地

  問:過去半年交投萎縮,你覺得下半年香港樓市的情況會怎樣?

  李嘉誠:樓市對香港經濟的影響很大。不過香港地產商的負債不高,與以前發生的幾次經濟危機的情況不一樣。而且香港可供應的土地很少,最近有些地產或者大廈拍賣,我們長實照樣都會去投標。以長江實業來說,過去6個月的房產交易已經完成了全年的生意。

  問:你如何看待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香港樓市的走勢,還有上升空間嗎?

   李嘉誠:關於樓市,我在業績報告中已經講得很清楚了。相對於去年下半年,今年上半年香港的物業交易有所放緩,但是整體價格仍然處於穩健水準,反映市場的 需求持續穩固。鑒於目前的低息環境以及供樓負擔較輕,預期今年下半年的樓市將維持穩定,而香港特區政府的供地政策也行之有效。

  問:你怎麼看內地宏觀調控之下的樓市前景?你們在全球的土地儲備有多少?

   李嘉誠:內地因為人口多,所以需求多,當然住宅的需求和經濟的發展有密切關係,經濟繼續向好,樓市就會繼續向好。我們在全世界的土地儲備,我相信股東們 不需要擔心,因為我們的原則是一邊賣樓,一邊買地。如果以23年為週期,我們買進的土地儲備是多於出售的樓房的。這是一條大的原則,無論在內地、香港還 是其他國家地區都是這樣。

  小心選擇收購機會

  問:集團以往出售資產比較多,而目前全球經濟導致一些資產價格降低,是否有計劃購買一些資產,投資的範圍主要集中於哪些領域?

   李嘉誠:我們有很多好的投資機會,我們的經營方針一向是在經濟好的時候會留有餘力,那麼在經濟形勢不佳的時候發揮作用。原則上最好是和我們現有的物業有 聯繫的資產,這是最理想的。選擇在什麼時候投資確實是個大問題,現在的經濟環境下,有信貸危機,所以我們會很小心地選擇,認為很有價值的、條件很好的才會 考慮。

  問:你們是否有考慮收購金融資產,對於我們國家或內地公司收購國際的能源資產,你有什麼看法?

  李嘉誠:我們在金融資產的投資方面並不是太活躍,而在能源資產方面,除非能夠找到另外一種能夠代替石油的能源。對於我們國家來說,經濟發展很快,石油替代產品對國家來說是好事,因為石油變成工業產品。

 

Posted via email from George's posterous

2009年8月12日 星期三

老闆教我的一件事

再成功的CEO,都曾經一度是菜鳥。今日管理雜誌(Management Today)日前訪問了幾位成功的英國CEO,分享他們還是社會新鮮人時,從上司那裡學到最重要的一課。

Autonomy 軟體公司的創辦人林區(Mike Lynch)表示,他學到最重要的一課是聚焦的概念。公司第一任董事長麥克戈(John McMonigall)曾經建議他,列出他覺得應該要做的一百件事情,然後依照重要性把它們排列出來,最後只做第一到第五件事情,其餘的做不做,其實沒有 太大的關係。

林區從麥克戈那裡學到的另一個概念,很適合目前的經濟情況,林區稱之為「饑餓的野狼」。饑餓的野狼想要捕捉兔子來吃,但因為找不到兔子,有時候只能先吃蝸牛充饑。若野狼不願吃蝸牛,很可能撐不到可以找到兔子來吃。

林區解釋,不景氣時,很多中小企業沒有意識到,公司可能必須做些調整,才有足夠的收入。就像饑餓的野狼雖然不喜歡吃蝸牛,但是吃蝸牛卻能讓牠活下去。

英國國家衛生事業局的前CEO克里斯(Nigel Crisp),之前曾在一家醫院擔任院長,當時他用心為醫院寫了一份營運企劃書,卻遭到董事長史密斯(Brian Smith)批評。史密斯說,企劃書所有數字都有了,看起來也很合理,但是完全沒有一點人味。如果克里斯對醫院同仁沒有熱情,要怎麼領導這兩千人?

克里斯體會到,在管理中「人」的重要性。後來他帶領過很多主管,失敗的主管通常都是遇到問題時,會把自己鎖在辦公室裡的人。願意跟員工分享自己成功與問題的人,當主管的成功可能性大多了。

克里斯強調,今天如果有兩個CEO的工作能力一樣好,其中一個可以順利跟別人共事,另一個卻不行,前者很可能可以把事情做好,但是後者卻不行。成與敗,只因為他們對「人」的感覺不同。

Abott Mead Vickers公司的創辦人米德(Peter Mead),年輕時曾經有過一位主管名叫京斯利(David Kingsley),以身作則地教會他要尊敬員工。有一次,京斯利請米德下班之後幫忙送東西到他家,結果京斯利親自穿著牛仔褲應門,並且邀請米德留下來, 跟他們一家人一起吃晚餐。

米德相信,員工害怕主管不會讓員工有工作動力,反而是覺得受到主管尊敬時,工作的動力才會更大。他提醒當主管的人,永遠不要讓員工等你,也不要把他們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員工來上班並不是為了服侍主管,而是為了達到公司的目標。

Posted via email from George's posterous

2009年8月11日 星期二

保險業大洗牌 浮萍業務員何去何從?

南山人壽標售案進入最後階段。

七月二十七日,AIG全球副董事長雷諾斯緊急飛到台灣,甫下飛機,專車便直駛位在信義區的總部。

雷諾斯急著會晤的對象,不是國泰蔡家、中信辜家、富邦金任何一個潛在買家,也不是說洋文的私募、投資銀行業者,而是一百多位南山的員工代表。

業務員的抗爭,已成為南山人壽標售案,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工會要求,南山將過去提撥的將近一五○億信託公積金,結算發給員工。迄今談判未成。憤怒的工會業務員揚言擴大抗爭。

南山業務員的抗爭,是後金融海嘯時代,台灣保險業務員的縮影。從ING安泰、保誠、全球到南山,歐美保險公司大撤退的同時,保險業務員如浮萍般,職場認同也產生巨變。

「我很驚愕,」十八年資歷,中國人壽(前保誠)凱達通訊處處經理吳聲達說。手上握有二千六百名客戶的吳聲達從沒想到,高層會把一萬人左右的業務員通路與保單,以一塊錢賣給中國人壽。

這已經是吳聲達第三次被賣掉了。從第一、慶豐到保誠人壽,他本以為可以在保誠退休,讓兒子接棒,繼續為保誠的客戶服務。

「保誠給業務員的薪水與福利都很好,理賠速度又快。我曾經非常愛保誠,愛到甚至想把保誠女神刺在手臂上,」吳聲達說。他怎麼也沒想到,遭逢金融海嘯 襲擊、資本準備提列激增等衝擊,財務吃緊的英國保誠集團為籌措現金,一百六十年來第一次賣掉的旗下資產,就是台灣的業務員通路。

但震撼的消息還沒結束。保誠原先依據法律,曾考慮採用比較不利於業務主管的方式結清年資。為了爭取較高薪資,吳聲達與其他業務主管共組「前進中國 (人壽)促進會」向高層抗爭,甚至緊急發動北中南三區業務員,一人一信灌爆主管機關金管會、保險局與台北市勞工局的信箱,逼得主管機關出面協調,使保誠最 終決定至少以最低工資計算,提供兩種方案讓業務主管擇優結清年資。

保誠的抗爭暫且平緩落幕,但南山業務員與公司的抗爭卻愈演愈烈。暨雷諾斯來台溝通無果後,AIG八月三日又急派兩名高層與十三名業務員權益自救會代表協商,但談判再度破裂。

「我現在很猶豫到底要不要離職,」一名資歷近二十年的南山業務員為難地說,「公司的條款說要離職才領得到公積金,連我這種近年因市場不好做得少的人,都有一百多萬在那個帳戶裡。但離職的話,每年二、三十萬的佣金就歸主管所有了!」

「金手銬」綁住業務員

南山人壽發言人潘玲嬌表示,公積金本來就是退休金,南山一向獲利良好,不可能動用這筆錢,希望業務員等新東家確定後再討論是否結清。

「如果結清年資,業務員的『金手銬』就解脫了。」磐石保險經紀人公司副總經理,前大都會人壽區部總監吳榮旋觀察。

吳榮旋所謂的金手銬,是指業務員離職時最掛心的年資與續繳保費佣金。一旦與新東家文化不合,業務員可自由選擇出路,極有可能流向不替單一公司效命的 保險經紀人公司。吳榮旋自己,二○○六年就是從大都會人壽結清年資,帶著一一○位大都會業務員投入磐石。保誠迄今有一千多人出走。

保險經理人與壽險公司業務員人數,正呈現此消彼長的不同情境。壽險公會統計資料顯示,截至今年六月底,保險公司登錄的業務員僅剩十八萬人(見表),保經保代人數則逼近十三萬。

業務員紛紛脫離單一公司

實踐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彭金隆認為,保經保代快速增加的人數主要來自登錄於銀行轉投資保代的銀行員,純保經保代數字增加數字可能沒這麼多。

「但不可否認,在雇傭與承攬制分流之後,保經保代成長滿快的。」彭金隆說。

然而目前台灣的保經保代依然存在許多問題。在永達保經風波後,金管會已著手討論補強法令,加強對保經保代的監管。

但彭金隆也提醒保戶,保經保代成長並不代表民眾一定可以買到更好的保單,「保經保代基本上還是站在自己的利益。」

南山人壽的勞資紛爭依舊懸而未決。遭逢金融海嘯與銀行通路夾殺的浮萍業務員將漂向何方,答案仍無人知曉。

保戶的疑惑  怎麼解決?

中國人壽(原保誠保戶)

查詢合併後疑問
1.查詢中國人壽官網(www.chinalife.com.tw)中「保戶權益說明」及Q&A
2.撥0800-098-889免費客服專線,由專人諮詢服務
3.於中國人壽官網留言
查詢保戶個人資料
1.可由中國人壽官網中「原英商保險保戶專區」進入,查詢基金╱匯率╱利率
2.原「保誠保戶一點通」服務可由中國人壽官網「原英商保險保戶專區」的「中壽e秘書」連結進入

富邦人壽(原ING安泰保戶)

1.合併後,富邦與安泰人壽成立新24小時免費服務專線0809-000-550
2.原ING安泰網站停用,但會直接轉入富邦人壽網站,可直接用原來的客戶保單編號進入「保戶會員專區」查詢

資料來源:各公司

Posted via email from George's posterous

2009年8月10日 星期一

技術+紀律,成就高品質的決策者

決策不只是資訊的堆積,而是「洞察」與「判斷」的過程。鍛鍊洞察力,你需要善用流程、工具的技術,來檢視問題、做出分析;提高判斷力,你需要察覺人心不理性的盲點,用紀律避開認知陷阱,成為高品質的決策者。

小到中午要吃什麼、大到結婚生子就業的個人生涯規畫,每個人每天都會碰上無數的決策瞬間,有些甚至快得連當事人都沒有察覺。但仔細想想,在做這些決定時,有人總是猶豫不決、有人明快果斷(不知是太衝動,還是已經設想周延),更有些人乾脆省去做決定的時間,一切照舊。

人生,其實就是一連串「決策」的累積,決策不只反映出性格,一個人所下決策的好壞,也決定了他一生的境遇。但是,就算每天都要做許多決定,你可曾想過自己從面臨抉擇的那一刻起,到最後展開行動、得出成果,究竟經歷了什麼?正如《決策一本通》作者

亞倫‧巴克(Alan Barker)所問,「對於決策的思考過程,我們多久才認真地思考一次?」

一個品質好的決策,應該要能面面俱到;而要讓決策沒有遺漏,決策者必須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思考問題各個面向,考慮各種可能選擇。所以巴克指出,決策品質要好,需要「大量的思考」。

但「大部分的決策,其實並未經過真正的思考,」巴克說,一般人在做決策前,幾乎不曾細想「問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要達到什麼目的」「會牽涉到哪些層面」「標準和底線是什麼」⋯⋯,而是先做了再說,然後且戰且走、見招拆招。缺乏完整的考量,結果就

如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企業決策的正確性平均只有50%!這樣的數字,跟擲銅板又有什麼不同!

嚴謹落實決策流程,提高正確率

然而,思考不是資訊的堆積,而是一種「認知」與「判斷」的過程,要提高決策品質,就必須讓過程中所有面向都被認知、所有細節都被取捨判斷;也就是說,要做好決策,你需要有一套流程來幫自己檢視問題、確保品質。

不 管是領導學大師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劃分的「決斷程序」(準備、決斷、執行)、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所界定的「決策6步驟」(1.確定問題類型;2.定義問題;3.針對問題,界定解決方案的範圍;4.採取正確而非可接受的決策;5.將行 動納入決策之中,以便執行;6.根據事件進展,檢視決策的正確性和有效性),或是其他諸多與決策領域相關的學者及著作,基本上都包含以下5個關鍵,以下劃 分為5個階段,加以說明其中最重要的思考課題:

步驟1:問題分析

問題發生時,經理人的第一件工作絕對不是趕快找解決方案,而是先靜下心來檢視「哪裡有問題」「問題是什麼」,確認問題的性質與內容,才能明白要做什麼決策,以及有沒有必要做這個決策,否則盲目投入,下場往往是做白工,浪費精力又一事無成。

步驟2:設定目標

設定目標就是希望「將問題修補到何種狀態」「要滿足什麼需求」,也就是找出「決策的價值」。目標確立後,所有人才能在同一個框架裡思考,否則各自為政、各有立場,就連「做到何種程度才叫成功」「所做的工作是否有效」,也無從判定。

步驟3:擬定對策

要解決問題不會只有一條路走,透過腦力激盪,經理人應該積極找出各種有創意的解決方案,才有機會得到最佳的解決方案。在過程中,絕不要只想依賴過去的成功經驗,也要思考時空環境的不同,需要新的對應做法。

步驟4:選擇方案

在評定方案的優劣時,除了要考量成本與效益之外,最重要的是要以組織目標與價值為依歸,秉持著道德與責任感做決定,否則陷入數字的迷思,很容易讓決策者做出違反正確價值觀的決定,因小失大,破壞原本解決問題的立意。

步驟5:執行與回饋

沒 有好的執行,決策方案設計得再完美也無用。執行時,除了定期追蹤、評量執行進度與成效外,更重要的任務是「觀察環境」,留意是否該依外界情勢,改變調整計 畫內容,否則閉門造車,很容易在執行上偏離軌道。如果能將上述每個步驟都做到位,就能有效降低計畫與現實出現落差的風險,讓決策一次就做對!

活用決策工具,抓出正確決斷的關鍵

人的能力有限,很難單憑一己之力,就做出面面俱到的判斷。為強化資訊蒐集與分析的能力,各種決策分析工具應運而生,協助決策者做出更好的情報分析,更透徹地了解局勢與環境。

然而,決策工具只是輔助決策者發掘重點(例如,哪些資訊是決策的關鍵點、是否要繼續找更多資訊、還是現在就可以做決策了),並不能代替經理人做決策。

真正重要的,是決策者能否從一次次的決策中,做到自我智識的鍛鍊與經驗資料庫的建立,從而培養起屬於自己的「決策直覺」——面對不確定的環境,知道該去哪裡找到有用的情報、該用什麼工具來分析情勢——這才是決策品質能否提升的關鍵。

即使掌握了工具,也仔細走完流程,依然不能保證做出來的決策一定是好的。因為人們在判讀資訊、取捨方案時,看似是理性的思考過程,實際上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心理與認知上的影響,就算眼前的證據再怎麼客觀,還是很容易做出非理性、不客觀,甚至是「只想滿足一時痛快」的決定。

以 《左右決策的迷惑力》書中的一個例子來說明:人們在進行工作面談,經常以自己做為「理想員工」的標準,於是碰到屬性和自己類似的應徵者,馬上覺得一拍即 合,較想聘用這樣的人。但實際上,該次面談的結果,只說明了應徵者與主管屬性相合,並不等同於符合公司用人的需求。由此可見,這種被第一印象左右所產生的 「診斷偏差」(diagnosis bias)效果,有時反而凌駕了首要目標(為公司找到好人才)。

儘管理論和實務都證實, 人們的想法和判斷不盡然都是理性的,但正如前哈佛商學院教授約翰‧哈默德(John Hammond)所說,「察覺就是防範。」我們必須坦承自己在做決定時,確實會有偏見、盲點、不周延和不理性的地方,以謙遜的態度,為自己在決策過程中建 立起規則與紀律,協助自己或他人找出思考上的錯誤,避免誤判,維持決策的品質。

Posted via email from George's posterous

2009年8月8日 星期六

合庫與大陸國家開發銀行合作成立放款平台的啟示

最近有關兩岸金融合作的議題,除MOU的簽訂時程懸而未決之爭議外,眾人注目的焦點主要集中於台灣的合作金庫即將與大陸的國家開發銀行合作成立放款平台。 根據合庫表示,此合作平台的初步構想是透過台灣的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提供保證,並由合庫出具保證函(或信用狀),最後透過大陸的國家開發銀行放款給台資 企業,協助無擔保品的中小企業台商籌資。

細看此合作平台模式,其實與早先富邦金控提出的異地抵押貸款模式雷同,差別僅是在於合庫模式多了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的角色,相形之下也多增添一分保障。

為何台灣金融業者如此積極地想與大陸金融業者合作呢?說穿了,主要是相中當前大陸金融市場的超額利潤。也就是說,中國大陸當前的存放款利差仍有 3%,而台灣卻僅有1.5%左右,整整是台灣的2倍。對長久習慣依靠存放款利差獲利的台灣銀行業者而言,大陸的存放款利差很明顯的是一塊超級大肥肉。

此 外,由於大陸為台灣海外投資最多的地區,廣大的台商四散於大陸各地。然當前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台商在大陸籌資卻普遍出現困難,在籌資無門的情況下,若台灣 金融業者可以赴大陸提供相關的金融服務,不但有助台商取得融資、降低資金成本,同時也有助於台資銀行擴大經營規模、攫取商機,創造雙贏的局面。

因 此從合庫與大陸銀行合作的這個例子來看,很明顯的是希望可以在MOU尚未簽訂前,透過其他相對便利的管道,舒緩當前大陸中小企業台商融資的燃眉之急。相對 地,也是想藉由此合作模式,與大陸銀行先建立良好的關係,在MOU簽訂後,便可以立即搶占大陸市場的融資大餅。同時,若在市場准入的部分,承作人民幣的業 務無法立即開通,也可藉由此與大陸銀行合作的模式,擴大合庫在大陸放款市場的地位。

從民間金融業者主動積極拓展自己在大陸的 版圖,尋求各種與大陸合作的管道與機會來看,當前政府官員在相關政策的因應步調似乎過於緩慢。例如這次ECFA及MOU簽訂的爭議(包括簽訂的時程及內容 等),除民眾丈二金剛摸不著頭外,甚至連政府官員自己也一頭霧水。連帶而起的不確定風險,則讓近期台灣股市洗了一場大汗淋漓的三溫暖。

因此,未來如何讓政府與民間的步調趨於一致,顯然是當今政府重要的使命,也是應戮力奉行之事。


從合庫與大陸銀行的融資平台看兩岸金融合作

自第三次江陳會談 結束,會後雙方簽訂兩岸金融合作協議後,兩岸金融合作近期又有最新進展。具有官股銀行色彩的合作金庫日昨在北京與中國國家開發銀行達成共識,雙方將共同成 立兩岸台商融資平台,由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挹注800億人民幣作為平台的資金先遣部位,合庫方面則藉由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提供保證,出具保證函或信用狀予 陸銀,再透過陸銀放款給台商企業。
 
        面對此一合作平台模式,可以清楚看出台灣的銀行業者為了不在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簽訂後,落後其他同行業者,可說是絞盡腦汁積極地尋求各種管道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在此合作平
台之前,早先富邦金控即已透過入主香港富邦銀行的模式,經由第三地參股廈門商銀,進行異地抵押貸款。

        無論是合庫模式或富邦模式,著眼的都是中國大陸廣大的市場。特別是在金融海嘯過 後,世界各國央行為挽救頹弊的經濟紛紛調降利率,連帶地也使得存放款利差大幅縮小。以台灣為例,目前存放款利差已然縮小至1.5%,顯示銀行業者的經營環 境日益艱困。然而在此同時,中國的存放款利差卻仍高達3%,加上領先世界主要國家的經濟復甦腳步,更是讓全世界的金融業者,尤其是台灣,更加覬覦這塊市場 的未來。

        除存貸利差較高及經濟高速成長的因素外,台灣銀行業者積極搶進大陸的最重要考量即是廣大的台商。不管是從政策取向或是自身偏好的角度,在大陸深耕已久的台 商企業一直都是台灣銀行業者亟欲染指的對象,尤其是中小企業台商。然而由於大多數的中小企業台商無法提供十足的擔保品,且由於母公司不在台灣,亦無法在台 灣的聯徵中心找到任何信用資料,加上大陸並不像台灣具有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之類的機構,也無法經由第三者提供保證,因此相關的授信風險實在難以評估,而 這也是台灣銀行業者遲滯不前的主因。

        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銀行業者對於放款給大陸中小企業台商,可說是抱持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態。也因如此,才會有合庫融資平台與富邦異地抵押貸款的模式 出現。有鑑於此,未來兩岸政府在簽訂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及相關的市場准入條件後,也許更該共同思考更高層面的合作機制。比如共同搭建兩岸聯合徵信資訊分享 平台,共用相關的信用資料並進行資訊的交換及分享;複製台灣經驗在大陸成立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提供中小企業的融資保證等。

        目前大陸聯合徵信制度正蓬勃發展,相關的制度日趨完善且業務亦大幅擴充,而台灣的聯徵制度建立已久,但基於客戶資料保密與外銀對台商客戶風險管理等因素考 量,均未同意將聯合徵信中心資料提供外銀海外分行使用。面對此一資訊交流難題,兩岸若可共同出資設立一個聯徵資訊交流平台,事先過濾敏感資料,並採使用者 付費原則,互通徵信資訊,相信對雙方銀行業都能獲得益處。

        此外,中小企業可說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命脈所在,而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在協助中小企業取得銀行貸款方面,貢獻卓著。隨著大陸市場經濟的開展,資本主義盛行 下,整個大陸的經濟結構也產生很大的變化。原先幾乎以國有企業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正逐漸地轉變。現今中小企業的家數及規模也愈來愈大,尤其是1992年兩岸經貿的 開放,造成許多台商將原先在台灣成功的中小企業發展模式全盤複製到大陸發展,連帶地也帶動大陸中小企業的發展。而台灣政府建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之相關政策 及台灣銀行業長期融資中小企業所累積之實務經驗,對於欲扶持中小企業之大陸當局及目前仍偏重於放貸國營企業與基礎建設之大陸銀行業者,是極具參考價值的。 因此,若能將台灣成功的中小企業信保基金經驗引進至大陸,提供廣大的中小企業(包括台商)融資保證,相信對經濟的發展會有莫大的助益。

        兩岸金融合作的步伐愈來愈快,民間業者的腳步往往領先於擁有政策主導權的主管機關,從這一次合庫與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的融資平台即可見端倪。為了兩岸金融合 作的順利推動,未來政府在相關政策的擬定及開放步調,勢必得重新審度及調整,否則延誤事小,傷害了台灣整體經濟發展可是事大阿!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

(本文刊載於2009年7月31日中央網路報)

合庫作保 助台商大陸融資

合作金庫銀行20日透露,本月初已與大陸國家開發銀行接觸,討論共同成立大陸中小企業台商融資合作平台,初步構想是在信保基金提供保證下,由合庫出具保證函,再由大陸國發基金對台商放款。
 
如果合庫的模式能成功,將創下國銀與陸銀合作放款給大陸中小企業台商的首例,並可解決大陸中小企業台商因為沒有擔保品而借不到錢的窘境。

此構想與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提出「異地抵押貸款」相似,即由台商拿台灣資產到台灣的銀行抵押,由台灣的銀行開立擔保信用狀給大陸銀行,再由大陸的銀行放款給台商。

兩者的不同在於富邦金要求企業須拿資產為抵押,以取得銀行開立擔保信用狀;合庫則是採用「信保基金」的方式,由中小企業信保基金提供保證,再由國銀提供信用狀。

合庫總經理蔡秋榮昨天表示,合庫銀與大陸國家開發銀行談協助台商融資僅在beginning(初始)階段,大陸方面很重視台商融資,但以後要怎麼合作、風險與效益,都還要進一步評估。

負責與大陸國家開發銀行接觸的合庫法人金融部經理陳正修指出,合庫與大陸國家開發銀行是台方與中方在亞太經合會議(APEC)代表簽署協議的銀行,日前 APEC在首爾開會,兩家銀行都出席,會議結束後,合庫與經濟部中小信保基金是「順便」拜訪大陸國家開發銀行,討論協助中小企業台商融資事宜。

陳正修表示,合庫此行純粹是「say hello」(打招呼),希望未來建立合作平台,但雙方合作一定會等到兩岸監理機關簽署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之後。

合庫並指出,未來合庫大陸辦事處升格為分行後,一開始如果沒有辦法吸收大量人民幣,可以藉由與陸銀合作,由陸銀協助撥款,擴大合庫在大陸放款市場的地位。

經濟中小企業信保基金目前保證對象都是位於台灣的中小企業,據了解,目前中小企業信保基金正研究MOU簽訂後,將保證對象擴及大陸台商的可行性。

合庫6月底對中小企業放款規模為3,800億元,居國銀第一;大陸國家開發銀行則是大陸政策銀行,全大陸僅30家分行,但負責對台商融資的任務。

Posted via email from George's posterous

2009年8月7日 星期五

買對房子 少奮鬥20年

7月初的台北晚間,位於民權東 路、松江路口的行天宮舉辦了一場房地產演講,蜂擁而來的民眾將禮堂擠得水泄不通,主講者是最早提出台北房價泡沫疑慮的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演講結束後, 民眾瘋狂的包圍,讓張金鶚動彈不得,他們著急的問:「現在究竟是買屋,還是賣屋的好時機?」「買房子真的能抗通膨嗎?」「我如果繼續觀望,以後會不會更買 不起房子?」

熱錢太多
資產價格水漲船高

自住客追不到房子,相較冷靜的投資客也等不到回檔撿便宜的時機。自去年5月起算,台北房價一共跌了10個月,卻在過完年後3個月內漲了回來,跌破所有專家的眼鏡。房地產資歷20多年、中信房屋副總經理劉天仁也沒預料到,反彈的速度如此之快。

瑞士信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陶冬,在7月中的一篇報告中解釋得很清楚:「央行為拯救經濟,連手推出了史無前例的貨幣擴張。太多的流動性和太低的資金成本,將資產價格迅速推高,使之上升到與實體經濟不相稱的高度。」

買錯房子
再便宜也還是續跌

熱錢瘋房市,市井小民的購屋決策,是否也要跟著起舞?答案是:「不要太衝動」。因為房子是一輩子最大的投資,如果沒有精算財務能力、沒有做好購屋演練,盲目買屋的下場只有3種:與套牢屋相守到老;賠錢脫手收場;最壞的情況是,繳不出房貸被拍賣,自備款完全蒸發。

在媒體服務的6年級生賴小姐,2005年時準備與男友成婚,開始從台北開車逛工地,一路逛到桃園。最後在桃園後火車站附近,發現一間40坪房子,只要300萬元,每坪不到10萬元。和台北的房價比較,「桃園房子又大、又新、又便宜」,生活空間實在差太多了,於是先生抱著「就算被騙也不過300萬元」的心態,只看了1次就衝動下訂。

等到交屋後,他們才發現自己買到「工業住家」(即興建於工業用地上的住家),難怪房價如 此低廉,也只能摸摸鼻子再花30萬元裝潢。住了4年後,房價並未因為單價低而不再下跌,現在想脫手,算算差不多還要賠100萬元。「當初如果不要貪便宜, 而是買在台北,現在的價值肯定不一樣。」賴小姐的體認是︰「買錯房子和買錯股票的命運是相同的。」

所以,買對房子,不僅可以幸福一輩子,甚至還能增加家庭財富。有4次購屋經驗的星展銀行房屋及私人貸款業務高級副總裁唐正峰,對於買房子也有很深的體悟,因為他年輕時也曾衝動買進預售屋,最後通通賠錢收場。

買對房子
財富增值上千萬元

唐正峰退役不久,一次經過新竹某預售工地,被美侖美奐的樣品屋吸引,沒有考慮太多就付了訂金,買進30坪、總價300萬元的新竹空軍基地附近華廈。就算唸的是會計與統計,當時他也不太懂得精算貸款利息,「以為存了5、60萬元,就繳得起貸款。」

沒想到,剛出社會到台北上班的他,月薪只有3萬多元,貸款利率卻高達5 ∼ 6%,1個月光是房貸利息就1萬多元,房子蓋了1年多,利息就繳到受不了,只好把房子轉賣給父親,現在房子仍在收租,每月8000元,但房價卻未回到當初的購買成本。

唐正峰第2次購屋動機是結婚,但一樣沒從過去的失敗學到經驗。1996年假日,他到東湖 高爾夫球場打完球,順便到對面的預售工地晃一晃。5年前的歷史再度重演,在銷售人員舌燦蓮花說服下,他用「打球方便、景觀無敵、結婚需要房子」等理由說服 自己,花了390萬元買進15坪的挑高夾層屋,連工地外圍環境都沒看過;2年後附近蓋起房子,這下子連業務員保證「視野絕佳」的景觀也破功了。衝動下訂的後果是,住了4年、認賠100萬元出場。

年輕、衝動、不切實際、遷就太多生活不方便,是他買屋虧損錢的主因,唐正峰懊惱的說:「當時自己還是房貸審核人員,沒對購屋目標住宅區域的交通、淹水、是否保值等問題多想一下。」二次衝動買屋的結果,讓唐正峰再也不碰預售屋,現在他只看中古屋,而且做好十足的準備功課。

記取前2次的教訓,在第2個孩子出生後,唐正峰傾全力看屋,從新店到淡水都有他看屋的足 跡。繞了一圈,最後他仍鎖定距離工作地點近、生活動線熟悉的內湖,當時他提高自備款至3成,精算購屋能力;同時調閱都市計畫圖,尋找未來的潛力區,在美麗 華百貨尚未興建前、捷運開始動工時,買下附近40坪的國宅,總價700多萬元的裝潢屋。

住了5年,附近商圈發展日益成熟,看好內湖未來發展爆發力,唐正峰認為國宅漲幅較慢,他 決定「換房操作」,最後相中大直水岸的60坪高樓層景觀住宅,用小屋換大屋,和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成為鄰居,看相同的水岸景觀,但卻花不到三分之一的價 錢。後面2次成功的購屋經驗,讓他的總資產至少多出了1000萬元,平均每年成長2成。

買「好房子」 才能抗跌、領漲從基本面的角度來看,只要經濟長期是上漲,房地產走勢就會貼近經濟成長率的斜率,「理論上不會有超額利潤,除非是產品夠好!」張金鶚指的 「好」,就是要買到「好房子」,只有好房子,才能抗跌、領漲;但什麼是好房子?如何買到好價錢?接下來的實戰篇,我們將一併告訴你。

綜合各專家看法,結論是:過去30 多年來,台北市房價走勢呈大漲小回動態,未來台灣房地產趨勢仍然向上,短期或許因資金行情、題材面炒作,短線漲幅較大,下半年可能因過熱而有回檔機會,但 與其靜靜等待房價回檔,還不如從現在開始勤做功課,熟悉市場行情,尋找心目中的好宅。現在,就請跟著我們的7個步驟,做好萬全準備,才可能買到適合且價格 合理的房子,也才有機會跟上房市的多頭列車。

【更多內容請見《Money錢》2009年8月號】

Posted via email from George's posterous

2009年8月6日 星期四

為「最終成果」負「完全責任」

文╱林奐呈

當責(accountability)不只是負責,是要完成「自己承諾的事」,為最終成果負起完全責任,就算有不可抗力的意外,也不能擺出「我責任已盡」的態度,依舊要說明原因、提出解釋、設法解決,讓推拖到此為止。

什麼是「當責」(accountability)?你或許看過「accountability」「accountable」這兩個英文字,你的理解 或翻譯是什麼?是「responsibility」「responsible」(責任、負責)的同義詞嗎?還是你隱約察覺有所不同,但是也找不到更適切的 中文翻譯?

「當責」二字,是採用《當責》一書作者張文隆對於「accountability」的中譯。本期封面故事,要談的就是「accountability」的概念與工具,不只是「負責」而已,而是要你「負起完全責任,交出成果」。

把事做完,還要做得更好
要解釋「當責」的概念,很容易愈說愈抽象,不過如果從實際的情境切入,大概很快就能體會何謂「負起當責」的人,又與「沒有當責」的人有何不同?

在接獲主管指示將某份文件交給A公司總經理後,「當責者」並沒有隨手就將文件放入信封、貼上郵票,然後寄出給對方,而是立即詢問主管:「這是否為急件?」「要叫快遞嗎?」等到文件送出後,再與收件人確認是否收到。

至於「沒有當責」者,又是如何呢?他很「負責地」即刻把文件塞入信封,貼上郵票,投進郵筒。日後當主管發現對方尚未收到文件,前來詢問時,他會說:「我已經寄出去啦!」「你又沒說要用快遞寄送!」「是郵局把信寄丟了,又不是我的錯!」

「又不是我的錯!」「這怎麼能怪我!」「該做的事我都做了!」……你經常聽到隔壁同事說出這樣的話嗎?又或者你自己就是這樣的工作者?

看過電影《A錢大玩家》(Rogue Trader)嗎?劇情描述一位名叫尼克•李森(Nick Lesson)的28歲年輕期貨交易員,1995年2月在日本股票市場上豪賭,一個人利用兩個不同的帳戶,大玩套利戲法,而且還濫用職權更改內部稽核系 統,虛構出投資獲利的假象。

之後,一場突如其來的神戶大地震,導致日經指數崩盤,他卻認為只是短暫的損失,因此加倍賭資,希望在市場反彈時大賺一筆,銀行高層不察,仍繼續傾注資金,終至全盤皆輸,產生10億英磅的呆帳。

一夕之間,擁有232年歷史、英國最老牌的霸菱銀行(Barings Bank)宣告倒閉,以最不堪的方式走入了歷史,總結一句,就是缺乏監督。醜聞發生時,所有管理階層交互指責,沒有人肯承認錯誤。

老是將錯誤、責任歸咎於旁人者,豈止一般工作者而已,即使是要承擔起經營責任的高階主管,也經常是食指指向他人,或是雙手一攤,表示毫不知情。

刮風下雨,都是自己的責任
對你而言,「當責」或許是個陌生的字眼,但是當責要解決的問題,你一定非常熟 悉。也因此,許多列名《財星》(Fortune)500大的企業,紛紛將「當責」(accountability)列入企業的使命或價值觀中;《哈佛商業 評論》前總編輯史東(Nan Stone)直言:「當責」將成為未來10年的熱門用語;谷歌(Google)全球副總裁李開復則說:「當責」是最新管理理念的全方位視角。

以微軟(Microsoft)為例,「accountability」就是該公司六大價值觀之一,其定義如下:
「accountability」是說到做到,並且為所做的承諾擔起責任。每當承諾要完成某件事,那件事就會被完成。信任就是如此建立起來的。不只是對同事、員工如此,對顧客、事業夥伴與股東也是如此。

有時候,難以預料的事情發生,導致承諾的事情無法兌現。但即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是有accountable的方式可以做出因應:誠實、對於發生了什麼狀況做出解釋。這麼做的目的不是為了捍衛自己,而是為了維繫關係。找出解決方案。把事情做對、做好。

由此可見,當責是要完成「自己承諾要完成的事情」,也就是為「最終成果」負起「完全責任」,就算有「出乎意料、超出自己掌控」的因素發生,導致成果 無法達成,也不能擺出一副「我責任已了」「這一切不是我能控制的」「是天要亡我」「我運氣真不好」的態度,依舊要負起當責:誠實說明原因,提出解釋,並且 設法解決問題。

所以,當責並不是「唯成果是問」或是「不擇手段非交出成果來」,而是一種工作者是如何看待自己對自己與他人所許下的承諾。凡是重然諾的人,就會「想 盡辦法」達成任務,而非「用遍藉口」推諉塞責;即使最終未能使命必達,也不會逃避推託,把責任都歸罪到別人身上,而是會積極地構思補救之道。

對他人許下承諾、交出成果
無論是當責或負責,雖然都會對事或對人下承諾,不過負責是對自己下的承諾,常只是對自己的良心負起責任;當責的承諾對象還包括老闆、同事、客戶,乃至社會。

元智大學講座教授許士軍曾說:「對誰負責,至關重要。」從另一角度看,在當責文化的薰陶下,工作者將不會沉迷在「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雖敗猶榮」「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泥沼中,難以自拔也自我墮落。在當責式管理下,你要「交出成果」,交不出成果,就是失敗。

《當責》作者、推動當責概念不宜餘力的張文隆指出,責任有3個等級:第一級是官僚:只關心自己的工作方式,完全不在乎客戶需要或成果;第二級是負責:有責任感的人會確實執行被交付的任務及對自己所訂下的承諾,並產出結果,不過通常不願承擔額外過失責任。

第三級是當責:不只交出成果,更常會「Under Promise,Over Delivery」,亦即提供給顧客意料之外的滿意。例如,電腦受損送回給原廠維修,客服人員告知你,維修時間需要7天,但3天後你就收到通知,說電腦已 經維修完畢,這時你一定對於業者的服務品質大大加分。相反地,若是到了第7天還沒有回應,就算客服提出任何理由,客戶都是聽不進去的。

我們必須記住,對別人的承諾代表了你的信用,等到事情不如當初所承諾時,任何藉口都已太遲,「當責精神的產出目標不是100%,而是120%。」

不怨天尤人,不當受害者
當責的精神令人滿意、甚至感動,而無法當責的態度,則往往令人恨得牙養癢的,但偏偏自己有時候又難免有類似反應。

約翰•米勒(John Miller)在《QBQ!問題背後的問題》書中提到了以下的例子:
一次我在加油站的便利商店,想找杯咖啡喝,當時咖啡壺是空的,於是我跟櫃臺後的先生說:「抱歉,沒咖啡了。」他指著距離不到15呎的同事說:「咖啡歸她的部門管!」米勒聽後大為感嘆:「部門?在一個跟我家客廳同樣大小的路邊加油站?」

另外還有一次披薩外帶店漏掉了米勒點的餐,他只好踱步等待,飢腸轆轆的家人則待在車上,就在此時,櫃檯後的年輕人出其不意地說:「嘿,別怪我,我才剛換班呢!」

無論身處大企業、小公司或單純自己開家小吃店,如果你經常脫口而出「不關我的事」「是別人的錯」,甚至是「為什麼某某人工作老是出狀況,害我被罵」「為什麼我運氣這麼差」「老闆怎麼可以這麼不公平」,那麼你很可能陷入了「受害者循環」(victim cycle)中。

所謂的「受害者循環」正是當責的反面,每當你落入了「被害情結」,就只會跟其他成員相互指責、踢皮球、打太極拳、尋找代罪羔羊。誠如大衛•迪利 (David Dealy)和安德魯•湯瑪斯(Andrew Thomas)在《當責式管理》(Managing by Accountability)書中所言,人們通常對事情並不太會有承諾的,他們只是很自然地做了他們所當做的,也正「因為人類的本性,我們才有了當 責。」

然而,切記奇異(GE)前任執行長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在《致勝》(Winning)一書所說的話:「商場上,不管是什麼狀況,視自己為受害者,只會自取其敗。……這種態度會斷了你所有的出路,這甚至是職涯死亡漩渦的開端。」

從找藉口到找結果,建立當責文化
今年,台灣大學98級、第13屆EMBA「新生開學 營」(Oriental Camp)中,第一堂課就特別提出「當責」的議題。台大EMBA執行長陳鴻基強調,這是希望這群高管新生們能在正式開課前,就先建立起「當責」觀念,未來 兩年才能在人生觀、事業、乃至生活上有所受益,畢竟到EMBA上課,不是只來學「外功」的,也要有扎實的「內功」,來增強外功的力道。

當今的管理工具多如繁花,多數是由外在理性科學的角度出發,制定出應遵守的規範,「當責」的管理概念,則是回歸人的價值觀,是一種由人類內心所產生的信念,正如陳鴻基所說:「當責是一種價值觀的改變」。

一個人很難自覺而去當責,因而需要藉助於文化的力量。如果組織中每一個人都能從「Get Reasons!」(找藉口)轉移到「Get Results!」(找結果),每一個人都練習把自己的責任往外擴張一些,那麼無論是個人或企業,都能在市場中找到難以取代的優勢。

「The Buck Stops Here!」是美國總統哈利•杜魯門(Harry Truman)的名言,意思是「責任推拖,到此為止」。即使眾人都對政事推卸責任、互踢皮球,但是到了他身上,就無可推卸,他會全然負起決策成敗的責任。 同樣地,在一個充分落實「當責」文化的組織中,每個人都很清楚:「有當責的人會責怪誰?誰都不怪,甚至包括自己在內。」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經理人月刊》7月號

Posted via email from George's posterous

2009年8月5日 星期三

讓窮忙族翻身 發現1小時的威力

忙!盲!茫!你的生活是不是像無頭蒼蠅一樣,愈來愈難擺脫這3個令人討厭的形容詞?(2009.2)

根據勞委會公布的2006年國際勞動力指標,在20個世界主要國家中,台灣勞工每年平均工時長達2,170小時,平均每人每天工作8.3小時,高居世界第2。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的「世界競爭力報告」,2006年台灣人工時也在全球前5名。

然而,「工時高」卻不代表「收入高」,台灣近6年(2001∼2006年)平均薪資的年增率僅0.85%,增幅不但遠低於韓、星等新興工業國家,也不到美、歐先進國家加薪幅度的一半,且薪資升幅創歷史新低,勢必難以抵擋動輒超越2%的物價指數(CPI)年增率。

也就是說,你辛苦了半天,薪水漲幅卻追不上物價飆漲的速度,到頭來是愈窮愈忙。

更令人氣結的是,根據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李誠的研究指出,台灣漸漸走向「窮者越忙、富者越閒」的社會。

有錢人懂得讓錢滾錢,利用時間去賺時間,不僅空閒餘裕,又能讓財富倍增。反之,成天被庶務綁死的窮人,耗費全部的體力,又因時間沒效率及彈性,「產值」不大,薪資始終上不去,不斷掉入「越窮越忙」的惡性循環。

「窮忙族」難道就沒有翻身的機會?

撇開財富不談,就每人每天24小時的公平性而論,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你是否能改變「用」時間的態度與方法!

時間觀念第1堂課:提升「附加價值」

日本時間管理專家箱田忠昭在《早上3小時完成一天工作》一書中指出,有人工作一小時只賺台幣200多元,有人工作一小時卻能賺台幣2,000多元,其中,因為對於時間「用法」的不同,兩者差異竟可到達百倍。

一般所謂的「時間管理」,大都將目光擺在如何節省時間,或是擠出更多的時間。箱田忠昭認為,真正重點應該是如何將你所「擁有的時間」,轉換成「附加價值較高」的時間,從而為自己創造出值得期待的生活。

想擁有這樣的轉變,只要擠出一個小時就可以開始。

為什麼?答案不在「時間」,而在這一小時中產生的「超強專注力」。

《一小時的思考技術》作者大衛.拉卡尼(Dave Lakhani)在當職業跆拳選手與執法官時,學到激烈的衝突中,只要在短時間內非常專心,就能完成許多人數月甚至數年無法完成的事,「每個人擁有一個小 時的長度都是一樣的,你要用這些時間來做些什麼?又該如何投資這些時間?這些都會決定你在人生所剩的時間內,可以獲得什麼。」拉卡尼在書中強調。

時間觀念第2堂課:解開錶帶的手銬,依羅盤行動

卓睿企管顧問公司董事長葉微微指出,時時觀看手錶,計算眼前一小時的使用效率固然重要,但是背後指導行為方向的「羅盤」,才是真正的王道。

所謂「羅盤」,講的就是「價值觀」。

她 以人類追求快樂的3個層面分析,層次最低的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競爭式快樂」;進步一點的是「條件式快樂」,以「交換」為原則:「你做到什麼,我 就給你什麼」。最高層次的是「自覺式」,從內在驅使的快樂,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一旦你來到自覺式的快樂,往往不容易受外力干擾,此時,無論一分鐘或一個 小時,都會產生爆炸性的威力!」葉微微強調。

她進一步指出,時間管理要管的不是「事」,而是「方向感」。

若你很清楚自己的方向,是要去「創造價值」,你的工作角色自然就會從這個角度去準備,包括過程中要做什麼,要有什麼突破。

等見到客戶時,因為目的清楚,結果就會如你預期,而非一味拘泥時間技術卻無頭緒、把寶貴時間花在摸索的人,「兩相比較,客戶對你的效率與讚許,都會讓你這一小時的價值跟別人不一樣。」

時間觀念第3堂課:設定合理的目標

所謂「時間要花在刀口上」,指的是有了方向感後,要用「最少投資時間,達到最多時間利益。」

首先,必須清楚的設定目標,目標要具體,有設定完成期限,否則只會是個空洞的願望而已。

謝孟蓉,29歲,專科畢業的她做過台灣高鐵的行政人員,3年多前進入外商汽車公司擔任客服人員,每天的工作是接電話、處理顧客的各種疑難雜症,由於編制不大,連倒茶水、上廁所、中午用餐時間,都要與同事輪流。

沒電話進來的空檔,也不得閒,她必須準備客戶要求的文件,主動打電話聯絡客戶,報告處理進度,一星期內會有幾天得加班到晚上8、9點才忙得完,而且24小時手機得開機,以應付客戶的突發事件。

「我擔心自己的工作會被外包取代,所以下班後我想要培養第二專長,為了工作與生活平衡,我想要重拾中斷已久的長笛課,我想要多念點英文,想要早點存到人生的一百萬,想要交男朋友,……」謝孟蓉列出自己的目標,愈說愈興奮。

不過,謝孟蓉琳瑯滿目的目標似乎與箱田忠昭所提的原則相違。

箱田忠昭認為,這個也想做、那個也想做,太過貪心立下太多目標的話,最後的結果是,連一個目標都無法達成。

他強調,只要設定一個自己要去努力衝刺的目標後,在那段期間,把全副精神集中在目標上,如同握緊「來福槍」瞄準,集中精氣神,就能擊出一發威力強勁的子彈。

其次,為了增加目標實現的可能性,箱田忠昭認為,不妨再準備一個「備份計劃」(backup plan)。

以謝孟蓉為例,若她訂了3年後打算存到台幣100萬元的目標,每天開源節流,萬一無法如期達成時,至少要存到台幣60萬元才能接受,這就是備份計劃的概念。

備份計劃並非給自己偷懶的機會,而是當理想與現實差距拉大時,可以有個較接近的目標,激勵自己前進,不要輕言放棄。

時間觀念第4堂課:做好目標企劃

立下目標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接著便要「企畫」一個可執行的計劃,著手「實行」,並常常「追蹤」方向是否正確。

以從貿易業轉戰壽險業的廖崇聖為例,30歲的他,訂下3年內要達到每月收入20萬元的目標。以目標企劃的角度思考,目前廖崇聖每月月薪約7萬元,比較可能執行的方式是以每年增加7萬做為進程。

首 先,企劃的第一步得看「業績」從哪裡來。曾任美商3M、雅芳公司教育訓練主管多年,現為業務銷售顧問的王亞蘭分析,業績不外乎來自「客戶」與旗下的「業務 員」。因此,不妨將這兩個角色,按潛力分為ABC三級,並就業績貢獻的大小,分配自己投入的時間,以免自己一視同仁,卻不見等值成長似的「瞎忙」。

其次,除了勤於拜訪,還要做好客戶資料管理,想好客戶不在時的備用方案,並瞭解公司產品中,哪幾種最擅長,可以幫自己貢獻最多業績。

另外,廖崇聖最困擾、常會佔掉一天中三分之一時間的會議與教育訓練,表面上是阻礙客戶拜訪的大石頭,耗費時間、心力又沒有產值,但卻隱含「先蹲後跳」的爆發力。

待過房屋仲介、銀行、高科技業,每個領域都是超級業務員、現為企業講師的陸易仕國際顧問公司總經理謝文憲,對業務員可能遭遇的時間難題瞭若指掌。

他以自己過去的經驗指出,會議與教育訓練看似花時間,卻是一種溝通與專業的投資,活動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在於主持和參與的人,有沒有思考如何提升效率,並從中補強自己不足的知識與技巧。

尤其,這些看不到的能量需要累積一段時間,但往往在爆開的點來臨前,大部份的人就放棄了。「若你懂得堅持下去,只要銷售技巧、時間管理、客戶關係到達成熟階段,業績倍增的量會十分驚人,目標達成會事半功倍!」謝文憲強調。

時間觀念第5堂課:掌握「緊急」、「重要」的N字法則

藉理財的觀念來管理時間,往往可以收到異曲同工之效。

著有多本時間管理暢銷書的台灣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呂宗昕曾在電視上看過一個節目,一位理財專家現身說法,教導年輕人如何儲蓄。他說,一般人的想法都是以下面的公式在考慮儲蓄的事:

可儲蓄的金額=總收入金額—總支出金額

按照這個公式,若開銷過大,往往存不了錢。所以,那位理財專家建議將公式修正為:

支出的金額=總收入金額—預定儲蓄金額

也就是說,若你想固定有一筆儲蓄,賺來的錢得先減去這個數字,把這筆錢預存下來,剩下的才能拿來消費。
他藉此觀念延伸到時間管理的訣竅:

工作的時間=總共可運用時間—目標達成(進修)預定的時間

在 高科技公司擔任研發工程師的黃耀星,笑稱說自己在高壓力工作下,養成了「3快」功夫:「吃飯快、開車快、睡覺快」,且恨不得每天都有36小時,多出來的 12小時,不是拿來休息,而是可以用來進修。他為自己訂下的目標,就包含了3項進修計劃,包括語言、專業知識,還有跟未來晉升有關的管理知識。

他除了中午午休與下班時間全挪作自修之用,星期日還花上8小時在補習班學工作所需的AutoCAD(繪圖軟體),甚至,星期六難得與女友相處,他都計畫拿來學別的東西。

呂宗昕審視他一天的作息表,發現他每天竟花上10∼12小時待在實驗室。因為工作時間太冗長,讓晚上無法有規則的時間上補習班進修,呂宗昕藉著前面所提的時間公式,建議他預留固定「儲蓄」的時間,逼著自己提早結束「支出」的工作時間。

工作時間的運用要非常有效率,關鍵在於是否掌握了一天工作的「輕重緩急」,而非「先來的先做,後來的後做」。所謂「輕重緩急」,可依「緊急」、「重要」的程度,分為4個象限,處理順序依N字形進行(見上頁「4象限N字法則表」)。

對研發工程師而言,第1優先的通常是機台故障維修、實驗成果、年度研究計劃報告;第2優先的是機器保養、調整等例行性的事務;第3緊急不重要的往往與工作領域無關,譬如尾牙聚會;回一些與工作無關的e-mail、閒聊等則是落在第4個順位。

呂宗昕建議,不妨在昨晚就決定好今天處理事情的優先順序,或是在8點進公司時,先規畫好今天實驗的計劃,減少try and errors(嘗試錯誤)的時間,想辦法讓上班時間縮短,就有更多時間去安排其他目標的進修機會。

另外,想過一個有效、規律的生活,你必須在「重要不緊急」的第2優先象限中,放較多比例的時間,因為它強調「計劃」與「預防」,容易助你成功。

若你發現自己陷於第3象限,你需要學會對不重要的事情說「不」,若第4象限花掉你太多時間,代表你不清楚想要什麼,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目標設定。

管理大師史蒂芬.科維(Stephen R. Covey)在《與成功有約》一書中,談到時間管理其實就是個人管理,與其著重於時間與事物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維持產出與產能的平衡上。

因此,善用你的一小時,無論是工作或休閒,是專業的精進還是興趣的深耕,樂在其中,不斷尋求專注與平衡,每個充實的一小時,會構成一天,一週,一年,就會產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力量,為你帶來最大的時間利益!

想提升業績嗎?來 銷售咖啡因 SALES CAFFEINE 看銷售界最新的絕招吧!

2009年8月4日 星期二

2 招高明話術,立刻掌握人心

在酒店林立的日本銀座,第一名的紅牌小姐通常不是絕世美女,卻絕對是能讓客人感到「跟她聊天真開心」的女性。

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立刻抓住人心、讓對方人感到放心,並且愉快地交談?《銀座媽媽桑說話術》一書指出,有兩種高明的話術,可有助於立刻掌握人心:

話術1:顯得自己很了解對方的苦衷。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擅長的事,所以即使知道對方的「罩門」,也不能將對方不擅長或對方感到自卑的話題搬上檯面。例如,如果知道對方很不喜歡唱歌,卻當眾刻意問對方:「如果尾牙時,大家一起去KTV唱歌,妳也打算不去嗎?」這樣的問法顯得完全沒有考慮到對方的苦衷。

甚至如果跟對方說:「大家都很喜歡去KTV唱歌,不喜歡唱歌就算了,竟然也不去捧個人場,真是個不合群的怪人!」這種否定對方的言詞,很容易讓對方永遠都不想再跟自己說話。

如果已經意識到對方不喜歡唱歌,當大家在一起聊天時,恰巧談論到與唱歌有關的話題時,就可巧妙地岔開話題,並且設法改變話題,讓對方不必回答不喜歡的問題。如果能做到這種程度,一定會成為對方最信任的人。

有些可能引發對方自卑感的關鍵字也要留意,包括與「身體」(例如,身高、體重、頭髮、聲音)或「過去」(例如,學歷、職業、經歷)有關的話題。當然,最好還能仔細觀察對方的表情與反應,如果對方臉上顯出絲毫不自在的表情,就要迅速轉移話題。

話術2:站在對方立場思考,不要否定對方

稍微想像一下這個情景:在公共場合中,破口大罵自己小孩的母親;職場中,道人長短的同事,兩者的共通點就是「否定別人」,而且兩者都不會讓人感受到「真正想解決問題」的誠意。所以,言談之間一定要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千萬不要否定對方。

假設有人這樣對你說:「那個服務生真是一點也不貼心!他根本不適合在餐飲服務業工作!」面對這樣的問題,如果你回答:「對啊!那傢伙真的很沒用!連點菜也記不住,總是給大家找麻煩!」即使你說得沒錯,但仍會給人留下「道人長短」的不良印象。

如果能回答:「是啊!因為他是新來的,他還不習慣!真是對不起!」這樣既能「肯定」埋怨一方所表達的意見,但也沒有因此而「否定」服務生,反而是藉由「他還不習慣」這句話,來肯定或安慰服務生。

(取《銀座媽媽桑說話術》,小太郎著,三采文化出版。)

2009年8月3日 星期一

釐清現況與需求買到合適保險

掌握關鍵五問題 保費調漲不用愁

隨著保單預定利率持續調降,保險商品越來越貴,不少人也得重新檢視調整保單組合;只是調漲幅度最大的險種,是否就是應該最先搶進的商品?倒也不見得,滿足人生不同階段的需求,仍是購買保險的首要原則。

低利環境下,保單預定利率持續調降,保險商品也越買越貴。近期,不少人開始攤開自己的保單,詳細檢視其中內容,準備在調漲前補足所需。但,保險商品沒有好壞,只有適不適合。面對不同人生階段該怎麼買才對,透過五問答,幫助保戶釐清現況與需求。

保單調漲 買儲蓄險停看聽

這波保單調漲,有沒有商品會因此停售?有必要趁漲價前購買嗎?

答:由於保險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保單預定利率也跟著下滑,年期愈長或有保證利率的保險商品,都是這波調漲最凶、甚至停售的重點。例如,增額壽險、傳統壽險及儲蓄險,都因年期較長、與利率變動關係較大,近期已陸續停售。

進一步舉例,日前保險公司停售的增額壽險,內容即是保額每年增加五%的單利、繳費二十年期滿,又享有六%的複利。不但年期長,而且利率又高,在保險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的情況下,保單成本昂貴,保險公司自然得停售。

不過,這波儲蓄險或傳統壽險保單停售,是預定利率在二.七五%的商品。之後,取而代之的則是預定利率二.五%的商品。

預定利率高低,與所繳保費有關。以三十歲男性為例,儲蓄險預定利率由二.七五%調降至二.五%,保費大約再貴二千元,如果有強迫儲蓄需要,確實可考慮,但要注意的是,低利環境下儲蓄險條件已不像過去,購買前不妨多方比較。

醫療險 實用與否才是關鍵

業務員說終身醫療險以後會變貴至少三成,是真的嗎?我該不該現在就買?

答:在金融海嘯後,原本被當成消耗品的醫療險也搭上保本的概念,讓消費者多了理財的規畫空間,只不過因為保障範圍廣,又有終身保障,使得醫療險在這波保費調漲潮中,名列漲幅最高的險種,保費在八月以後將比現在貴上二至三成。

然而,這並不代表消費者得立刻搶購。首先,保險並不是投資,過與不及都不是好事,消費者還是得以財務狀況為首要考量,每年保費支出不宜超過年所得一○%的上限,否則連日常生活都會受影響。

其 次,醫療險的產品結構較為複雜,購買前更需要多方比較,除了保單生效前的觀察期天數、理賠的項目數量與內容,以及理賠限額或住院日額倍數外,業務員的素質 好壞也十分重要。畢竟用到醫療險時,多半已經躺在醫院裡了,這時候平常往來密切的業務員是一直找不到人,還是一通電話就幫你跑所有理賠流程,才是保險能否 發揮功效的關鍵。

退休族 留意還本型較實在

我是六十多歲的退休族,最近業務員跟我推銷醫療險,我該考慮嗎?

答:如果原本就有規畫醫療險,其實不急於一時加買,因為退休族的保險規畫重點,在理財而非保障。因此,現階段可多留意還本型商品,或年金險。特別是八月以後,還本型產品保費大規模調漲,退休族可乘機檢視自身理財需求,若有需要,適度加保,以安度退休後生活。

由 於壽險、儲蓄險商品變貴,對保戶吸引力降低,目前業務員主推商品,確實以醫療險為主。但對退休族來說,因為小孩長大、對家庭經濟責任減輕,此時保險規畫重 點,應以理財為目的。特別是有稅負考量的退休族,利用還本型、養老型壽險,可達到不錯的效果。相較醫療險,因為年紀較大、保費更貴,如果先前已有規畫,現 在不妨留意退休理財相關產品。

新手爸媽 先保障經濟支柱

問:家中新生兒剛報到,面對保費調漲,我該買什麼保險?

答:家裡增添新成員,經濟責任也加重,在收入有限、未來教養子女費用卻難以估計的情況下,保費就要花在刀口上,保險重點應在家庭經濟支柱、而非新生兒。

也就是說,如果資金有限,在保費調漲前,父母可以利用定期險方式,加強壽險保障,並搭配產險公司推出的健康險,或利用公司團保,花小錢補足保障缺口。

如果行有餘力,再利用這波保單調漲影響最小的投資型保單,作為子女教育基金理財工具。有些人先幫小孩買高額保險,卻忽略自己保障是否足夠問題,都是本末倒置的作法。

因此,正確的觀念是,新生兒誕生前,父母要先檢視自身的保障是否足夠,再根據需求進行加保,而不是先幫小孩比較保險商品。畢竟家庭經濟來源不是小孩,只要父母有賺錢能力,或意外發生時保障足夠,自然可支應家中所需。

Posted via email from George's posterous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