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0日 星期二

蔡娜:台灣,我們中國本就該有的樣子

20歲就是要做些80歲回想起來都不後悔的事!——台灣電影《練習曲》

沉睡4年的台灣夢:一個女生,一個背包,一顆夢想心

這是我台灣環島夢的開始,4年前看的這部電影讓去台灣環島成為我的夢想。但是我和很多人一樣,一直只是將夢想掛在牆上。然後和所有80後一樣,畢業,工作,深深感受當夢想照進現實的無奈。

工作三年,正是大多數畢業不久的80後掙扎於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時候。這一刻,我很需要完成我的台灣夢,來向自己證明,我還年輕,還可以不顧一切現​​實繼續追尋夢想;也向其他人證明,被視為不用擔心買車買房這些現實問題的北京小孩,不是只想在父母的庇護下混生活。北京身份,應該是我們更加努力追尋夢想的理由。

對於台灣我一直有著深深的熱愛,相比風光與美食,台灣這座城市最大的特色在於它的文化創意及溫熱的人情味。這一切在中國都獨一無二——台灣社會文化感強、文化氛圍堪比大陸的北京,重視文化教育及中國傳統文化,在台灣既能體會現代事物,又能感受傳統文化;台灣又堪稱中國唯一的創意之都,創意自由氛圍良好,廣告、設計、藝術等各個領域都很發達,孕育了李欣頻、賴聲川、包益民、林懷民等諸多創意大師;台灣人情最溫熱,是最喜被照拂也最喜照拂別人的體貼之城,同時蘊含著一種珍貴的“慢”,即“賺生活而不是賺錢”。這一切都與大陸日漸冷淡的人情味與越來越功利化的社會形成反差。

因此,這趟台灣行之於我,不僅僅是一次旅遊觀光看看風景享受美食。心懷對台灣這塊獨特的文化創意土地的憧憬,懷著對夢想的追尋,我就這麼出發了。按照自己多年累積的對台灣的理解,踏出一條文化創意之旅。

一個女生,一個背包,一顆心懷夢想的堅定的心。

當飛機落地台北的那一刻,我抑制不住的哭了。夢想成真的感覺對於一個年輕人的意義,不言而喻。

I Can Do It! 我知道,我可以。

人情最溫熱,我們中國本來就該有的樣子

我們這些80後90後,從小是聽著父母嘮叨“我們那個年代”長大的——“我們那個年代,社會治安非常好,晚上睡覺不用鎖門;我們那個年代,鄰里之間關係密切友善經常往來;我們那個年代,社會人都很單純沒那麼急功近利……”

來到台灣,我終於第一次見到了父母口中的“我們那個年代”。在台灣短短的15天裡,我們從小認為作為中國人的良好傳統、對文化和藝術的尊重、該有的知書達禮仁義忠孝,我在這裡都看到了。

台灣是人情最溫熱,最喜被照拂也最喜照拂別人的體貼之城。即使是分隔了61年的大陸人來到台灣,也會即可被台灣人的熱情所感染,因為這份溫暖滲透在方方面面。當你與當地人接觸,就會懂得韓寒在博文《太平洋的風》中寫的出租車司機的故事在台灣真的再尋常不過。此行在台北我住在一位“台灣通”Rebecca家裡,她是我在台灣遇到的最美麗的意外。她不僅免費提供我一個單獨的帶洗澡間的舒適房間,而且我們一起吃飯時信教的她每次的禱告內容都是對我的祝福。我來的時候趕上台灣的雨季,第一天早上因為她要上班,而我們出門已經有些晚了,當她得知我準備去下著雨的陽明山時堅持要再回去拿件雨披給我。她說,“晚這幾分鐘對我上班還好,但是對你很重要。旅途中最怕生病,如果你發燒了要怎麼繼續走下去?”果然當日上山非常陰冷多虧了她的雨披。在大陸我們可能會在“順便”的情況下去幫助陌生人;但是在台灣,台灣人會把陌​​生無助的你當做親人、當做至交一樣的用心照顧。

台灣之美美在人情。台灣,就是我們中國本來該有的樣子!

文化創意領先亞洲, 每個台灣人都是文藝青年

相比風光與美食,台灣這座城市最大的特色在於它的文化創意,這一切在中國都獨一無二。在台灣這個十分現代化的都市,你既能體會現代事物,又能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台灣社會文化感很強,文化氛圍堪比大陸的北京。由於在文字上保留了繁體字和部分古語用詞,台灣人在閱讀古籍時的障礙相對小於大陸。這使得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很深入的理解與傳承。

台灣人又很愛讀書,有位網友在微博上寫到在大陸地鐵裡年輕人大多在玩手機,而在台灣他們往往在看書。 24小時不打烊的誠品書店已然成為台灣文化地標,它不僅有夜間照耀在桔色燈光下的海量好書,更有誠品自己出品的雜誌《誠品好讀》及文化課堂誠品講堂,源源不斷將好文化傳遞給民眾。

經過長期的文化積累,台灣人似乎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良好的文學眼光與素養。不僅在島內初版的圖書兼備文字功底與優美的視覺設計,在外籍書的引進上台灣人也總能夠篩選出精華引進。同時台灣的譯本比大陸一些作品讀起來更有文化底蘊與語言美感。

除了能夠“推陳”保留中國的大國文化,台灣同時神奇在它還能夠“出新”——台灣創意氛圍良好,是不輸日本的中國創意之都。台灣的廣告、設計、藝術等各個領域都很發達,孕育了話劇創意導演賴聲川、文案天后李欣頻、廣告創意天才包益民、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等各界的創意大師;難怪有任何全球性的設計與創意展會在中國舉辦,就一定會選在台灣。

在台灣,創意隨處可見。隨意一處街邊廣告、隨便一瓶酸奶上都洋溢著創意而深刻的文案。記得在一個週一工作日早上和我很多上班族同乘一輛公車,偶然間看到CBD大樓上一塊綠色紮眼的廣告牌上寫著:我們的家鄉不大,那麼急,要去哪里阿?雖然我當時不是個睡眼惺忪忙忙碌碌奔赴公司的上班族,但看到它瞬間完全被Hold住了,那個早晨頓時睏意全無。

台灣同樣用藝術極具創意的為原本老舊的老廠房老倉庫注入新活力,相當於2個北京大小的台灣竟屹立著大大小小上百座“藝術再生空間”。大到台北由老酒廠改造的的華山1914藝文中心,由松山菸廠改造的松山藝術區,高雄駁2藝術區,由廢棄村落改造的寶藏岩國際藝術村,小到高雄改造老房子而生的豆皮咖啡館。很多旅遊團旅游到了台灣經常會抱怨這裡怎麼有點舊舊的,殊不知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如果你認為這些文化創意都高高在上是藝術家們的專長,那就狹隘了台灣。在台灣,文化與創意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台灣各大藝術館與文化機構經常舉辦各色展覽,同時很多機構都開有文化藝術課堂,從電影創意、音樂表演、時尚生活DIY到手機數碼應用研究、文化色彩搭配應有盡有。我在台灣期間碰到了很多“一期一會”的創意展會,在當代美術館拿了當下的文化展覽宣傳冊,本來覺得自己很幸運。但仔細一想,在這樣一所文化創意資源豐富的城市,即使是隨便走幾天也總會碰到有趣講座與展覽。而且在台灣街頭,隨意趴趴走都會邂逅一些令人驚奇的特色小店,比​​如松江路的敘事館餐廳,可以邊吃飯邊親自體驗木偶戲文化,興起之餘完全可以自己來上一出“木偶歷險記”。難怪連台灣人自己都說時不時就會被街邊新開的小店驚艷到。

在台灣,恐怕人人都是文藝青年!

社會便利與人性,不輸成都杭州的宜居城市

在台北松山藝術的台灣設計館裡記錄了台灣設計行業發展的歷史。由1950年開始,台灣的工業設計以10年為一個單位逐步由滿足功能性設計到做符合人性化的設計、趣味性設計、新奇性設計,再到現在的追求人性化貼心設計。這份人性化貼心設計不僅體現在台灣向全世界展示的創意作品中,它同樣回歸百姓家,洋溢在整個台灣的每一個街邊細節裡。

要看一個城市的人性化與便利性,就要看看他們怎麼對待殘疾人。在台灣的半個月裡,我在街上、在捷運站、在誠品書店經常見到乘著專用車出行的殘疾人。他們和正常人一樣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去商場購物,彷彿與別人沒有任何差異,這背後是台灣處處高便利性的城市設施設計。

比如台北的捷運(即地鐵)有很多層,各層分佈不同線路,如果你需要換乘大多時候只需要從B3到B2這麼簡單,而這層層轉換間也專門為行動不便或行李較多的人準備了直梯。台北的捷運換成很難超過5分鐘,而在北京,我不敢想像一個殘疾人在西直門由13號線轉乘2號線的崩潰。正常人都需要邊走過層層樓梯與拐角邊罵爹長達15分鐘,又何況是行動不便的他們。在大陸,我們在街上在商場在各個生活場所很少能看到這些殘疾人。雖然街上有盲道卻經常被各種攤位或停靠的自行車佔用,地鐵裡有殘疾人專用裝置卻幾乎只是個擺設。

對待殘疾人都能如此,對普通民眾就更不用說了。台灣所有便利店門口都有公益箱,顧客可以隨手捐購物發票給貧困老人刮獎用於改善生活。據說真的有人因此中過上百萬,惠及了不少老年人;台灣的捷運及公車全部配有“博​​愛座”,平時大家不會去坐,完全是留給老幼病殘。而且捷運站還貼心的提供博愛貼紙,不好意思開口的老婆婆可以通過它獲得大家的讓座;台灣很多公車站牌可以360度旋轉,方便等車的旅人任何角度查閱;台灣的公車座位兩角弓起,習慣在車上小睡的朋友再也不必東倒西歪免去了不少尷尬;台灣的地名好多叫忠孝、仁義。 "四維八德"(四維即禮、義、廉、恥;八德即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不只是存在於路名中,更是被許多學校用於班級的命名。長期耳濡目染下,這些教導就成為所有台灣人心中自然而然的道德信義。

還有什麼能比這些細節更能體現一個地方的人性與熱忱?

台灣之旅:New Your Life

十五天環島下來,事實證明來台灣完全是個再正確不過的選擇。很多人辭職、逃學、分手後會選擇去看看西藏5000米上的純淨世界,或切換到麗江悠然自得的慢節奏生活。而台灣是當你的生活遇到瓶頸時的最佳選擇,因為除了走過美麗的風景、感受一種完全不同的社會風土,從台灣這所老城的成百上千的再生空間裡,你將感受到生命的煥然一新。

第1天,在貓空起起伏伏的纜車裡,好似坐看自己人生的潮起潮落,有低谷也有崛起。

第2天,在台北寶藏岩藝術村、華山1914與松山菸廠,看老廠房老村莊藉由創意重生出新動力,問自己遭遇瓶頸的人生是否也能“枯木逢春”?

第3天,在台北看到了夢想已久的《以愛之名,翁山蘇姬》,看一位普通的牛津家庭主婦臨危受命化身為緬甸民主的希望。聽著《卡農》在淚光中懂得每一個夢想都值得年輕的心不顧一切的去追尋,每一個夢想成真的時刻都是我們用一生去奮鬥、去享受、去懷念。

第4天,閒逛台北老市場做一天地地道道的台灣人,看台灣生活最真實的一面,感受到他們將平淡生活也過的有滋有味的生活藝術。同時思考,原來我們庸庸碌碌的追尋中,到底什麼才是該堅持的?什麼又是該放棄的。

第7天,在震後為人們帶來希望的紙教堂靜坐,撫摸至剛為韌的紙張力量。人生最脆弱的時候同樣也是最堅強的時候!在以流浪貓出名的侯硐、以青蛙及生態聞名的桃米生態村,嗅出了,這個世界,並不是拼你有多優秀,而是拼你有多獨特。從而決定不從眾,頂住一切反對堅持自己的風格。

第8天,在南投春陽部落,訪《賽德克巴萊》的後裔族群,一位賽德克老人的藝術堅實讓我對自己說:作為年輕人的我們,在遇到問題時,在無人相助時,在人生的低谷時,還有什麼理由不堅持著走下去呢? It’s time to cheer up!

第12天,在墾丁鵝鑾鼻公園的最南端燈塔,回想《春光乍泄》里阿飛將梁朝偉的煩惱遺留在世界最南端燈塔,輕輕將一切過去都留在這國境之南。

第13天,被一顆小小的牛軋糖所打動,它選用造價較高的海藻糖與火山豆替代廉價白糖與花生。台灣很多良心企業寧可提高原料成本,也要將最好的品質帶給顧客。從中堅定自己以後的做事原則。

第14天,最後一站途經花蓮美麗的花東海岸,路邊是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迷人風光。終於明白,美景不只是在成功的峰頂,原來人生的沿途也很精彩!

旅行台灣不應該只是吃喝玩樂後的一笑而過。

旅行台灣使人保持清醒,跳脫出柴米油鹽的生活瑣事,躍出忙忙碌碌已經麻痺的追尋,藉由一個全然不同的社會反思自己原有的生活軌跡,到底什麼是該堅持的,什麼是該看淡的。

我非常喜歡的台灣廣告文案創意天后李欣頻老師曾著有《2012,心靈重生》一書。 2012年我邂逅台灣,獲得了心靈重生。還有幾天我即將24歲,由於感恩前輩對我的教導與幫助,同時看到很多同學對公關行業的困惑,看到很多NGO對於傳播自身項目的無助,去年我成立了公益組織@公關樹,希望用我們的傳播專長做公益。我走過了一年看不到希望的摸索與質疑。

感謝在人生窮盡時,走了這趟台灣踏夢之旅,我一定會把公關樹做下去。雖然我們的力量有限,但就像兒時徵文大賽的題目——退潮時一個男孩撿起海灘上擱淺的魚一條條拋回海中,一個成年男子問他,“孩子這麼多魚你救不過來的,誰在乎呢?”男孩指著手裡的這條說:“這條在乎,還有這條,這條……”

這,就是台灣對我的意義。

台灣,New Your Life!

後記:台灣,來過一次你就會懂

2003年,第一批台商剛剛拖家帶口來到大陸,他們幾乎是第一批來到大陸的台灣人。那時候,台灣對於我們還那麼陌生,還那麼偏執。那時候,兩岸之間還沒那麼開放,曾幾度因為經濟、政治等各種問題關係緊張。

May,我的一個台灣朋友,高中時期來到大陸唸書。還是個小女孩的她從人情溫熱到不可思議的台灣來到相對淡了一點的大陸,從文化藝術氛圍非常濃厚的台灣來到一所相對淡漠一些的大陸都市。瘦瘦小小的她曾經在踏進國內班班級的第一天被大陸男生當著全班面吼“說什麼來自台灣,你要說中國台灣”,第二天就被迫回到了國際班去。她說,那兩年都不知道是怎麼過來的。

這或許是千千萬萬來大陸的台灣人那段時期的生活寫照——不被理解、不被接納

2004年,第一批大陸人陸陸續續因為工作、探親等緣故來到台灣。被台灣的風土人情深深震撼的他們,回來後不遺餘力的向親朋好友推薦台灣。滿腔熱忱的他們接到的,全是異樣的眼光與背後的議論、嘲笑。

阿秀秀,媒體工作者,因工作關係走在時代前端首批赴台並被深深打動。回來後不遺餘力的將所見所聞傳播開來,她得到的只有親朋的不理解,被同事罵哈台,或許還有來自領導層的壓力——在一所中央機關,“哈台”還想不想混了?我不敢想像那時的他們是如何的寂寞和無助。

這或許是萬萬千千熱愛台灣的大陸人那段時期的心靈縮影——孤獨寂寞、不被支持

然而,這些人並沒有就此退卻、就此停下腳步。來大陸的台灣人在飽受爭議下,默默保持台灣從小教育他們待人處事的那份熱忱與德行,去笑對周圍的緊張空氣。去過台灣的大陸人在反對聲中,鏗鏘著繼續傳遞台灣帶給他們的那份心靈感動。

有些人注定是走在時代前端的。這些人往往很寂寞,不被周圍人理解,因為時代需要一段時間跟上他們的思想。但正是這些可愛的人們,他們像太平洋上一陣陣溫和的海風,漸漸吹淡了兩岸人心裡那張緊繃的弓。從與他們的交流中,我們開始看台灣電影、開始關注台灣文化、開始著迷台灣的創意、開始了解《我們台灣這些年》。摒棄單一的政治眼光後,台灣第一次真正進入了大陸人的視線。我們慢慢開始強烈好奇台灣這片土地與這裡友好的人們。不知何時,台灣就這樣潤物細無聲的潛入了我們的心田。

7年後,2011年中國開放了首批台灣自由行城市。當這期待已久的硬件條件具備了,大陸人再也抑制不住對台灣的好奇與嚮往,紛紛赴台踏夢。截止2012年2月,赴台人數共計45,899人,並且繼續呈現迅猛增長。

來過台灣的人,幾乎沒有一個不對它大加讚賞的。無論是風光、美食,還是這所城市暖和和的人情味。每個人眼中都捕捉到了台灣可愛的一面。每個人都成為一顆小小的火種,繼續將兩岸間的這份心靈感動傳遞下去。

我是@公關這盤蔡,回來後我將台灣感受刊發在台灣媒體《旺報》中。在其鳳凰網的blog中獲得了超過14,000次的點擊,是其他同類文章的2-5倍,但同時又極有爭議性的評論。理解的網友支持我眼中的台灣,慶幸台灣保留了中華民族的良好文化。不理解的網友罵我是丫頭片子,罵我親台哈日,甚至罵我不配做中國人。但是當前輩們問我“我們所奉獻的是不留丹青照汗青的大愛,你,願意加入我們的行列嗎?”我想都不想脫口而出:“I Do!”我相信,你們大家和我一樣,將繼續義無反顧的投入傳遞台灣的行列。

我相信,隨著接觸越發深入,台灣將帶給我們越來越多的感動與反思。我們也將帶給台灣更多的智慧與借鑒。都說7年就是一個輪迴。第一個7年裡,感謝所有那些先驅的付出與堅持,將這樣美好的台灣帶給我們。下一個7年裡,希望我們更多人接起這根無聲的接力棒,繼續走下去。

這世上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台灣,我還會再來的。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