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

我該不該回台找工作?

撰文者:Dr.A

Q:我目前在大陸工作,薪水大約是台灣的一.四倍,但是,這工作卻不是我有興趣的工作,想說趁這波台灣有徵才需求回台灣找工作,但害怕回台灣找不到工作,或不是我有興趣的工作,結果兩頭空,請問我要怎麼辦?

A:每個人在不同工作上的能力與喜好,只有自己最清楚,所以對換工作這種事,旁人很難給你一個正確的解答。不過你可以先把幾個問題想清楚。

經 濟學家史賓偉金(Johannes Spinnewijn)的研究發現,失業者往往對他們能找到新工作的可能性太樂觀——平均來說,失業者預計他們只要花七週就會找到下一個工作,但實際結果 卻是他們花了二十三週。所以你得先回答自己一個問題:若找新工作的時間比原先預期還要長,我有辦法忍受嗎?

接下來你就可開始選擇。擺在你面前的選擇有兩個,一個是回台灣找工作,但可能一無所獲;另一個是繼續待在大陸,有份確定的工作。

你面對的是個不確定性的問題:你對未來沒有充分的訊息,但這還是可以解決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經濟學家赫舒拉發(Jack Hirshleifer)就說,「人們可以藉由觀察別人的行動,來獲得有用的訊息。」

例如,如果你的品味與其他人差不多,那麼一間擁擠的餐館,對你來說可能就是個吃飯的好地方;受歡迎的電影對你來說也可能是部不錯的娛樂作品。一個人根據對其他人的觀察來進行決策的狀況,赫舒拉發稱作「訊息流」(information cascade)。

那 麼,你的「訊息流」呢?你可以先觀察和你的能力、工作經歷、背景都相似,而在台灣找工作的人,他們的結果是如何。如果這些人在台灣都順利找到了工作,那麼 八九不離十,你回台灣應該也能找到工作機會。反之,如果這些人在台灣找工作大多都四處碰壁,那你或許應該再忍耐一下。

如果你對在台灣找到新工作很有信心——也就是解決了「不確定」的問題,那該繼續做原有工作嗎?二十世紀經濟學天才費雪(I. Fisher)的看法是:選擇你收入折現後財富最高的工作。例如,目前你的工作預計還能做五年,你可以把這五年的預期收入加起來,用利率折現計算出「現 值」,這是你做目前工作,所能帶給你的財富,假設是數字A;然後算一下你在台灣能找到的工作,假設可以做八年,用同樣方式換算出財富,假設是數字B。如果 A大於B,表示目前的工作帶給你的終身財富較高,那你應該選擇原來的工作;如果A小於B,表示在台灣工作能帶給你的終身財富較高,那你應該考慮換工作。

但是,換工作畢竟不是一件小事,如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經濟學家哈福德(Tim Harford)的看法,「畢其功於一役」式的重大改變,其成效往往不如「漸進式」的改變。馬上把大陸工作辭掉,回台灣找新工作,就是「畢其功於一役」式 的重大改變;但你也可以用「漸進式」的改變,也就是保有現在的工作,但迂迴的利用機會從大陸調回台灣,然後在台灣徐圖發展,這樣效果是否會更好呢?

Posted via email from George 資訊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