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資歷查核
所以我想要花一點點時間分享一個在人力資源業界常常在做的事情:資歷查核 ( reference check ) 。
簡單地說,許多有人力資源運作比較上軌道的公司都會要求應徵者在填寫面談資料的時候,提供一到二位過去的主管或是「可以證明自己的工作績效」的人。一般來說,公司會在確定要錄取你但還沒有發出錄取通知書以前,撥電話給你所填寫的這些人,向他們詢問你的工作表現,以確定沒有錄取錯人。
我身邊很熟的朋友遇到過「錄取某一個人以後,居然發現他履歷表上所寫的學歷或工作經驗是捏造出來的」的這種案例,我聽到的就不只二次。其中有一次是很多 年前在新竹科學園區發生的,對方來應徵人力資源主管,謊稱自己是某國立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的畢業生,而面試他的也是同一所學校的畢業生,那一位應徵者 還臉不紅氣不喘地和前來面試的HR閒聊起指導教授的近況,結果等到面試的HR有一個機會和學校老師聊到這件事情,老師表示從來沒有聽過這個人的姓名,整件 事情才曝光。另外一次寫在一個朋友的部落格裡,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透過關鍵字搜尋一下。前一陣子有一位HR的前輩遇到一位應徵者,那位應徵者非常誠實地 告訴他,這個業界有另外一位非常資深的HR主管曾經教導那位應徵者可以適度地在自己的履歷表上「杜撰」一些經歷以換取面試機會。告訴我這個故事的HR前輩 吃驚到一個不行,覺得世道怎麼會淪落得如此可悲 ( 我寧可相信這中間有一些甚麼誤解 ) 。
無論如何,現在的結果就是,最近有很多HR工作者在許多場合討論資歷查核這件事情,以杜絕履歷表造假的歪風。
另外一種常見的資歷查核,則是為了探聽應徵者過去的工作績效、工作態度、職場行為。
我必須要說,要做這樣的事情就困難了。而要說明清楚這件事情,中間其實有很多不同的角度需要思考。
有一種說法是,請應徵者提供的人選,都是和應徵者比較熟、會為應徵者說好話的人,打電話探詢這些人的意見,不一定會得到真實的說法。我不必然同意這樣的 論點。我自己到今天為止都和大部分我以前的部屬維持還不錯的關係,如果有任何人撥電話來向我詢問他們的工作表現,說真的,我如果要昧著良心 ( 還好我不用這樣做,他們的工作績效真的都不錯 ) 為他們說好話,等於是拿我自己的名聲當賭注,而我不見得會想要這樣做。
我念書的時候,教我們招募與甄選的教授也提到過,研究所入學規定申請入學的學生要繳交二位推薦人的推薦信,一般來說研究所入學推薦信會由推薦人自己寫 好、裝入信封後親自封口,被推薦人不會知道裡面寫些什麼。而每一年都會有一兩位應徵者,在老師們打開推薦信的信封,會發現推薦人直接在上面寫著類似「我並 不推薦他成為你們的學生」之類的論點。
所以你以為應徵者留下的人選就一定會為應徵者說好話嗎?其實並不必然。當你在做資歷查核時發現應徵者主動提供的聯絡人選對他的評價並不高時,呃,至少你知道那位應徵者的自我感覺相當良好,他恐怕是以為那個人對他很肯定但結果不然。
另外一個問題是,一個人會離職一定會有一些原因,其中很常見的原因是自己的老闆。至少在人力資源這個領域裡,我認識很多朋友,那個主管也是我的朋友、部屬也是我的朋友,二個人跟我私交都不錯,但他們因為某些我不知道的原因而彼此不合。如果某一個人得到他以前的主管的負面評價,難道一定是那一位部屬的錯,或者會不會其實那一位主管也大有問題?
我應該也說過不只一次這句話了:「我不是完美的主管,所以不會得到完美的部屬」。所以今天如果我有一位部屬不能成功展現他的工作績效,說不定有很大一部 分的原因是因為我的緣故。也許我給的授權不足、也許我的指示不夠清楚、也許我的耐心不夠多...所以他不能成為我的優秀部屬並不代表他不能成為別人的優秀 部屬。這應該是很持平且中肯的說法。
或是正好相反,就是那一位主管明知該名應 徵者的表現不佳,但又不想擋人財路。我知道某某人的績效表現沒有那麼好,但是開口說他的壞話讓他找不到工作則是全然不同的事情。很多年前我有一位同事,他 很認真負責、工作表現也不算差,但他就是情緒管理很有問題,不用提別人,我自己最初去那一家公司應徵時,都被他掛過電話 ( 我那時的老闆還問我說:「那你怎麼還會想要來我們公司?」真是讓我很跌倒 ) 。又過了一兩年那一位同事終於離開我們公司之後,有一天中午吃飯時我老闆就問我們,有其他公司打電話來請他評論一下那一位同事的工作表現,我老闆於是很苦 惱該怎麼辦,因為他不想說謊、卻也同樣不想讓那一位同事因此找不到工作。
自從我有這個部落格以後,就三不五時會有一些平面媒體、學校單位、企管顧問公司或出版社來邀請我去演講或受訪或出書,而絕大多數的時候我都婉拒。有一個 關鍵因素是因為,哈哈哈,我年輕的時候真的很不成熟,我搞砸過職涯中很多工作或任務,而且恐怕也不過就是前幾年的事情。我有時候會想,如果我的某一位老闆 知道我在這邊教大家怎麼向上管理或是怎麼理性地評估職涯,應該會嗤之以鼻吧。
我自己就曾經發生過,去一家很棒的公司面試,面試我的主管對我印象也很好,我還記得面試的最後,他微笑告訴我說:「如果我們有合作的機會的話,我們公司可能也需要一點點時間進行任用的程序才能通知你, 但...你應該很快地就會接到我們的通知了。」而那是我聽到他告訴我的最後一句話,從此我沒有得到任何訊息,連不錄取的決定都沒有,我等了整整一個月,打 電話去獵人頭公司告訴那一位替我安排這個面試的顧問「我很喜歡那一家公司,但如果沒有機會,我就要去應徵其他工作了。」而那一位顧問替我撥電話給面試主管 後,只簡短地回覆我說「那一家公司的主管請你不需要等他們了。」後來我反覆思考這個面試過程,我認為最有可能的答案之一其實是,我之前某一個很糟的工作經 驗中的老闆在資歷查核的過程中給了負面的評價 ( 我當然不會提供他當作資歷查核的主管,但我的履歷表上就寫著我待過某某公司,而公司的HR主管也是業界的知名前輩,如果有人告訴我說他們二位彼此認識的話 我也不會訝異就是了 ) ,用白話文就是我被「封殺」了。
之後我到現在的公司面試,我直接就在面試的過程中告訴我老闆「我年輕的時候搞砸過一些事情,所以你大概不能指望我的每一位老闆都會對我說好話。」而他聽完只有哈哈大笑說「誰沒有犯過錯?重點是你學到了教訓了沒有。」所以我到了現在的公司。
有時候應徵者確實犯過一些錯誤、確實曾經有過不太成熟的行為。他學到教訓也改變了,但當年和他一起工作的主管或同事卻不見得這樣想,他們還是繼續認為那個某某人就是表現不佳。這已經變成一種成見,而成見無法改變。
我不是在告訴大家資歷查核不重要,對於你想要確認應徵者是不是真的像他的履歷表所寫或面試時所說的待過某一家公司、擔任某一個職務、參與某一個專案、在專案中扮演特定的角色或負責特定的工作...這一類相對上來說比較客觀的事實,我認為資歷查核是很管用的工具。
但是當你想要撥電話給某一個人去探詢另外一個人昔日的工作績效的時候,其實中間就參雜了很多讓這個意見變得不夠客觀的因素。而這可能是你在做這件事情之前必須要心裡先有準備的地方。
既然提到進行資歷查核來詢問工作績效 ( 但真的很多公司這樣作 ) 時可能會有一些干擾因素,那麼就有一個很有趣的事情。
如果公司主管和HR面試應徵者的時候對該名應徵者有還不錯的評價,進行資歷查核時也得到幾乎一致的評價,那當然沒有問題。幾年前我所任職的公司有一位應 徵高階主管的人才,經過了公司的層層評量,認為他是一位聰明、積極、有企圖心的應徵者,但是他的人際技巧可能有需要加強的空間。而我們打電話去給他以前的 同事,大抵上來說對他的評價也差不多。這樣的狀況很正常,從比較嚴苛的角度來看,如果公司用二種不同的甄選工具得到同樣的評價,這個資歷查核的動作或多或 少有幾分「求個心安」的味道,而不見得有實際的效益。不過無論如何,這種結果其實對任用的決策不會製造出什麼矛盾。
但萬一不是這樣的時候該怎麼辦?大概半年多前我遇到另外一個應徵者,他昔日的主管對應徵者有非常負面的評價,表示他上班經常遲到、缺乏團隊合作精神而且績效表現也不理想,但應徵者在面談的過程中出示自己在該公司的績效考核紀錄,連續幾年的績效表現都非常優異。老長官的主觀評價和客觀的績效評量成績有這麼大的差異,我們到底應該要相信什麼?
更不要說很多公司在做資歷查核的技術是有很大的問題的。其中一項是公司透過各種管道找到「非應徵者推薦的人選」進行資歷查核;更可怕的則是公司無視於該名員工還沒有離職,就撥電話去他還在任職的公司進行資歷查核。
不用否認自己做過的蠢事,我年輕的時候就犯過這種錯。那是我第二份HR工作的時候的事情,我們從某知名外商公司裡找到了一位行銷部經理,彼此相談甚歡, 我老闆問我有沒有可能找到可以提供一些關於他的評價的人,但因為他待在同一家公司非常多年,我們也找不到其他的可能,我那時則因緣際會地在私人的場合裡和 那一家公司的品管部經理有過幾面之緣,於是我撥了電話去給那一位不算很熟的前輩,請他告訴我對那一位行銷主管的評價。我非常確定我有告訴對方無論如何都請 替我保密,但就在那之後兩三天,有一次他們二個人在電梯裡巧遇,當時電梯裡只有他們二個人,那位品管部經理就對行銷部經理開玩笑地說了一句:「ㄟ,那個某 某公司的股價很高耶,有機會的話記得找我過去。」
這件事情的最後結果是,那位行銷部經理打電話給我們公司的總經理嚴正抗議,這個任用當然因此泡湯了 ( 還好他的職涯在原來的公司裡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 ,我老闆否認他知道我要打這個電話,而我被罵到臭頭。
當年我年少不懂事,誤以為別人會為我的職涯負起責任或是不會把我的請求當作八卦或玩笑,不過這不應該是藉口,這樣的做法既不專業也不應該。而我則是在很 多年以後才從另外一家知名外商公司學到他們更嚴謹的作法,他們選擇在員工報到後才進行資歷查核的工作,一旦查到新進員工在應徵工作時有虛偽造假的情況,則 視情節輕重一律給予資遣或開除的處分。
我學到教訓了,別人未必。這幾年來我還是或多或少聽到不少公司還在作類似的事情。資歷查核的需求始終都存在,聽說現在還有徵信社接這種生意。我不太確定 這樣作在未來會不會違反個資法,但在現在,特別是某一些產業因為產品或服務特殊,在這個業界工作較久的人都或多或少認識幾位其他公司的員工,所以很容易針 對應徵者過去任職過或目前仍然在任職的公司,找到一兩位認識的人,提供一些所謂的小道消息,有時候我們聽人家說「這個業界很小,留一點名聲給人家探聽」的 時候,大抵上講的都是這一種狀況。
但這樣運作就一定會有人走漏風聲,在應徵者還沒有提出離職前就打電話去應徵者任職的公司調查他的工作資歷,我這一兩年內聽過其中最扯的一個案例,是用人 單位主管和應徵者的主管是同班同學 ( 命運真是捉弄人啊 ) ,用人單位主管在面試後撥電話給他的同班同學告知「你轄下某某人正打算投奔到我這裡來」的消息,這夠糟了嗎?更糟的是那位用人單位主管原本已經打算要錄取 他了,卻在聽完對方的評論後決定不錄用那一位應徵者。告訴我這個故事的人也在那個用人單位主管轄下,所以無法告訴我那一位應徵者後來怎麼了。
故事說完了。說這麼多只是要傳達以下幾個簡單的想法:
首先,只要你要換工作,就很難保證消息不走漏。如果你的老闆真的是一個小心眼到會把離職員工當作叛徒的主管,那麼請你拿出最高的保密規格出來,必要的時 候放低姿態特別跟應徵公司的HR或用人單位主管說明一下,畢竟有時候他們不見得是不在乎你的職涯,只是像我當年一樣無知 ( 咳!這樣講有更好嗎 ) 罷了。
這個業界很小,永遠都有人可能會有意或無意地說了一些對你的評論而讓一家公司因此不錄用 ( 當然也可能反過來,我的職涯也遇過一次,我去面試的公司的老闆正好和一位前同事有很好的私交,而那一位前同事對我肯定有加 ) 你。這也許並不公平,因為對你有負面評價的人可能另有居心或是不了解事實。但這是現實,而且你可以努力的地方很少。
這個業界也很大,那些放話說要封殺你的人,有很多的時候只是虛張聲勢。我工作這麼多年,職場上也認識了不少朋友,和我可能有著相當不錯的私交,但我不見 得認同他們的管理風格或專業。所以是不是他們說不好的人選我就一定會覺得不好?答案不是肯定的。如果有一個人真的可以做到在整個產業裡封殺某一個人,他早 就不知道高升到哪裡去了,哪會在這裡和你一般見識。所以如果你聽到這一類的說詞,不應該完全不放在心上,但也其實不用太擔心。
所以我的結論是,我相信盡量與人和睦相處、努力工作、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也許你仍然不會讓所有的人都認同你,但至少可以把傷害降低並且讓更多人願意為你說兩句好話。
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
全球經濟 溫和崩壞 神原英資:十年經濟冰河期即將來臨
當時,美國道瓊指數仍在一萬二千點以上,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股市的指數水準約在七千點上下,全球兩大股市回到二○○八年金融海嘯前的高檔位置;各界按捺不住地樂觀期待著,或許就在不久的將來,世界經濟將正式走出金融海嘯陰影,重返正常復甦軌道。 但是,當《今周刊》團隊在三月伊始前往日本,專訪日本最具國際知名度的財經大師,被譽為「日圓先生」的神原英資時,他卻告訴我們:「今年,投資人的首要功課是『找賣點』,接下來,全球市場將會非常動盪。」在那一次為時九十分鐘的專訪中,神原英資一共說了六次「轉折」,他不時強調,全球主要股市都將開始向下轉折,雖然時間點不能百分之百的確定,「但,快的話,或許就在今年夏天。」神原英資接著在四月二十七日應《今周刊》邀請來台,也再度重申這個看法。
經濟大勢底定「全球走入十年冰河期」
半年之後,夏季將盡,半年前彌漫全球市場的樂觀氣氛已被悲觀,甚至恐慌的情緒所取代。「找賣點」、「全球動盪」、「股市反轉」,神原英資當時的預言,具體、大膽,但完全精準。時逢金融海嘯屆滿三年,全球市場正在神原英資口中的「非常動盪」格局裡拚命掙扎,九月中,《今周刊》再次專訪這位今年以來預言最具體而精準的大師。這一回,他試著為「後金融海嘯時代」的全球經濟與股市格局定調。 在同樣的悲觀態度之下,神原英資盡可能用不帶情緒性的平和字眼,說出他給投資人的忠告:「至少在未來五年,或者五到十年的時間,你必須開始重新學習,如何與低成長、低報酬率的『全球經濟冰河期』和平共存。」一切,都從「簡單的常理」出發。在 他眼中,結構複雜的美國復甦與歐元債務問題,其實十分簡單,「覺得複雜,是因為你知道問題很難獲得解決;但若換個角度思考,也就是因為問題本身已經無解, 這代表無論政策上做出什麼努力,都無法立即帶領經濟走出目前困局。」甚至他強調,「愈是想再丟出什麼特效藥,結果可能更糟。」迷你泡沫破滅「經濟問題已經累積十年」
神原英資舉例,三年前金融海嘯發生時,各界解讀,「這是過去七年寬鬆貨幣政策下的泡沫破滅」,累積了七年的問題,想當然耳無法在短時間內獲得解決。「但,主要國家的政策顯然期待能夠立即恢復泡沫破滅前的經濟活力,結果呢?」 在 他的解讀,二○○九年到目前,以「撒錢」為主要手段的刺激經濟政策,是創造了另一個「迷你泡沫」,「累積七年的大泡沫破滅了,根本問題尚未解決,現在,累 積三年的迷你泡沫也破了,算起來,世界經濟的問題,已經堆了十年。」七年加三年等於十年,這樣的簡單計算,是神原英資認定未來五到十年全球經濟難有強勁成 長的原因。他進一步解釋,前七年所留下來的老問題,在於泡沫經濟底下的熱絡需求與就業機會都不復存在;後三年「迷你泡沫」破滅後的新問題,是各國「能花的錢都花完了」,無力藉由財政或者貨幣政策帶動復甦力道。「歐美國家的同樣困境是,三年下來,政策效果已經達到極限,接下來任何政策都很難有效扭轉情勢。」神原英資說,因為美國明年有總統大選,聯準會(Fed)有五成的機會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3),但恐怕也難有明顯的刺激效果。 「今年夏天,主要股市的價格陸續回到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前的起點,因此,大勢已定,各國政府撒錢無效,歐美國家幾乎只能放任經濟自體調整。」他說。自 體調整的結果是什麼?學理的說法,是進入「修復資產負債表」的過程,負債太多,手中的資產價值因為股市或房地產跌價而變得太少,於是必須停止消費與投資, 緩緩地讓資產與負債達到新的平衡。「企業、個人,甚至是歐洲部分國家的政府都一樣,有錢也不敢花,經濟當然沒有快速復甦的條件,而是需要長時間的結構調 整。」救市政策無效「各國經濟仰賴自體調整」
於是,神原英資宣告,「美國經濟已經走入『失落的十年』,而歐洲的情況甚至更糟。」歐 美國家正在步入「失落十年」,也將牽連新興國家。「當過去愛花錢的成熟國家開始低成長,新興國家的出口動能必將受到衝擊。」神原英資表示,十年前,成熟國 家的假性需求,營造了新興國家崛起的動能,現在,這股動能消失了,「所以我說,不只歐美,是全球經濟都將處在長期低成長的格局中,或者可以說,全球正在步 入一種『溫和崩壞』的格局。」 往好處想,過去一年籠罩在新興國家的通膨壓力可望緩解,畢竟,需求減少,物價也就不易上漲,但歐美持續施行的寬鬆貨幣政策,仍有可能對物價帶來一定支撐,「全球通膨水準,就將在實質需求減少與資金仍然浮濫之間,處在一種微妙的平衡狀態。」這 樣的平衡對新興國家並非壞事,但卻可能造成近來投資市場「最後一片樂土」的消失。「黃金價格一路上漲,每盎斯接近兩千美元,但如果少了通膨預期,這樣的價 格還能撐得住嗎?」神原英資並不否認金價再創新高的可能,但在「經濟溫和崩壞」的長線格局中,「黃金、商品的價格,恐怕終究是會下跌的。」說到投資,神原英資的預言開始更加大膽而具體。「這是溫和崩壞的第一階段,所以在未來一年,全球股市恐怕將呈同步下跌局面。」他開始逐一點名:美股短期內找不到向上反轉的契機,「未來一年之內可能跌破萬點。」日本股市先看八千五百點,如果守不住,「跌破八千點也不奇怪。」至於確定走入緊縮格局的歐洲,及受到歐美拖累的主要新興國家如中國、印度等,未來一年股市恐怕也以下跌為基調。 另 一方面,歐美及新興國家的經濟下修屬於「正在進行式」,而「早已躺平二十年」的日本,即使經濟尚無起色,但日圓在短期之內可望成為全球資金的避險去向之 一。他評估,未來一年日圓兌美元匯率易升難貶,「一美元兌七十五日圓的匯率將是平均值,甚至可能測試一美元兌六十日圓。」借助人口紅利「美、中相對抗壓」
在經濟溫和崩壞、股市無力上漲的環境中,較具抗壓性的市場在哪裡?「具有『人口紅利』的國家,自體調整的速度會相對較快。」神原英資強調,以人口結構為基礎所帶來的內需動能與創新能量,將是個別國家率先走出溫和崩壞格局的關鍵。 「在歐洲國家之中,除了法國,主要國家的人口都在減少,至於日本,當然更有人口減少的問題。比較不一樣的,是美國。」他分析,美國有很多來自非洲、西班牙等地的移民,生產力相對較高,且美國民間企業的創新能量仍然是全球數一數二,「在成熟國家之中,美國還是比較值得期待的。」在新興國家部分,擁有十三億人口的中國無疑是最具內需潛力的市場,「不只人口多,而且,中產階級正在這個國家快速崛起,而中產階級正是所有經濟體的成長泉源。」 跟隨著「內需為主」的思惟,神原英 資也提出了低成長時代可能加速成長的主流產業。「講好聽一點,經濟低成長,代表的是經濟發展已臻成熟。在一個成熟的經濟體當中,往往並不缺乏物質、商品, 而是缺乏讓民眾生活更便利、更美好的服務。」從投資的角度解讀這番論述,服務業取代製造業,將是未來的必然趨勢。事實上,神原英資是用更高的角度詮釋剛才的說法:「世界必須轉變觀念與作法,想一想,我們還要拚命製造商品嗎?人們既然不需要更多商品,那麼,需要的是什麼?環保、健康,還是教育?」他又說:「當領導人能夠安靜下來重新思考,把重點從『刺激經濟成長』轉移到『讓生活更好』的面向時,經濟,往往也就自然而然找到新的出路了。」在招牌的爽朗笑聲中,神原英資作出結論:「再怎麼說,追求更好的生活,才是經濟發展的原始動力啊!」2011年9月26日 星期一
早起的鳥兒有六折的早餐吃~(Evans Burger The Early Bird) 船長魚排早餐&燻鮭魚班尼狄克蛋
香煎鯛魚真好吃,吃起來很像鱈魚。(尤其上面淋了檸檬滋味更優)
思考致富聖經完整版
書中的重點就是強調:我們的欲望與意念可以吸引到我們想要的。這是一本老牌子的成功學著作,已經熱銷了70年,確實有其獨到的見解所以可以跨越時代。
成功乃基於你追求成功的動機,當你運用自己的心靈力量探討拿破崙•希爾獲致財富的直接方法時,你就是在將它變為你個人的方法。
對任何相信自己能力的人來說,動機加上行動本來就是一個導向巨額財富的明確指針,而文中的行動計畫,可以當作一個引導。 George
作者花了漫長的歲月,經過仔細的分析,總結出締造財富的賺錢秘訣,並經過各行各業人士的測試驗證,為千萬人創造無可計量的財富。
如果您曾經失敗、沮喪,並拙於克服使您失魂落魄的事;如果您努力過卻總遭到失敗,本書將成為您反敗為勝的最後救贖。
本書特色
你的成功乃基於你追求成功的動機,當你運用自己的心靈力量探討拿破崙.希爾獲致財富的直接方法時,你就是在將它變為你個人的方法。
作者在書中提出13個快速致富的步驟,對任何相信自己能力的人來說,是一個導向巨額財富的明確指針,而文中的行動計畫,更是讓你實踐成功致富的最佳指南。
《思考致富聖經》熱銷六十年,全球銷售量超過三千萬冊,是為成功哲學的經典代表作。
作者簡介
拿破崙•希爾(Napoleon Hill)
生於美國,曾任美國威爾遜總統及羅斯福總統的顧問。1908年,還在大學就讀的希爾,擔任一家雜誌社的兼職記者,採訪了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並接受卡內基的託付,著手進行對美國成功人士的研究工作。
希爾花了二十年的時間,拜訪了五百多位美國成功人士。1928年,他完成了具劃時代意義的《成功法則》,成為激勵千百萬人獲得財富和權勢的教科書,同時也讓希爾成為美國社會享有盛譽的學者。
爾後,希爾創立了「拿破崙•希爾基金會」,成為美國成功人士的「進修學院」,他也被譽為「百萬富翁的創造者」,而其十七條成功金律則被譽為「鑄造富豪」的法則。
希爾的作品計有:《思考致富聖經》、《成功法則》、《人人都能成功》、《成功之鑰》、《365個快速成功法》、《鋼鐵大王卡內基的致富哲學》、《你能創造奇蹟》、《人生的轉捩點》、《積極成功的密碼》……等數十本著作。
思考致富聖經完整版
相關好書推薦:
- 曾 喬治 的 網路讀書會 George Tzeng's Reading Club: 這一生要做有錢人:賺錢是一種人人可學的技巧 How to Get Rich: One of the World’s Greatest Entrepreneurs Shares His Secrets
- 曾 喬治 的 網路讀書會 George Tzeng's Reading Club: 你值得過更好的生活:徹底顛覆金錢遊戲規則,讓你耳目一新的心靈致富法 Busting Loose from the Money Game: Mind-Blowing Strategies for Changing the Rules of a Game You Can’t Win
2011年9月24日 星期六
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穿上D'URBAN西裝你也可以成為竹野內豐!日本部長級必備西服品牌,上班族成功的象徵。(西裝是靠細節決勝負的Part2)
我對於購買西裝這件事情的看法是,盡量買你預算能負擔的最好西裝,因為好衣服耐穿,也看來有價值,而好穿就會讓你穿它更久。平均下來,好的西裝比便宜西裝更便宜,後者通常我們穿不到幾次,因為即使是新的也不好看。
別以為省小錢就能賺大錢,這些話在穿著上一點也不實用,因為劣等貨會毀了你。
2011年9月21日 星期三
心念,決定命運
學佛者不講命運,講業力。善業多則福報大,福報大則諸事順利,趨吉避凶。惡業多則福報淺,福報不足則諸事不順,災厄偏多。命的好壞是決定於自己的行為造作,是操縱在自己手中,不是讓別人算,別人也沒辦法幫我們改運,而是靠自己行善造福,累積善業。這是以福轉業,讓重業輕報,輕報化無,而得順遂的人生。
命運的好壞除了與「福報」有關之外,一個人的心念也往往在無形中決定了一生的命運。幸福快樂與否,不是擁有多少或擁有什麼,而是在於我們內心想的是什麼,此即「心念」與「心態」。什麼樣的心念決定什麼樣的命運,什麼樣的心態則決定什麼樣的遭遇。
例如,一個愛抱怨的人,因為常存抱怨的心態,久而久之,「抱怨」便成為他日常生活中慣用的語言,日積月累終成為他的專長,而此專長無形中決定了哀聲歎氣、怨天尤人的個性,以致他的遭遇充滿乖戾與頹喪。
一個愛批評的人,因為常存批判的心態,久而久之會培養出「看人不順眼」的習性,形成言談愛說負面,做事偏愛挑剔,做人愛看缺點的個性,如此則造成一個不懂得包容與善解的苦悶人生。一個愛說是非的人,因為常存說長論短的心態,以致「說是非」成為他的專長,搬弄是非也成為生活中的習慣,久而久之,「愛說是非」、「愛聽是非」與兩舌惡口相呼應,造成生活週遭佈滿「道聽塗說」與「危言聳聽」的論調。如此,讓自己的生活得不到輕安,生活不輕安也是一種苦,而是非纏身、煩惱攻心更是不幸與悲哀的人生。
個性、習慣、心態等均與「心念」有關,心念若不改,而風水、行業、名字等再怎麼改,也改不了命運。此即所謂:「環境不能改,但心境可以改」。同理,「人生不能改,但人生觀可以改」。因此,一個觀念可以改變一個想法,想法改變則心態改變,心態改變則態度改變,態度改變則習慣改變,習慣改變則表現改變,表現改變則一生改變,一生改變就是命運改變。所以說,「命」不用給別人算,「運」也沒有人可以幫我們改,要好命就得學會「運命」,用正信與智信的人生觀來破除迷信與邪信的邪知邪見。
佛法告訴我們:「起心動念、開口動舌、舉手投足均無不是業。」業力牽引向善,則人生光明燦爛,業力牽引向惡,則人生哀愁黯淡。善業要靠善念來啟發,惡業更要藉善念來戒除。生命過程中,心念時時刻刻與我們長相左右,好的心念就如一粒善的種子,會開出芬芳美麗的花朵,讓我們有一個幸福快樂的人生。不好的心念就如一粒惡的種子,會開出厄運的果實,讓我們嘗盡哀怨辛酸的人生。所以我們說:「心念可以決定每一個人不同的命運。」
「凡夫被命運操縱,而智者卻操縱命運。」又言:「人要運命,不要命運。」亦即告訴我們,命運雖有,但仍操之在我。好命不是靠拜靠求,也不是靠人加持灌頂。「一念心轉」則心開意解福就來,「一念清靜」則心誠意正運就通,「一心正向」則心正氣盛邪不侵,「一心向善」則一念善心破千災。扭轉命運的貴人不在遠方,「正念」就是我們生命中最大的的貴人。
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TEN屋:好吃燒、文字燒、鐵板燒專門店。沒吃過的料理、沒使用過的餐具給你無窮的樂趣!(TEN屋 大葉高島屋百貨店)
廣島燒的特色,除了大量的蔬菜,讓料理富含水分,降低不少美乃滋的油膩感,基本麵糊外還摻有燒麵,增添不少飽足感和口感,照燒醬味道很香,舖上全熟蛋皮,更豐富了滋味...看著店員料理過程,一層疊一層,還得翻來翻去,十分佩服,好吃!
租來的人生
有好多朋友,最近幾年都到對岸買房子。聽說這半年來股市不振,房價略有下跌,蠢蠢欲動的我也跟著一位友人到上海看屋去。
到大陸買房子,除了價錢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土地租期還有幾年」的問題。「我喜歡市區老房子,比較有上海的感覺,整修起來應該很美,可惜……,年限只有五十年……。」朋友看上的是一間香山路的老房子,獨棟獨院,頗能激起人的思古幽情。
我有感而發,不免烏鴉嘴了起來:「嘿,其實……,也不用想這麼多啦,過五十年,我們若不在墳墓裡,也差不多奄奄一息。那時在意的,應該是掛了以後要住在哪裡。」住天堂,還是地獄?到時恐怕是更急迫的問題。在人間已沒有未來,誰還在乎房事。
他笑了:「話是這麼說沒有錯,但好像不能考慮『永遠』這回事,我們到底是俗人。自己用不到,還是希望子孫可以用得到。」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我念了紅樓夢的好了歌。
「哇,妳真值得討厭。」他瞪了我一眼:「這雖是風涼話卻是真話。我看過不少有錢的長輩,才剛嚥下最後一口氣,子孫擦乾眼淚後馬上破涕為笑,開始和兄弟們勾心鬥角,規劃起家產如何處置。………但俗人……,就是放不下。」
承認放不下也是可愛的。千古以來,多少人找藉口安慰自己,放下了,我不屑,有什麼了不起,事實上,還是放不下,一點點小錢小資產,在心頭偏有千斤重量。
過去做廣播節目時,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位癌末病患在安寧病房打電話來,問我:「她只剩半個月可活了,可是為什麼她一直掛念著一些小東西呢?」
我問,什麼小東西呀?她說,她以前很喜歡買襪子,總是一打一打的買,現在她最擔心的是,如果她走了,家裡那些襪子還沒穿過,可能就會被丟掉了……。
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怔忡了好久。
望著窗外忽然來訪的驟雨,朋友也若有所思。「活了這麼幾十年,這一刻我忽然有一種感覺,好像我努力得來的一切,不過是一紙租賃契約,一切都是租來的。到了某個年限,就要繳清借款,還回去。」
在很多人眼中看來,他到目前為止的人生,似乎是十全十美的,什麼都有。我們曾開他玩笑,說他什麼不多,就是錢多。
然而,他卻承認,多半的時候,他活在有成就感卻不快樂的狀況中,工作上一直在應付各種挑戰和危機,心靈上一直漂泊無所依。
想想,我們的人生,也都是租來的。沒有一種東西,有生命的或無生命的,真正屬於我們。
我們努力讀書工作,買了個房子讓自己安定,又努力買了車子來逃離房子以求得自由,有了伴侶,簽了終身契約,有了孩子,有了公司,又有了孫子……,每一樣,我們都以為是自己的資產,看著它們,才能隱隱感到安慰。
有人做過統計,受囿於戰亂以及人類壽命之有限,歷史上的土地擁有者,平均擁有「自己的土地」的年歲,並不會超過三十年。與俗話說的「富不過三代」,冥冥中相應合。伴侶,孩子,都不曾認為他們的所有權屬於你。正如多數的我們並不認為,自己是父母資產的一部份,自小就嚷著要獨立自主被尊重。
把活人視為資產,是一廂情願。這個世界或許只是一個很大的租車公司。被命運善待的人,不過是向一個服務妥貼的租車公司租到了一部好車子。
不久前,到日本看櫻花,為了尋找自然風景,我租了車旅行。租車公司令人不得不誇讚。車一來,油加滿,目的地都有衛星導航,只要輸入電話,再複雜的路也一路順暢。又是油電車,十分省油,停車時悄然無聲,公路修築完善,一路上丁點顛簸感也沒有。連找停車場都有詳細指示。還車時,服務員還會對我甜美微笑。完美得有點悵然。真捨不得還。
這或許也只是完美人生的縮影。旅程的最盡頭,有一些不捨,卻還是得往前行,再美妙的陪伴都帶不走,越順遂的人生時光流逝得更令人驚心。不像是租來的東西,不過是抽象的東西而已。如過程、情感與記憶,都是屬於自己的獨特經歷。
雖然說,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已雲消煙散。就算是抽象的東西,也只對自己有意義,無法真正留下什麼,總會成為過去。但一輩子,談不好感情,受不了挫折,存不了美好記憶,還車之前一點值得咀嚼幾分鐘的旅程經驗也沒有,才是最值得遺憾的事情。
租來的人生,值得斤斤計較或細細呵護的,唯有時間,唯有情。
2011年9月19日 星期一
中軸:人體的平衡與健美
這本中軸內容是很札實的,談的就是人體的脊椎、中西醫的臨床、醫理。不過內容太過理論,讀起來生硬,加上全是條列式的描述方法,感覺跟教科書沒什麼兩樣,全書我個人僅覺得八、九章比較可以應用在生活上,與各位朋友分享。
George
李建軍教授以人體工程學為基礎,提出人體中軸的概念
中軸是人體健康的總樞紐,只要維持身體中軸和生命中軸的和諧,讓我們一生的健康都能獲得守護。
即 使是在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愛滋病、心腦血管疾病等人類健康殺手仍未獲得解決;隨著生存環境日趨惡化,新的疾病也層出不窮,這代表著醫學需要思維模式和研 究方法的突破,方能徹底擊敗疾病。而李建軍教授以人體工程學為基礎,提出人體中軸的概念,認為中軸是人體健康的總樞紐,不管人體的結構有多複雜,只要維持 身體中軸和生命中軸的和諧,就會得到健康和美麗。
在本書中,許多自古以來難以解決的醫學問題,中軸理論都給予合理的解釋;許多自古以來難以治癒的病症,人體工程學療法也都提供了有效的治療方法;更以人體中軸的概念出發,提出切實可行的人體中軸維護法,讓我們一生的健康都能獲得守護。
本書特色:
1. 本書作者是人體工程學創始人李建軍,他以人體工程學理論為基礎,反思中醫及現代科學的利弊,透過簡單的文字詳實解說,闡明人體中軸對健康的重要性。
2. 本書針對不同性別、年齡層、職業,以及患有不同疾病者,羅列其適合的中軸保健法。照著李大師的建議,一定能夠幫助讀者改善病症,獲得健康、長壽的人生。
3.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針對女性讀者,李大師特別開闢專章,揭示由內而外美麗的祕密,絕對不容錯過。另外,他還特別提供美體塑身的方法,讓女性不只貌美,還能擁有令人稱羨的形體美。
4. 李大師精心研發的各類保健療法,例如:睡眠脊椎保健法、脊椎沐浴保健法,這些獨門妙方都將呈現在讀者眼前。
作者簡介
李建軍
出生於西安,自幼學習中國佛儒道三家傳統經典,以及鑽研西方先進的天文、地理、醫學科技。學成之後,結合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技術,創立出「人體工程學」理論,以獨特的見解取得卓越的成就。
◎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1998-2002)
◎曾任美國南加州大學人體工程學計畫主任
◎任職上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著有《美國城市之芝加哥風水》、《中軸:人體的平衡與健美》、《當贏總統》、《居家風水這樣做好運才會來》、《環境養生這樣做健康跟著來》、《2011年12生肖運勢大公開》、《2011年12星座運勢大公開》等暢銷書籍。
內文1
第九章 如何做一個內外皆美的人?做愛做的事,對女性的外貌有什麼影響?它竟然和睡眠有關?而且能夠幫助減重?要怎樣才能擁有動人的容貌和形體美?要怎樣才能由內而外,達到真正的美麗?讀了本章,你將會一窺水樣女人的祕密。
如何雕塑S曲線?
人體美應具備什麼條件?陰柔、和諧的曲線無疑是最具魅力的,因之S曲線、黃金分割、中心牽引弧等充分顯示了女體的美,而這些從哪裡來?
李教授精闢解析
在對人體進行系統研究之後,我發現:健康、和諧、自然、氣質猶如天人一般的美妙結合,才造就了女體的萬般風采。
從 自然美的角度來看,主要是指協調、豐滿,有生機、有力量;從造型美的角度來看,應該是勻稱、均衡、穩定、統一。也就是說,寓美於健,健美相融,並把體型美 同儀表美、行為美、心靈美統一起來,如此看來,生理上的和諧和心理上的愉悅密不可分。美是一種高質量的生存狀態,美的內涵中就具有生命完善的意義,內外兼 修、以內養外,在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尋求美麗,才是最佳的途徑。
人體從受精卵開始,不僅一點一點組合成高級的生命程序,而且把每一 個臟腑器官、四肢百骸,甚至全身的每一個細胞,統統聯繫成一個系統的整體,互相連貫、互相作用。人體的新陳代謝不是由一個器官或一個細胞獨立完成的,而是 人體的所有部位協調統一、共同有序完成的。人體老化、出現黑斑、皮膚粗糙等現象,都是由於局部新陳代謝出現問題,從而影響身體整體新陳代謝不平衡。
生 命中軸能促進體型的發育,機體生長受多種激素的影響,其中受生命中軸控制的生長素,是關鍵作用的調節因素。如果在幼年時期缺乏生長素,將出現生長停滯、身 材矮小的現象,即使成年之後,長骨不再生長;如果生長素分泌出現問題,也能使軟骨成分較多的手腳肢端短骨、面骨及其軟組織生長異常,導致手足粗大、鼻大脣 厚、下頜突出等症狀。
另外,生命中軸管轄的情緒不僅會影響各臟器的生理功能,還會直接影響到膚色的變化。如果人長期憂鬱寡歡、焦慮煩悶, 會使上皮細胞合成過多的黑色素堆積於皮膚細胞中,使膚色變得灰暗無光澤。而憂愁苦悶會引起神經衰弱、失眠,也會影響皮膚血液供應,使面容憔悴、眼圈發黑。 有愈來愈多的研究發現,女人容易情緒低落,其根源大多在女人的生理構造。
因此,人體工程學强調:在生理狀態下,身體的各部分互相協調、配合成一體,人體才能表現出健美的特徵;偏離人體各部分的協調,容貌、皮膚就會出現問題。由以上可知,真正的美容不是從局部著手,而是從整體入手。
怎樣才能擁有動人的容貌?
人生下來時,先天相貌的缺陷就已經決定了;而出生之後,人的青春卻要靠健康心理來延遲衰老的降臨。俗話說「愁一愁,白了頭。」史書上也記載:伍子胥過韶關時進退維谷,十分焦慮,一夜之間愁白了「少年頭」。
皮膚的年輕和健康對人的形象非常重要,按事物的發展規律,人的皮膚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衰老,雖然不可抗拒,卻可以採用保養的方式來延緩老化。而人的皮膚出現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很多情況下,心理因素占的比重更大一些。
李教授精闢解析
人體工程學研究發現,心理因素與機體的生理機能、病理變化有密切的關係,人的膚質與精神狀態的好壞息息相關。與太平時期相比,在戰爭時期的皮膚病發病率,明顯增高。
人的皮膚色澤取決於表皮色素的含量、分布位置,及皮下毛細血管收縮與舒張的程度。而這些因素無不受控於生命中軸,它控制著神經體液——內分泌系統的調節,對情緒產生「總導演」的作用。
如 果一個人長時間抑鬱寡歡、焦慮愁悶,會使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5—羥色氨、氨酸分泌過多,從而激活表皮基底層細胞和上皮細胞,使之合成過多的黑色素,而這 些黑色素會堆積於表皮細胞中,使皮膚變得灰暗無光,甚至導致色斑形成。如果一個人經常處在情緒緊張狀態,面部皮膚產生的變化就可能會逐漸固定下來。
憂 愁還會導致神經衰弱、失眠、健忘,間接影響皮膚血液供應,造成面容無光澤、眼圈發黑、容貌焦枯等;對於毛髮的影響,主要有:使毛髮枯黃、無光,分岔、脫落 等。除此之外,不良情緒會損害人體的免疫系統,使免疫細胞活力降低,臟腑功能减退,各種感染性疾病隨之而來,人也就不可能容光煥發了,甚至會直接影響一個 人的氣質和儀態。
因此,心理不良是美麗的天敵,許多皮膚疾患,如:神經性皮炎、皮膚搔癢、痤瘡、粉刺、結節性癢疹、銀屑病、扁平苔癬、溼 疹、紅斑狼瘡、疱疹,尤其是痤瘡的發生和發展,更是受神經因素的嚴重影響。由此,美容應該從調整生命中軸入手,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體衰老、損容的問 題。
那麼,如何調節現代心理病呢?我認為,現代美容不僅應該包含化妝護理、减肥等改變人外在形體的技術和理論的形象美容,更重要的是,它 還應該有體內環保的概念,也就是去開掘人心靈深處的隱私、疏導鬱結的心境、激發對生活的信心,從而營造達觀、歡愉、向上的心情。這才是既注重容貌的美麗、 身姿綽約、髮型服飾得體的外在形象美,同時也注重修養的提高、氣質的培養、個性的發展、心靈真善美的啟發,使人努力跨越年齡、容貌、體態等客觀局限,獲取 震撼人心的形象美和內在魅力美的有效方法。
既然良好的心理對於美容如此重要,或許有的讀者會問:這恐怕很難做到吧?我告訴大家,這並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良好的心理唾手可得,關鍵在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調節。
人 體工程學美容研究中心經過長期的研究,得出這樣的結論:五感六覺最終決定了人們的心理。五感六覺是什麼?就是人們透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及味覺,將感 覺到的信息回饋給大腦形成的某種狀態:或心花怒放、或久久回味、或毛骨悚然、或揮淚而下,這些都會影響生命中軸的協調功能,進而影響內分泌。好比在我們的 日常工作當中,經常會與同事之間產生摩擦,或是遇到工作上的難題,大多數人的反應就是心懷怨氣、消極低沉;甚至有人會因與同事爭執而懷恨在心,一心想報復 對方,這種內心的恨意恰是導致不良心理的罪魁禍首。
性愛是女性美麗的祕密?
1.性愛是影響女性外貌的重要因素
中 國儒家講求中庸之道,所謂「過猶不及」,性愛關係也是如此。可是,總有人大談「縱欲過度」的壞處,卻少有人提及適度的性愛對健康有益,而提及性愛能美容的 就更少了。事實上,性愛是非常好的健康良藥,特別對女人來說,青春永駐是永遠的願望;不過,不管世界上有多少美容聖品,恐怕都無法撫平歲月的痕跡,性愛卻 可以實現。
中國很早就有神祕的「採陽補陰」術,能透過性愛使女性長生不老,甚至成仙。中國道家原本就把性愛當成個人修煉與超越生命的方式 之一,有「合陰陽,延天命,通神明」之說。據說,王母娘娘就是透過「採陽補陰」修成正果,得道升天;此外,傳說春秋時代,鄭穆公的女兒夏姬具有驪姬、息嬀 的美貌,更兼有妲己、褒姒的狐媚,那是得了異人指點,學會一套「吸精導氣」之方和「採陽補陰」之術,因此直到四十多歲,仍然保持著青春少女的模樣。中國醫 學的獨特房事養生法認為:孤陽不生、孤陰不長,藉由陰陽調和,才能使氣血運轉得到平衡。唐代孫思邈也說:「男不可無女,女不可無男。」
性生活若充滿柔情蜜意,感情激盪、亢奮,此時,由生命中軸控制的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也隨著亢進。
做 愛可以刺激男女體內性腺內分泌的作用,除了可以讓男性增加睪丸激素的分泌,增强男性的肌肉和骨骼,還可以增加婦女的雌激素。一方面心跳加快、呼吸加深、頻 率加速,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使肌肉豐滿、關節靈活、體態輕盈、皮膚紅潤;另一方面,卵巢和腎上腺激素分泌量增加,可以促使皮膚保持水分、增加彈 性,指甲發亮,頭髮濃黑有光澤。此外,雌激素可以促進乳房乳腺管和管周實質組織生長,並可協同孕激素促進乳房小葉和腺泡結構發育,使乳房充分發育,維持豐 滿,凸顯女性優美、迷人的曲線。
另外,做愛在心理層面上的作用也會影響到生理,比方說深情的做愛過程,會讓自己感到被愛、被寵、被需要、 被重視,因而讓自己覺得很有吸引力,也更有自信心。研究證明,女性達到性高潮時,體內會釋放出大量的腦腓肽,產生快感;而接吻、擁抱、撫摸及其他肌膚之 親,也能使女性感到愉悅。這種良好的心態,可以使人外表容光煥發、神采奕奕、年輕豔麗,帶來比服裝、飾物和化妝更好的效果。
2.性愛促進睡眠
在前面,我們已經探討了睡眠和美容的關係,知道睡眠對美容的重要性。那性生活不和諧、不完美,是否也會導致失眠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性 生活不完美,是某些人失眠的重要原因。當一個人處於性欲旺盛時期,卻長時間得不到肉欲的發洩時,神經系統便處於高度的亢奮狀態,出現焦慮不安、煩躁的現 象,於是,失眠便接踵而來。這一點在女性身上表現得更加明顯,這是因為男女性欲、性高潮和性欲消退,在瞬間上都有較大的差距。男性的性欲能很快激發,並在 整個性交過程中,很快就達到性高潮,性高潮過後,性欲又可以很快的消退;因此,男性只要達到性高潮,就可以很快安然入睡。女性則不同,女性的性欲要有較長 的發動過程,「平臺」期也較長,即使達到性高潮,性欲的消退也是緩慢的;所以,女性在性交過程中,比男子更難達到完美和諧的程度,也更容易產生失眠。由此 可知,缺少正常的性生活或性生活不和諧、不完美,是女性失眠的重要原因。
完美和諧的性生活對睡眠有促進作用,因為熱情奔放的性行為過後,緊張激動的身軀得以放鬆,肌肉在滿足之後的疲倦中得以舒展,心靈在愉悅的動作之後得以充實。因此,夫妻需要享受性生活帶來的美妙體驗,再同衾共枕,一同進入夢鄉。
3.性愛能够减肥
李教授精闢解析
最好的减肥方法是什麼?人體工程學認為,運動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方式,比如:跑步、快走、體操等;但是,做愛也是一種很好的運動形式。
性生活是一種很好的减肥運動,例如:每星期做愛三次,一年內就能燃燒七千五百卡的熱量,相當於慢跑七十五英里。
讓我們細心的來拆解做愛的「運動」步驟,你就會發現,這個運動理所當然可以减肥,而且動作愈有創意,减肥的效果愈顯著,一點非减肥不可的負擔也沒有,因為這是「做愛做的事」。
從脫光衣服到得到高潮,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和能量的消耗:脫光衣服、溫柔的愛撫、輕輕親吻、使用舌頭的深吻、戴保險套、正常位、體會高潮,這只是最基本的步驟,如果再加上改變體位,如:正常位、立位、騎乘位、側臥位,效果就更佳了。
根據調查顯示:一個熱烈的接吻可以燃燒十二卡路里,而十分鐘的愛撫可以燃燒五十卡路里;即使是動作緩慢的做愛,每小時也可以燃燒二百卡路里。假如你在過程中非常熱烈和興奮,燃燒五百至六百卡路里是意料中事。
因此,一次普通的做愛大約要消耗等於慢跑二十分鐘的熱量,是伏案工作的十倍以上,相當於全力疾走一百公尺,甚至是跑步一公里的疲勞。如果你不喜歡在健身房或是運動場,做白老鼠式的無聊運動,那安全性行為對你來說,是個足够有變化的健康减肥運動。
4.性愛减少婦科病
李教授精闢解析
美麗的基礎是什麼?就是健康。人體工程學研究顯示,性愛可以减少婦科病,為女性帶來健康、美麗。
對一個女人來說,婦科病是最痛苦的事了,有了各種婦科病,你怎麼能談得上美麗呢?所以,女性要美,首先要健康。
在 這裡,我要特別提一下精液的特殊作用,它有助於女性陰道的消毒。德國醫學家在一次生物實驗中意外發現:精液中有一種抗菌物質——精液胞漿素,它是一種具有 特殊功能的蛋白質,一旦進入菌體細胞內,就能阻止細菌核糖核酸的合成。核糖核酸是構成蛋白質不可或缺的生化物質,它的合成受阻會使細菌無法生長。它能撲滅 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球菌等致病菌,可以幫助女性生殖器免受微生物的侵襲。而性生活間隔時間過長,或多年不過性生活的婦女,陰道炎、子宮內膜炎、輸卵管 炎者增多;沒有性生活的女性,則容易罹患乳腺癌、子宮癌和卵巢癌。
我們曾對一百二十位結婚二十年以上、每週有一至二次和諧性生活的婦女做 婦科檢查。結果發現,這些婦女患有陰道炎、子宮頸炎、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等婦科病的僅占百分之十,遠低於較少有正常性生活的婦女。究其原因,精液有規律 的進入這些有正常和諧性生活的婦女陰道內,經子宮頸逐漸到達子宮以至輸卵管,從而對這些部位產生有益的消毒殺菌作用。除此之外,精液在保持婦女體內荷爾蒙 的平衡上,也有關鍵性的作用,可以防止,至少可以减少乳腺癌的發病率。
但是,任何事物都一個法度,超越一定的範疇,就會走向反面。比如: 大男找小女、大女找小男,我認為都不可行,因為這不是正常的採陰補陽、採陽補陰,反而會促成陰陽不平衡,甚至衰退。陰陽衰退後,人的精神、身體都會受到影 響。中國有句俗話:二、八月不可以進行房事,這是為什麼呢?在季節的轉換中,天體的運行都會有些不安,房事講求的是融洽度,不僅包含了男女之間情感、信息 的和諧,還包含了人與天地萬物之間的和諧。只有在充分和諧的環境中,陰陽的交合才能進行完美,才能實現信息與能量的有效交換,並雙雙獲得提升。
購買本書:
中軸:人體的平衡與健美
其他健康類的好書推薦:
- 曾喬治 的 網路讀書會 George Tzeng's Reading Club: 《完全自殺手冊》大震撼作家最新力作 [完全人格改造] ,酒精:一整天一點一滴的喝,可以麻痺腦部和產生快活的感覺。
- 曾喬治 的 網路讀書會 George Tzeng's Reading Club: 不瘦不行,瘦到有型:超人氣減重營養師教你免挨餓輕鬆吃成精瘦型男
- 曾喬治 的 網路讀書會 George Tzeng's Reading Club: 不疲勞的生活
- 曾喬治 的 網路讀書會 George Tzeng's Reading Club: 化妝品的故事 The Story of Cosmetics (網路火紅短片《東西的故事》製作人安妮.雷納德 Annie Leonard 2010 作品)
- 曾喬治 的 網路讀書會 George Tzeng's Reading Club: 食物的真相
- 曾喬治 的 網路讀書會 George Tzeng's Reading Club: 醫行天下 (下) :拉筋拍打治百病
Uptown girl 西城男孩版 VS Billy Joel版(吃屎吧~westlife~~~):一首關於小鎮窮男孩的夢想的歌:把到高級住宅區黃金框起來的正妹。(而且比你高很多)
最近西城男孩要來台北開演唱會,我個人對於西城男孩的感覺不好不壞,即不喜歡也不討厭。不過他們翻唱了一首我很喜歡的老歌,而且還唱壞了。
關於西城男孩新版的 Uptown Girls:2001年3月5日,westlife發行了這首翻唱Billy Joel的名曲uptown girl,以輕快的節奏獲得英國單曲銷售榜冠軍,成為westlife的第10首冠軍單曲。首周銷量292,318張成為他們目前銷售量最高的單曲。
but 西城男孩版的 Uptown Girls超爛。雖然找了現在10年前的超模 182公分高 克勞蒂亞雪佛 Claudia Schiffer 來撐場面,還是不足以改變這首歌西城男孩版的爛
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
哈佛的幸福課 (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到底追求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本-沙哈爾自稱是一個害羞、內向的人。「在哈佛,我第一次教授積極心理學課時,只有8個學生報名,其中,還有2人中途退課。第二次,我有近400名學生。到了第三次,當學生數目達到850人時,上課更多的是讓我感到緊張和不安。特別是當學生的家長、爺爺奶奶和那些媒體的朋友們,開始出現在我課堂上的時候。」
本-沙哈爾成了「哈佛紅人」。校刊和《波士頓環球報》等多家媒體,報道了積極心理學課在哈佛火爆的情景。「幸福課」為何會在哈佛大受歡迎?
我們越來越富有,可為什麼還是不開心呢?
「我曾不快樂了30年。」本-沙哈爾這樣說自己。他也是哈佛的畢業生,從本科讀到博士。在哈佛,作為三名優秀生之一,他曾被派往劍橋進行交換學習。他還是個一流的運動員,在社團活動方面也很活躍。但這些並沒有讓他感到持久的幸福。他坦言,自己的內心並不快樂。
「最初,引起我對積極心理學興趣的是我的經歷。我開始意識到,內在的東西比外在的東西,對幸福感更重要。通過研究這門學科,我受益匪淺。我想把我所學的東西和別人一起分享,於是,我決定做一名教師。」
在本-沙哈爾第二次開設「幸福課」的2004年,哈佛校報上有一篇報道:《學校面臨心理健康危機》,標題下的導語說:在過去的一年,絕大多數學生感到過沮喪和消沉。文章引述了一位學校舍區輔導員寫給捨區主管的信。
「我快覆沒了。」這位輔導員寫道。在他分管的社區內,有20個學生出現了心理問題。一個學生因為嚴重焦慮而無法完成學期作業;另一個學生因為精神崩潰而錯過三門考試……社區主管把這封信轉給了哈佛校長,並強調該社區的問題並不是特例。
一位曾患嚴重焦慮和情緒紊亂的哈佛畢業生說:大多數哈佛學生還沒意識到,即使那些表面看來很積極、很棒的學生,也很有可能正在被心理疾病折磨著,即使你是他最要好的朋友,也未必意識到他有心理問題。
「在內心深處,我經常覺得自己會窒息或者死去。」這名學生說。她時常不明原由地哭泣,總要把自己關起來才能睡覺。她看過幾個心理醫生,試過6種藥物,休學兩個月,來應付自己的心理問題。「我是一個成績優異的哈佛精神病患者。」她這樣描述自己。
有個名叫瑪麗亞的哈佛女生,在宿舍內自殺,年僅19歲。她的室友回憶說:就在自殺前一晚,瑪麗亞和班裡同學談論天氣時,還表現得十分開心的樣子。「她看起來很好。她在聽音樂,調子好像還很歡快。」
哈佛一項持續6個月的調查發現,學生正面臨普遍的心理健康危機。調查稱:過去的一年中,有80%的哈佛學生,至少有過一次感到非常沮喪、消沉。47%的學生,至少有過一次因為太沮喪而無法正常做事,10%的學生稱他們曾經考慮過自殺……
「我們越來越富有,可為什麼還是不開心呢?」這是令許多美國人深感困惑的問題。據統計,在美國,抑鬱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紀60年代高出10倍,抑鬱症的發病年齡,也從上世紀60年代的29.5歲下降到今天的14.5歲。而許多國家,也正在步美國後! 塵。1957年,英國有52%的人,表示自己感到非常幸福,而到了2005年,只剩下36%。但在這段時間裡,英國國民的平均收入卻提高了3倍。
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到底追求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本-沙哈爾堅定地認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人們衡量商業成就時,標準是錢。用錢去評估資產和債務、利潤和虧損,所有與錢無關的都不會被考慮進去,金錢是最高的財富。但是我認為,人生與商業一樣,也有盈利和虧損。 」
「具體地說,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時,可以把負面情緒當作支出,把正面情緒當作收入。當正面情緒多於負面情緒時,我們在幸福這一『至高財富』上就盈利了。」長期的抑鬱,可以被看成是一種『情感破產』。整個社會,也有可能面臨這種問題,如果個體的問題不斷增長,焦慮和壓力的問題越來越多,社會就正在走向幸福的『大蕭條』。」
一項有關「幸福」的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感主要取決3個因素:「遺傳基因、與幸福有關的環境因素以及能夠幫助我們獲得幸福的行動。而積極心理學,可以幫助人們活得更快樂、更充實。幸福,是可以通過學習和練習獲得的。」
本-沙哈爾說:「我知道它是可行的,因為,它已深深地幫助了我。」
我們的很多課,都在教學生如何更好地思考、更好地閱讀、更好地寫作,可是為什麼就不該有人教學生更好地生活呢?把艱深的積極心理學學術成果簡約化、實用化,教學生懂得自我幫助,這是本-沙哈爾開設「幸福課」的初衷。
幸福,應該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
讓本-沙哈爾對幸福的理解,發生根本轉變的起因,是他早年的一次重要經歷。
16歲那年,在以色列長大的本-沙哈爾,獲得了全國壁球賽的冠軍。在長達5年的訓練中,空虛感如影相伴,他一直覺得生命中缺少了什麼。雖為此悶悶不樂,但他仍堅信:無論身體或心理都要堅強,才能最終取勝;而勝利,一定會帶來充實感,也能讓自己最終幸福。
終於,本-沙哈爾如願以償,奪冠後的他欣喜若狂,和家人、朋友舉行了隆重的慶賀。那時,他對自己的理念更加深信不疑:成功可以帶來快樂,過去所受的種種苦痛,都是值得的。
「可就在那天晚上,睡前我坐在床上,試著再回味一下無限的快感。可是突然間,那種勝利的感覺,那種夢想成真的喜悅,所有的快樂,都消失得無影無蹤。我的內心,忽然又變得很空虛,只有迷惘和恐懼。淚水湧出,不再是喜極而泣,而是傷心難過。在如此順意的情況下,尚不能感到幸福的話,那我將到何處,去尋找我人生的幸福?」
他極力讓自己鎮定,並告訴自己這只是暫時的神經過敏。但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仍沒有找回快樂;相反,內心的空虛感越來越重。慢慢地他發現:勝利,並沒為他帶來任何幸福,他所依賴的邏輯徹底被打破。「從那時起,我開始對一個問題非常著迷: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本-沙哈爾注意觀察周圍的人,誰看起來幸福,他就向誰請教。他讀有關幸福的書,從亞里士多德到孔子,從古代哲學到現代心理學,從學術研究到自助書籍等等。最後他決定去大學主修哲學和心理學。
他的幸福觀,逐漸清晰起來:幸福,應該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
「一個幸福的人,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可以帶來快樂和意義的目標,然後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樂的人,會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生活方式裡,享受它的點點滴滴。」
本-沙哈爾竟然從漢堡裡,總結出了4種人生模式。
當年,為了準備重要賽事,除了苦練外,他須嚴格節制飲食。開賽前一個月,只能吃最瘦的肉類,全麥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新鮮蔬菜和水果。他曾暗中發誓,一旦賽事完了,一定要大吃兩天「垃圾食品」。比賽一結束,他幹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到自己喜愛的漢堡店,一口氣買下4只漢堡。當他急不可待地撕開紙包,把漢堡放在嘴邊的剎那,卻停住了。因為他意識到,上個月,因為健康的飲食,自己體能充沛。如果享受了眼前漢堡的美味,很可能會後悔,並影響自己的健康。望著眼前的漢堡,他突然發現,它們每一種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味,可以說,代表著4種不同的人生模式。
第一種漢堡,就是他最先抓起的那隻,口味誘人,但卻是標準的「垃圾食品」。吃它等於是享受眼前的快樂,但同時也埋下未來的痛苦。用它比喻人生,就是及時享樂,出賣未來幸福的人生,即「享樂主義型」;第二種漢堡,口味很差,裡邊全是蔬菜和有機食物,吃了可以使人日後更健康,但會吃得很痛苦。犧牲眼前的幸福,為的是追求未來的目標,他稱之為「忙碌奔波型」;第三種漢堡,是最糟糕的,既不美味,吃了還會影響日後的健康。與此相似的人,對生活喪失了希望和追求,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不對未來抱期許,是「虛無主義型」;會不會還有一種漢堡,又好吃,又健康呢?那就是第四種「幸福型」漢堡。一個幸福的漢堡,是即能享受當下所做的事,又可以獲得更美滿的未來。
不幸的是,據本-沙哈爾觀察,現實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屬於「忙碌奔波型」。人們習慣性地去關注下一個目標,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本-沙哈爾經常講「蒂姆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晃動著許多人熟悉的影子。
蒂姆小時候,是個無憂無慮的孩子。但自打上小學那天起,他忙碌奔波的人生就開始了。父母 和 老師總告誡他,上學的目的,就是取得好成績,這樣長大後,才能找到好工作。沒人告訴他,學校,可以是個獲得快樂的地方,學習,可以是件令人開心的事。因為害怕考試考不好,擔心作文寫錯字,蒂姆背負著焦慮和壓力。他天天盼望的,就是下課和放學。他的精神寄托就是每年的假期。
漸漸地,蒂姆接受了大人的價值觀。雖然他不喜歡學校,但還是努力學習。成績好時,父母 和 老師都誇他,同學們也羨慕他。到高中時,蒂姆已對此深信不疑:犧牲現在,是為了換取未來的幸福;沒有痛苦,就不會有收穫。當壓力大到無法承受時,他安慰自己:一旦上了大學,一切就會變好。
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蒂姆激動得落淚。他長長舒了一口氣:現在,可以開心地生活了。但沒過幾天,那熟悉的焦慮又捲土重來。他擔心在和大學同學的競爭中,自己不能取勝。如果不能打敗他們,自己將來就找不到好工作。
大學四年,蒂姆依舊奔忙著,極力為自己的履歷表增光添彩。他成立學生社團、做義工,參加多種運動項目,小心翼翼地選修課程,但這一切完全不是出於興趣,而是這些科目,可以保證他獲得好成績。
大四那年,蒂姆被一家著名的公司錄用了。他又一次興奮地告訴自己,這回終於可以享受生活了。可他很快就感覺到,這份每週需要工作84小時的高薪工作,充滿壓力。他又說服自己:沒關係,這樣幹,今後的職位才會更穩固,才能更快地升職。當然,他也有開心的時刻,在加薪、拿到獎金或升職時。但這些滿足感,很快就消退了。
經過多年的打拼,蒂姆成了公司合夥人。他曾多麼渴望這一天。可是,當這一天真的到來時,他卻沒覺得多快樂。蒂姆擁有了豪宅、名牌跑車。他的存款一輩子都用不完。
他被身邊的人認定為成功的典型。朋友拿他當偶像,來教育自己的小孩。可是蒂姆呢,由於無法在盲目的追求中找到幸福,他乾脆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眼下,用酗酒、吸毒來麻醉自己。他盡可能延長假期,在陽光下的海灘一呆就是幾個鐘頭,享受著毫無目的的人生,再也不去擔心明天的事。起初,他快活極了,但很快,他又感到了厭倦。
做「忙碌奔波型」並不快樂,做「享樂主義型」也不開心,因為找不到出路,蒂姆決定向命運投降,聽天由命。但他的孩子們怎麼辦呢?他該引導他們過怎樣的一種人生呢?蒂姆為此深感痛苦。
為什麼當今社會有那麼多「忙碌奔波型」的人呢?本-沙哈爾這樣解釋:因為人們常常被「幸福的假象」所蒙蔽。
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是這樣的:假如孩子成績全優,家長就會給獎勵;如果員工工作出色,老闆就會發給獎金。人們習慣性地去關注下一個目標,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最後,導致終生的盲目追求。然而一旦目標達成後,人們常把放鬆的心情,解釋為幸福。好像事情越難做,成功後的幸福感就越強。不可否認,這種解脫,讓我們感到真實的快樂,但它絕不等同於「幸福」。它只是「幸福的假象」。這就好比一個人頭痛好了之後,他會為頭不痛而高興,這是由於這種喜悅,來自於痛苦的前因。「忙碌奔波型」的人,錯誤地認為成功就是幸福,信目標實現後的放鬆和解脫,就是幸福。因此,他們不停地從一個目標奔向另一個目標。
在本-沙哈爾看來,尋找真正能讓自己快樂而有意義的目標,才是獲得幸福的關鍵。
他們把物質與財富,放在了快樂和意義之上
在課堂上,本-沙哈爾不斷地向聽講者發問:
我們可以不停地追問「為什麼」,來反思自己所追求的東西:可以是大房子、升職或任何其他的目標。看看要問多少個「為什麼」,才能落到「幸福」的追求上?問問自己,我做的事情,對我有意義嗎?它們給我帶來了樂趣嗎?我的內心,是否鼓勵我去做不同的嘗試?是不是在提醒我,需要徹底改變目前的生活?
本-沙哈爾的哲學老師在他畢業時,給了他一點忠告:「生命很短暫,在選擇道路前,先確定自己能做的事。其中,做那些你想做的。然後再細化,找出你真正想做的。最後,對於那些真正、真正想做的事,付諸行動。」
本-沙哈爾也這樣教他的學生,如何尋找能發揮自己優勢和熱情的工作。
用以下三個關鍵問題,先來問問自己:一,什麼帶給我意義?二,什麼帶給我快樂?三,我的優勢是什麼?並且要注意順序。然後看一下答案,找出這其中的交集點,那個工作,就是最能使你感到幸福的工作了。
10多年前,本-沙哈爾遇到過一個年輕人。他是一名律師,在紐約一家知名公司上班,並即將成為合夥人。坐在他的高級公寓裡,中央公園的美景一覽無餘。年輕人非常努力地工作,一周至少干60個小時。早上,他掙扎著起床,把自己拖到辦公室,與客戶和同事的會議、法律報告與合約事項,佔據了他的每一天。當本-沙哈爾問他,在一個理想世界裡還想做什麼時,這名律師說,最想去一家畫廊工作。「難道說,現實世界裡找不到畫廊的工作嗎?」年輕人說不是的。但如果在畫廊工作,收入會少許多,生活水平也會下降。他雖對律師樓很反感,但覺得沒其他選擇。
因為被一個不喜歡的工作所捆綁,所以他每天並不開心。在美國,有50%的人對自己的工作不甚滿意。但本-沙哈爾認為,這些人之所以不開心,並不是因為他們別無選擇,而是他們的決定,讓他們不開心。因為他們把物質與財富,放在了快樂和意義之上。
「金錢和幸福,都是生存的必需品,並非互相排斥。」他說。
他進一步說,通常在越感興趣的事情裡,人就越能發揮自己的天賦,越能做得持久。人一旦有了熱情,不但動機堅定,連做事效率也會提高。舉例講,一個熱愛學習的學生,可以在學習中享受創造的愉悅,而這快樂的成果,還可以幫他取得好成績,助其獲得未來的幸福。在親密關係中也一樣,兩個人共享著愛情的美好,並促進彼此的成長和發展。
許多研究表明,一個幸福的人,在生活的各個層面上都會很成功,包括婚姻、友誼、收入、工作表現以及健康。幸福與成功,存在強烈的相互作用,無論是工作上還是感情上的成功,可以帶來幸福;而幸福本身,也能帶來更多的成功。
本-沙哈爾總結出這樣三種工作境界:賺錢謀生、事業、使命感。
如果只把工作當成任務和賺錢的手段,就沒有任何的個人實現。這樣每天去上班,只是必須而不是想去,他所期盼的,除了薪水,就是節假日了;把工作當事業的人,除了注重財富的積累外,還會關注事業的發展,如權力和聲望等。他們會關心下一個升職的機會,期望 從副 教授到 終身 教授、從教師到校長、從職員到主管、從編輯到總編輯;假如,把工作當成使命,那工作本身就是目標了。薪水、職位固然重要,但他們工作,是因為他們想要做這份工作,動力源自內心。工作是一種恩典,而不是為人打工。他們對工作充滿熱情,在工作中自我實現,獲得充實感。他們的目標,正是自我和諧的目標。
有一項研究,是針對醫院清潔工的。一組人覺得自己的清潔工作很無聊,沒啥意義;但另一組人,覺得很有意義,做得很投入。他們與護士、病人以及家屬交談,想辦法讓醫院員工、病人舒適。他們看待工作的角度更高,並在其中找到了意義:我不僅僅是個倒垃圾和洗衣服的人,正是我的工作,讓醫院正常運轉,幫助病人更快地康復。
就像第二組人,由於在日常工作中找到了使命感,因而從中也得到了更多的意義和快樂,他們與服務對象的關係,也不再是簡單的金錢關係。有時候,人們並沒有換工作,或改變工作環境,他們所做的,只是賦予了工作本身更多的意義,從中發現樂趣,因而也提升了幸福感。
可以想像,一個因為家長的壓力而學法律的人,是無法在其中找到長久快樂的;相反,如果是基於對法律的熱愛而成為律師的話,那他在維護公義的同時,也會覺得很幸福。
「一個在工作中找到意義與快樂的投資家,一個出於正確動機的商人,絕對要比一個心不在焉的和尚,高尚和有意義得多。」本-沙哈爾篤定地說。
不同的人,會在不同的事裡找到意義。如創業、當義工、撫養子女、行醫、甚至是打傢俱。重要的是,選擇目標時,必須確定它符合自己的價值觀、愛好,符合自己內心的願望,而不是為了滿足社會標準,或是迎合他人的期待。「真我的呼喚」,就是使命感。
「那真是神奇的時刻。」本-沙哈爾用一段話,描述這種美妙的體驗:我甚至形成了一種迷信,世上確實有看不見的力量在幫我。只要你追隨自己的天賦和內心,你就會發現,生命的軌跡原已存在,正期待你的光臨,你所經歷的,正是你應擁有的生活。當你能夠感覺到自己正行走在命運的軌道上,你會發現,周圍的人,開始源源不斷地帶給你新的機會。
「在追求有意義而又快樂的目標時,我們不再是消磨光陰,而是在讓時間,閃閃發光。」
我也有不快樂的時刻,因為我們是人
一天,在哈佛的食堂,有個學生走到本-沙哈爾面前,問他:你就是那個教人如何快活的老師吧。學生接著又說:你要小心,我的室友選了你的課,如果哪天我發現你並不快樂,我就要告訴他,別再上你的課。本-沙哈爾看著這個學生,笑著道:沒關係,我現在就可以告訴你,我也有不快樂的時刻,因為我們是人。
「總有人問我,你能幫我消除痛苦嗎?可是為什麼要用這種態度來對待痛苦。痛苦,是我們的人生經驗,會讓我們從中學到很多。人生的成長和飛躍,經常發生在你覺得非常痛苦的時刻。」
漫漫人生,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面臨悲傷的時刻,比如經歷失敗或失去,但我們依然可以活得幸福。事實上,期盼無時無刻的快樂,只會帶來失望和不滿,並最終導致負面情緒的產生。
一個幸福的人,也會有情緒上的起伏,但整體上,能保持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他經常被積極的情緒推動著,如歡樂和愛;很少被憤怒或內疚,這些負面情緒所控制。快樂是常態,而痛苦都是小插曲。
剛開始講「幸福課」時,本-沙哈爾很想扮演一個無所不知、幽默的人,一個完美的導師,為此,他特地跑到喜劇演員培訓班學習。但他不是那種能開激烈的玩笑,做誇張表演的人。無論怎麼學,他也達不到想要的戲劇效果。
想讓自己當一個完美的老師,他發現這樣即害了自己,也害了學生。「每次都很緊張,怕被發現面具下真實的樣子,結果把自己搞得很累。這樣不僅害了我自己,也傷害了學生,等於給學生樹立了一個『完人』典型,告訴學生走一條永遠走不通、錯誤的路。打開自己,袒露真實的人性,會喚起學生真實的人性。在學生面前做一個自然的人,反而會更受尊重。」
本-沙哈爾希望他的學生,學會接受自己,不要忽略自己所擁有的獨特性;要擺脫「完美主義」,要「學會失敗」。
為了更好地記住「幸福課」的要點,本-沙哈爾還為學生簡化出10條小貼士:
1:遵從你內心的熱情。
選擇對你有意義並且能讓你快樂的課,不要只是為了輕鬆地拿一個A而選課,或選你朋友上的課,或是別人認為你應該上的課。
2:多和朋友們在一起。
不要被日常工作纏身,親密的人際關係,是你幸福感的信號,最有可能為你帶來幸福。
3:學會失敗。
成功沒有捷徑,歷史上有成就的人,總是敢於行動,也會經常失敗。不要讓對失敗的恐懼,絆住你嘗試新事物的腳步。
4:接受自己全然為人。
失望、煩亂、悲傷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納這些,並把它們當成自然之事,允許自己偶爾的失落和傷感。然後問問自己,能做些什麼來讓自己感覺好過一點。
5:簡化生活。
更多並不總代表更好,好事多了,也不一定有利。你選了太多的課嗎?參加了太多的活動嗎?應求精而不在多。
6:有規律地鍛煉。
體育運動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週只要3次,每次只要30分鐘,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7:睡眠。
雖然有時「熬通宵」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到9小時的睡眠是一筆非常棒的投資。這樣,在醒著的時候,你會更有效率、更有創造力,也會更開心。
8.慷慨。
現在,你的錢包裡可能沒有太多錢,你也沒有太多時間。但這並不意味著你無法助人。「給予」和「接受」是一件事的兩個面。當我們幫助別人時,我們也在幫助自己;當我們幫助自己時,也是在間接地幫助他人。
9:勇敢。
勇氣並不是不恐懼,而是心懷恐懼,仍依然向前。
10:表達感激。
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這一切當成理所當然的。它們都是你回味無窮的禮物。記錄他人的點滴恩惠,始終保持感恩之心。每天或至少每週一次,請你把它們記下來。
「上這門課,真是一種享受。它非常有趣,而且值得學生學習。」一位讀經濟學專業的本科生,在發給我們的郵件中寫道。她還說:事實上,這門課並不會幫我拿攻讀學位的學分。但比起其它課程,我更喜歡做這門課的作業。
在哈佛的校報上,也留下學生們的反饋意見:
「他教心理學,同其他心理學老師有很大的不同。他試圖讓你把這些理念,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我從記『感恩簿』中收穫最大,在那裡,我每天寫下我充滿感激的事情。」「上這門課之前,聽到『冥想』這個詞,我會不以為然。但是現在,我驚奇地發現,它真的讓我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裡,放鬆了。」「我認識的每個上過這門課的人都說,這是他們在哈佛上過的最好的課。一位和我要好的女生說,它改變了她的生命,給了她一種看問題的不同視角,對幸福的理解,也改變了。」
甚至助教們也說,自打跟本- 沙哈爾 教授「幸福課」以來,一年中,身體出奇得好,心情也爽多了。「我改善了我的飲食、睡眠、人際關係,還有人生的方向感。這些對我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東西。」另一位助教稱,這門課的出勤率,平均在95%以上。「它的奇妙之處在於,當學生們離開教室的時候,都邁著春天一樣的步子。」
2006年2月,哈佛出了件大事,校長薩默斯為自己的驚人之語「女人先天不如男」,付出了「下課」的代價。即將去職的薩默斯悶悶不樂,他的好友找到本-沙哈爾,討論要如何讓校長快樂起來的秘笈,本-沙哈爾慷慨支招。
首先,他現在可能很煩亂、失落、難過,這些都屬正常,因為他也是人。去大膽地經歷他現在正經歷著的任何事,並且自然地接受下來。
第二,建議薩默斯本人,閱讀一下哈佛積極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吉爾波特的書,書中說:人類有非凡的克服令情緒失落事件的能力。事情並沒有像他最初看起來的那麼糟,即使是被逐出世界頂級大學的校長之位。
第三,他可以仔細反省一下作為哈佛校長的經歷,回憶自己任期內的巔峰時刻,並用他所學到的東西,去尋找新的機會和用武之地。
假如上述辦法仍不奏效的話,本-沙哈爾支了最後一招:我可以在我的課堂上,留下一個座位,校長先生可以旁聽這門課並做相應的論文。
以下是該課程的完整影片:(共23堂課)
http://v.163.com/special/sp/positivepsychology.html
2.曾喬治 這人很愛吃:http://georgemouth.blogspot.com/
3.曾喬治 電子商務資訊:http://b2bc2cb2c.blogspot.com/
4.曾喬治 網路讀書會: http://readingdream.blogspot.com/
5.曾喬治 網路美圖、有趣、通俗的:http://eeecommerce.blogspot.com/
6.曾喬治 成為理想中的型男 :http://gentlemen-quarterly.blogspot.com/
7.曾喬治 噗浪 (座右銘分享) :http://www.plurk.com/George_T/invite
8.曾喬治 資訊:http://touchedbyarticle.blogspot.com/
11.曾喬治 on line:http://www.georgetzeng.com/
--> 還有許多!11 ~ 48
2011年百貨公司周年慶 DM 時間攬人包
面對即將開打的週年慶檔期,百貨業者無不繃緊神經,陸續祭出一系列暖身活動拉攏會員,好好「照顧」VIP客戶拉抬業績。
寬心園素食:我以前不喜歡吃素食,因為不喜歡素肉(就不是肉,何必偽裝成肉呢?)這種以蔬果為主的素食,我覺得還滿不錯的。
這裡的餐點不管是食材的選擇或顏色的搭配都很棒,符合一日要攝取五色蔬果的飲食建議,不只視覺上感覺舒服,對營養失衡的現代人來說,更有助於健康,只是對無肉不歡的人來說,可能還是很難吃得慣吧!
2011年9月16日 星期五
《路是無限的寬廣》松下幸之助:比超越成敗更重要的事-心中要有盡力的意念
長銷40年,熱賣450萬部,被譽為20世紀的論語。
越是混沌的時刻,越應該回歸初心讀經典。日本經營之神的智慧結晶,將安定你的心,指引你寬廣的路!
做最素直的事,行最寬廣的路
每個人都有一條上天賜予的專屬道路。我們或許會因欣羨他人、被表象迷惘而誤入岔路,但一定是步履艱辛、險路遙遙。追溯生命源頭,找尋天賦之初衷,寬闊人生自然在握。
如今已正式統一全球名稱為「Panasonic」的松下電器之父,便是創造日本近代經濟奇蹟的松下幸之助。他經歷幼年失學、少年貧苦、青年創業的前半 生,始終不曾放棄對於夢想與職志的追求。本書將他畢生歷練、人生體悟、對人類社稷之期許濃縮成二三七篇隨筆小品,他的文字經過四十年的歲月依然不減珠璣光 華,至今已被無數日本人奉為傳世典籍,是近代最具代表性的勵志作品。
內文1
專業的自覺所謂專業人士,是指把專業當做自己職業的專門人士。所謂職業的專門人士,也就是說在其專業領域能夠獨當一面,並以此維生。換句話說,無論從事什麼職業,只要能在該領域獲取他人給予的金錢報酬,就是專業人士,而非業餘人士。演藝圈和體育界對於職業、業餘的界定非常嚴格。如果不具真正的專業價值,觀眾不會那麼輕易就掏出錢來。觀眾付錢不是在做慈善事業。因此,以此為專業,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為了維持專業所必須付出的努力,更不能等閒視之。
千 萬不要小看這件事。當你踏出校門,進入公司行號、政府機構服務,打從一進去,就開始有薪水可領。付你薪水的意義,換言之就是你已經開始獨立作業,進入了專 業的門檻,不再是業餘人士。既然如此,你就得和演藝人員、運動員一樣,必須以專業為出發點,建立起嚴格的專業自覺與自我磨練。
你我是否已經具備專業的自覺?憑著一股熱忱經營是件不可思議的事。工作也是不可思議的事。就算你已經做了幾十年,不可思議之處一點也少不了。那是個深不見底、漫無止境的世界,存在無限寬廣的思考方式,數也數不盡的處理方法。
你以為已經變不出新花樣的服裝設計,時至今日並未出現疲態,反而不斷推陳出新、變化萬千,而且持續進步。思考角度稍微轉個彎,新的設計就隨之誕生。所謂經營,所謂工作,就好比是這麼一回事。
可是,人一旦缺乏熱忱,經營方面、工作方面的神秘力量也就消失無蹤。
當你使盡全力想要爬上二樓,無論如何都要上到二樓時,你的熱忱會幫你找到梯子,協助你爬上去。如果你覺得上得了就上,上不了也不勉強……那麼你的頭腦不會幫你想出任何攀登的辦法。
才能無法幫你架好樓梯,還是得靠熱忱。所謂經營,所謂工作,就好比是這麼一回事。
要完成令人刮目相看的經營和工作,我們得憑著熱忱,竭盡所能去思考、去貫徹。學習的心 我們以為自己用腦去想、運用自己智慧所創造的事物,根本都是從旁學習而來。
不受教、不學習,人就創造不出任何事物。幼兒向父母學習,學生向老師學習,晚輩向前輩學習。一個人的思想,一個人的智慧,就是像這樣,立足在目前為止的種種學習之上,才得以發展出來。因此,創造不朽思想、優異智慧的人,同時一定也是優秀的學習人才。
只要有心學習,萬物皆為我師。
無論是靜默無語的木石,還是空中飄動的白雲、任性耍賴的孩子、前輩的嚴厲指責、晚輩單純直接的忠言,換句話說,在這浩瀚的宇宙,漫長的人類歷史當中,無論多渺小、多古老的事物,背後都蘊含了宇宙的理法與大自然的法則。而且,還有人類珍貴的智慧與經驗在其中。
我們要向這所有的一切學習。要謙虛、真誠地向所有事物,向所有人學習。唯有一顆向萬事萬物學習的心,才可能創造新的智慧,也才能產生優異的發明。學習的心是邁向繁榮的第一步。
經營之神的經典語錄
老天爺給了每個人非他莫屬的天分,可是你必須去發掘。個人願意奉獻一己之力的社會,會是大家願意傾囊相授的社會,所以能為大家帶來身心皆富裕的人生。
把病痛當做人生的淬鍊來看,就能自然而然放開心情,從而提高醫藥的療效,加速康復之路。
一百件事情當中只有一件成功,這樣到底該算失敗還是成功?
大多數人的情況,都是為了不成功的九十九件感到沮喪,認定自己全盤失敗,因而悲觀失志,不願再次面對。如果是這樣,那確實是失敗。
只會擊倒對方,不叫做才能。沒有敵人就學不到教訓,也無從進步。因此,不妨正面接受對立的事實,讓彼此從中學習成長,探索提升自我層次的道路。也就是說,從對立當中謀求協調融合之道。
更多關於本書:路是無限寬廣《松下幸之助輕智慧:重要的事 預約幸福》與《松下幸之助輕智慧:更重要的事 預約元氣》這套書,是由有「日本經營之神」之稱,松下電器創辦人松下幸之助所著的超級長銷書《路是無限的寬廣》、《路是無限的寬廣.續篇》二書中精選而出的智慧語錄。
(編按:本文原刊載於天下雜誌第352期 2006/08/02)
日文版自一九六八年出版以來,共累計銷售超過四百萬本,至今仍廣受日本各世代讀者的喜愛。
這套專為青年朋友量身打造的口袋書,內容強調「人生旅途中一些重要的事」,配上日本知名插畫家所繪清新雅緻的圖畫,是一套富含人生哲理與傳達人生經驗的智慧小書,也是一套溫暖而動人的插畫散文集。
松下幸之助在書中,以他的經營智慧,提出他對人生獨特的看法與體驗,讓我們在這激烈變化的時代當中,有了進退依據,以及迎接明日挑戰的勇氣。
各種各樣
春暖花開,早夏來臨新芽初萌,一片綠意盎然。原野山林就像換上華麗的裝束一般。各種各樣的花朵盛開,草木恢復了茂密的枝葉,鳥兒們也在林間翩翩飛舞。這樣多采多姿,千變萬化的景象,正是大自然最華麗的裝扮。
如果花的種類只有櫻花,樹木的種類只有杉樹,鳥兒僅有黃鶯,或許這樣也有其獨特的風情。但在日本的山野裡,如果僅有這些物種,是不可能創造出豐富自然資源及生態的。要有許多不同的花卉,不同的樹種,還有名稱不同的鳥兒才好。這才是大自然及造物者的恩惠。
人也有各種各樣,正是因為有許多不同的人,才能創造出豐富的成果。
自己與他人如果面貌不同,個性及喜好也會不一樣不同並沒有關係,與其嘆息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不如好好的感覺一下這些不同點到底有多麼獨特奇妙。請感覺那種無限的豐富,然後讓我們盡自己個人最大的力量,做到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幫助吧。
有各種各樣的人真好。有這樣多不同的人真好。
平和與鬥爭
平和與鬥爭原本就不相容,不管是從字面上來看,或從事實上來看,兩者都是極端而且完全相反的東西。
和平自始至終就是和平,鬥爭也自始至終就是鬥爭。
但最近流行著一個為了和平而戰鬥這樣奇妙的論調。
不僅流行,而且逐漸出現把這個論調當作是理論根據的現象,發生一些誇張爭鬥的趨勢。
或許這個論調聽起來有道理,但就算有理,不相容的東西怎麼樣還是無法相容的。戰爭的悲慘是今日世界全體人類都共同親身體驗過的。所以世上的人們應該要極力避免這種為了和平而揭起戰端的愚蠢想法,並且在和平的時代盡力維持祥和,認真努力地將其延續下去才是。
我們也應該變得更成熟睿智,停止像孩童一般愈打感情愈好的幼稚行為,讓我們像個大人一樣,好好地,藉由和平的討論,來得到如何讓生活繁榮和平的方法吧。
每天的生活裡,環繞在我們身邊最多也最迫切需要被解決的,就是像這些日常問題了。
盡力而為
不管哪一種工作,在竭盡全力,認真努力地完成後, 總會不由得產生一股想要拍拍自己的頭,慰勞一下自己的衝動。
今天一整天真的好努力又認真負責地把工作完成了。
如果可以這樣想的話,即使帶著滿身的疲累,飯也會覺得特別美味而能吃得津津有味,精神也能平緩下來。
放鬆心情後回想一日的工作情況,會覺得滿足而充實,正如「盡人事聽天命」這句話一般,盡本份而後心靜且無憂無慮。
即使有很多地方使不上力,但如果盡力去做的話,還是可以從中得到安慰與喜悅,然後也藉此得到慰藉。
這種感覺是用金錢也買不到的。
認為能用金錢買到的人,是無法理解也無法真正體驗工作喜悅的人。無法體會喜悅的人可說是不幸的人。
事情的成敗雖然很重要,但比超越成敗更重要的事情是——心中要有盡力這個意念存在。